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江苏,人们都知道是个经济强省。江苏经济总量超9.26万亿元,位居长三角第一、全国第二。中国百强县,江苏有24个,拥有量全国最多。
然而,行走在江苏大地,时时能听到江苏干部群众自省:“数据上看,江苏已经达到小康标准,但是不是全面小康?”“同在江苏,苏北何时才能赶上苏南?”“已经先富起来,如何继续又富又美?”
“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把中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落到实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试点,积累经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望。
落实新要求,江苏蹈浪涛头,一项项瞄准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变革酝酿生发、拔节生长。
观念之变
辩证看待“守”与“创”,百尺竿头再跨越
张家港,长江奔腾入海的要津。徜徉在这座旧名沙洲的小城,广厦林立,昼夜繁华。聊天时,当地人脸上洋溢着自豪:我们这里有全国第一家内河港型保税区、第一条县级市高等级公路……
让张家港人自豪的,还有当下的富庶。2018年,张家港人均GDP高达21.6万元,相当于全国人均GDP3.3倍,并连续十几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前三名。
在江苏,像张家港这样的百强县,都值得去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凭借临海优势,靠着敢想敢做的精气神,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县域经济欣欣向荣。如今,在中国经济规模超千亿元的29个县(市)中,江苏占11个,数量最多。
然而,仅靠当年“小鸡吃米、粒粒下肚”的苏南模式,能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辉煌吗?
去年,南通派出代表团赴浙江宁波考察学习,回来后心里有点“酸”:同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已全球“十连冠”,而南通港还在全国十名开外;宁波GDP已经超过1万亿元,而南通刚过8000亿元……
“思想上的‘机遇疲劳’让南通一再错失良机。”南通市市长徐惠民难掩惋惜: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却没及时升级港口吨位;赶上乡镇企业崛起、外向型经济爆发,却没能及时转型升级……
“不能‘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在过去时’!”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语气坚定,“踏上新时代的历史征程,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节点,要主动向思想要红利,用思想添动力。”
冲出误区、冲破枷锁,一场场“头脑风暴”在全省上下风起云涌,将江苏干部群众思想“堵点”逐个找出、一一打通。
——实体经济大而不强,如何实现提质增效?
有整车制造能力的企业多达30家,销量加起来却不及上汽集团一半;A股上市公司超过400家,但像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明星级”企业却不多见……翻开账本,江苏实体经济总量大,但高端产业发展不充分,制造业大多处于中低端。
江苏人反思,这背后既有“路径依赖”,也有“速度焦虑”,还有“眼光局限”。只有跳出思维定势、固有模式、狭隘眼界的窠臼,顺应世界产业和科技变革大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让经济发展更“高”更“优”。
——南北梯度差异明显,如何推动协调并进?
“苏北煤城”是徐州过去的标签。“要摆脱‘地级市思维’,破除传统‘苏北意识’。”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说,这些年,徐州迎来全球顶尖的手机配件供应商,柔性电路板“隐形冠军”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和苏南同场竞技。
苏南反骄破满,增强危机意识;苏中不甘中游,争先进位;苏北苦干实干,克服“等靠要”心态……江苏各地揪住各自思想问题,各补短板,各展其能,开拓进取,协同发展。
——政府与市场一强一弱,如何增强治理能力?
“强政府”在江苏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创造了历史辉煌,也留下了“副作用”。政府不放手,企业有依赖,总喜欢“找市长”而不是“找市场”。
调研中,不少干部群众认定,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为政府”,也需要“有效市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对外开放好中有忧,如何提升开放层次?
江苏开放得早,但这些年拼抢意识有所弱化,甚至有人认为,“家底”厚了,不用那么稀罕外资了。更深层的“隐忧”,是对外开放层次不高,抓开放就是抓招商、抓出口的思维依然存在。
不少干部表示,打破“陶醉心态”,打破思维定势,江苏才能做深做透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
——科教资源转化不足,如何提高创新效率?
