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6月14日电“三级和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重庆綦江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新华社记者栗建昌、徐旭忠、赵宇飞
大山深处的重庆綦江区新盛镇石桥村,75岁的袁后立一早就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的一间挂着“分钟法律诊室”牌子的办公室值班。
现在,退休教师袁后立的新身份是“分钟法律诊室”的和议员,负责值班“接诊”,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
綦江,曾经的矛盾纠纷高发区,在村级单位设置“分钟法律诊室”,从和议员开展一级和议,到村支两委启动二级和议,再到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导三级和议,自下而上,层层过滤,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一级和议: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阵阵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石桥村的宁静。
“姓王的是故意烧死我的桂花树,他还凶得很。”村民税正其怒气冲冲地打电话给“分钟法律诊室”。
正在值班的袁后立不敢怠慢,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原来,王明备将院坝内的干草烧掉沤肥,却不慎引燃了邻居税正其家的桂花树。两人因此爆发争吵,险些大打出手。
先安抚好双方情绪,再实地查看,全面了解事件经过,对双方进行调解……老袁是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他的话两人都信服。最终,王明备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税正其也不再追究,双方握手言和。
“‘分钟法律诊室’参考‘110’的接警模式,由和议员轮流值班,接到村民‘报警’后,和议员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一级和议,缩短群众诉求解决的时间。”綦江区法学会秘书长邹健说。
如今,村民们遇到矛盾纠纷就找“分钟法律诊室”已成为常态。
去年7月,石壕镇万隆村村民王文明到“分钟法律诊室”反映,一家企业2017年安装排污管道时,占用其土地约0.3亩,却未给予补偿。
和议员万学华立即展开调查核实,并组织王文明和企业代表进行调解,经过解释疏导,双方当场按照每年每亩地250元的标准签订了补偿协议。
“村里的矛盾纠纷看似不大,一旦发酵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邹健说,一级和议由和议员实施,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一种以德治为支撑的化解方式。
一级和议将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17年10月至今,綦江区共建立“分钟法律诊室”93个,共有和议员2034名,介入处置矛盾纠纷8500余件,其中一级和议化解矛盾纠纷占61.3%。
二级和议:群众自治的重要平台
一级和议无法解决的矛盾纠纷,则需要二级和议出马。
二级和议由村支两委组织实施,由村干部、综治专干、和议员和当事人参与,以群众自治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去年初,石桥村计划修建一条村级公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同时推动村集体产业发展,但前期工作的推进却面临重重困难。
修路资金需要50万元,除去从上级争取到的40万元,仍有10万元缺口,村里计划由村民们以投资投劳的方式解决。
对此,公路沿线直接受益的村民表示支持,但90多户村民因家离公路较远而拒绝出资。修路事关重大,涉及村民较多,和议员多次上门协调,始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最终,事情被交到了二级和议。村支两委组织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和议员等召开座谈会,协商制定出“直接受益者每户出资,沿途村民出地不出资,边远村民自愿捐资”的筹资方案,并在社员大会上顺利通过。
如今,这条关系到村民出行和产业发展的公路已顺利贯通。
“村委会是基层自治组织,二级和议在村支两委的主导下,引导群众参与重要民生政策和重大项目建设讨论实施,是群众通过自治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綦江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雷德环说。
三级和议: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一级和议与二级和议未能化解的矛盾纠纷,则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导三级和议,通过法治手段予以化解。
去年,綦江区新盛镇至横山镇大坪村的公路开工建设。“我的土地属于房屋宅基地自然界和滞留地,应该比耕地补偿金额要高。”石桥村村民李应池拒不配合公路修建。
最初,和议员多次上门给李应池做思想工作,后来村社干部、综治专干等人到李应池家说理,均收效甚微。
在此基础上,新盛镇党委政府启动三级和议。镇党委书记朱鸿带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组织村社干部、法律界人士、群众代表和李应池本人召开院坝会,对现行国家政策法规予以解释说明。
“李大姐,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现在已经没有房屋宅基地自然界、滞留地、耕地之分了,补偿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朱鸿说。
“修路是大好事,既然国家政策是这样规定的,我一定支持。”李应池心服口服,表态积极配合公路修建。
统计数据显示,綦江区“三级和议”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达100%,全区信访量大幅下降,2018年全区信访5001人次,比2017年下降44.3%。
“‘三级和议’机制既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举措,也是推动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的有效载体,也是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通道,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綦江区委书记袁勤华说。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