今天,让我们倾听劳动者的故事,并向他们致敬!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无数的普通人年复一年
奋斗在一个个平凡或不平凡的岗位上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默默奉献的故事
并向他们致以最由衷的敬意!
大山深处的护林三兄弟
2019年1月3日,张建、张忠、张华在拱拢坪林场护林巡山。 新华社发(王纯亮 摄)
1966年生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的张建、张忠、张华是孪生兄弟,他们的父亲张世德是拱拢坪林场的创建者之一。1981年,三兄弟在父亲的影响下进入拱拢坪林场工作,巡山、护林、造林……一干就是30多年。
张家三兄弟说,父亲把一生奉献给这片林场,他们也会把爱林护林的传统传承下去,继续守护这片森林。
1月3日,张建、张忠、张华在拱拢坪林场护林巡山。 新华社发(王纯亮 摄)
1月3日,张建(左)、张忠(右)、张华在拱拢坪林场查看30多年前栽下的树木长势。 新华社发(韩贤普 摄)
华山绝壁上的“天路医生”
张新建和梁斌(右)在华山太华索道支架上进行检修(2018年12月25日摄)。
位于陕西省华阴市的西岳华山,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从华山脚下乘太华索道至华山西峰,其惊险独特的体验和与众不同的风光,使该条索道成为登顶华山的“天空之路”.
二十多名被称为华山“天路医生”的索道检修员日夜不停地守护着这条线路,张新建与梁斌,就是其中的成员。
梁斌(左)和张新建在华山太华索道支架上检查避雷针(2018年12月3日摄)。
2018年11月20日到12月25日,太华索道迎来大修,张新建与梁斌所在的小组负责支架探伤、钢丝绳编结、支架路线调整等工作。11、12月,山里的气温已至零下,两人经常坐在四面敞开、如同吊篮一般摇摇晃晃的检修车里,迎着扑面而来的寒风进行线路检查。有时站在高耸入云的支架上,会有一种站在悬崖边的感觉。梁斌回忆说,“刚开始爬支架时老师傅带着上,到了架子上非常害怕,都不知道怎么下去,但是爬的次数多了,很多时候还要晚上爬,不知不觉也就不怕了。”
从太华索道运营开始,张新建和梁斌就做着检修工作,几年下来,除了练大了胆量,更学会了细心。张新建说:“我们的工作关系着千万人的安危,把手里的工作做好,把每位游客安全送到山上山下,是我和其他索道检修兄弟们最大的心愿!”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张新建在检查华山太华索道吊厢开关(2018年12月3日摄)。
逐梦蓝天的女子试飞员
3月5日,蒋丹丹在飞行试验机驾驶舱进行科训。她说自己每天最期盼的事就是上天飞行。
试飞员是一份神秘而高危的职业,从事者需要探索飞机的各项飞行性能极限,不断驶过危险和未知的领域。今年29岁的蒋丹丹是国内最年轻的试飞员之一,也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培养的唯一一名商用运输机女试飞员。
3月5日,蒋丹丹在试飞体训中心内健身锻炼。
从西北工业大学校园走出的蒋丹丹经过6年时间数十门专业课程学习和750小时的飞行实践,于2017年底正式成为试飞员,逐步参与了ARJ21-700、C919等型号飞机的科研试飞工作。
蒋丹丹工作时细心周详,拥有女性更为敏感的感官。在她看来,只要上了飞机,试飞员就不分男女,担负的工作职责一样重大。
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3月5日,蒋丹丹走出飞行试验机舱门。
中国救援队赴莫桑比克开展国际救援
3月31日,在莫桑比克贝拉一处安置点,中国救援队队员为受外伤的灾民换药。
赴莫桑比克开展国际救援的65名中国救援队队员圆满完成救援任务,于4月4日乘机回国。执行任务期间,中国救援队根据救灾形势发展和当地政府需求,深入灾情和疫情严重地区,积极参与搜索救援、医疗救助和卫生防疫等工作,获得国际组织、当地政府与民众广泛赞誉。
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3月31日,在莫桑比克贝拉一处安置点,中国救援队搭建帐篷,准备为灾民看病。
4月2日,在莫桑比克贝拉,中国救援队将冲锋舟捐赠给当地政府。
给故宫送快递的小哥
杨红义在故宫西华门外打电话联系客户取件(1月15日摄)。
今年44岁的杨红义是一名菜鸟天猫直送配送员。近三年来,他在北京故宫一带送出超过10万件当日达快递,没收到一条差评。
冬天天没亮,杨红义就起床了。简单洗漱后,他在6点30分赶到快递分拨点,开始一天的忙碌。分拨完毕后,他会挨家挨户送快递,一天下来往往已是晚上8点。
每天,杨红义从北长街、西华门、南长街走到中山公园,这里是快递员最头疼的区域--一是往往需要步行,抱着大件小件的包裹;二是等待时间长,客户从故宫、沿线机构出来取包裹要不少时间。
杨红义抱着货品走在北长街上(1月15日摄)。
配送每个包裹都要打电话,杨红义每天的通话记录,密密麻麻有近200条,每一条都意味着一次等待。每个月光电话费就要300多元,这是他生活中一笔比较大的支出。
近三年来10万次送达,杨红义和这一片很多人熟悉起来。老街坊说,他是当之无愧的“美好生活创造者”:一大件水20公斤,都是杨红义人工扛上五、六楼,他还会顺手带走垃圾;一年365天,每天至少2万步,他是不少人朋友圈的运动冠军;大促时件再多、再麻烦,多跑几趟他也会当天送完。
送快递经常会被催促、误解,“委屈再大,咱也不能急眼。”杨红义说,下单的用户都带着一份期待,做好服务是第一位。
虽然故宫近在咫尺,但他还没有进去逛过一次。全年无休,家人也不在身边。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带着妻子儿女,好好逛一次故宫。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杨红义将货物送进故宫西华门(1月15日摄)。
编辑 刘金海 孟鼎博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