高校167所,在校大学生190多万人,在苏两院院士103人,如此厚实的创新资源,是江苏人的骄傲。
然而,有两件事却让江苏人有点压力:上海、合肥先后开始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夹在中间的南京不免着急;南京大学毕业生留在江苏的比例不到一半,远低于复旦、上海交大毕业生留沪,以及浙大毕业生留浙的比例。
打造创新高地,江苏必须把丰富的科教资源激活起来,把沉淀的科技成果转化出来,把高端的创新人才集聚过来。
“思想上‘融冰’,行动上才能‘破冰’。”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说,惟有时时保持“创”的状态,不守成、再创业,方能百尺竿头再进步。
盐城突破“思维围墙”,全方位接轨上海;泰州跳出“城河思维”,激活“大海基因”……今日江苏,百舸争流,新发展理念正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
方式之变
平衡把握“破”与“立”,供给侧改革做深做细
原料装卸码头变成水下摄影棚,红通通的锅炉换成数字电影绿幕,密布的排污管让位给音乐喷泉……谁能想到,这个摄制过《流浪地球》《魔兽》等知名影视作品的“华莱坞”,曾经是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轧钢厂。
从轧钢厂到“梦工厂”,改变的不仅是产品,还有产值。去年,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产值55亿元,贡献税收5.5亿元,而雪浪轧钢厂最火时,一年税收也不过1亿元。
资源有限,不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怎能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江苏大地上,一轮产业供给侧“破旧立新”的大变革正轰轰烈烈展开。
——去过剩产能,立新兴产业,产业布局气象更新。
在徐州,“轮胎王”王来志曾把轮胎化工生意做到全市最大。然而,传统产业升级碰到天花板,2015年王来志毅然转行,投入近亿元将化工仓库厂房打造成数字产业园。他跑高校、跑研究所、跑企业,终于引来30多家科技型企业进驻。“被时代推上船,咱就不能再回头!”
这样破旧立新的故事,每天都在江苏上演。
“旧的”越来越少。2016年至2018年,全省累计压减煤炭、水泥、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分别为国家或省定目标任务的100%、205.3%、161.2%、100%。
“新的”越来越强。徐州半导体、南京智慧电力、苏州纳米材料、泰州生物医药、常州石墨烯……一大批高新产业集群茁壮成长。2018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8.8%、11%,占比提高至32%、43.8%。
——弃低端产品,强高端供给,产品定位层次更高。
在南通海门,一艘极地探险邮轮9月6日正式交付使用,16万元一张的船票卖到了3年后。
“这是国内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探险邮轮,破厚冰不在话下,浑身都是高科技。”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汝林说,全球航运业处于低谷,但邮轮却是市场宠儿,探险邮轮尤受青睐。“造低端散货船没有出路,产品定位必须瞄准高端。”
在无锡街头,记者发现不少私家车安装了“千里眼”。这种智能后视镜不仅能观察车身前后的路况,还可“看”到下一个路口的红绿灯读秒、路面实时视频、车辆排队信息等。前方有车突然急刹,300米开外同车道上的车也能立马得到预警提示。
“去年以来,无锡突破车路互联协同、应用场景推广、标准体系验证等多项产业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在全球首次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级车联网环境。”无锡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华贤平介绍。
因为产业结构偏“重”,一些江苏制造曾被调侃为“傻大黑粗”。今天,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发动机里,有江苏永瀚的涡轮叶片,半个巴掌大却值几万元;在刚刚落地的5G网络中,有亨通集团自主研发的光纤光缆,总出货量长度可连接地球和太阳……江苏制造之精,江苏智造之尖,颠覆了许多人的印象。
——减劳动密集,兴人工智能,创新服务价值更大。
在南京淮海路苏宁极物店内,顾客在屏幕上轻轻一点,机械臂就开始挥动起来磨咖啡。从点单到喝上咖啡,最快只需45秒,比传统手泡咖啡快3倍以上,还能“记住”每位客户的喜好。
“从‘卖商品’转为‘卖服务’,智慧零售是零售业的又一次升华。”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商品、用户、支付等零售要素数字化,进而实现采购、销售、服务等零售运营的智能化。
在南京康尼机电检测室,显示器实时监测广州5号线地铁门,只要关闭异常,立刻蹦出红色故障提示。智能化地铁门,不仅能在线监测,还能远程诊断,及时发现设备“亚健康”。从“故障维修”变为“全周期保养”,大数据让制造业顺利延伸至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购买这种数据服务。”总工程师史翔说。
“破”为“立”腾出空间,“立”为“破”打足底气。有“破”有“立”,“破”“立”之间带来的嬗变,让江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意不断,新旧动能转换生机盎然。
机制之变
准确拿捏“进”与“退”,“放管服”改革释红利
“政府权力有边界”“政府对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政府只做企业‘围墙外’的事”……在江苏,企业家们这样评价营商环境。
——退,把该放的放到位,让市场真正发挥作用。
划清边界,少用行政工具,多用市场手段。
在苏州,土地审批不看“面子”,看“里子”。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每年为企业“体检”,依据生产经营、资源消耗等大数据将企业分类,通过用电、用气等价格杠杆,鼓励“优等生”,倒逼“后进生”。
“一开始不理解,代工工厂生意火,凭啥不批地?”采访中,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芳对当时记忆犹新,“一比吓一跳!亩均税收比人家低很多,再扩张规模就是低水平重复。多亏当时把准备扩产的1000多万元用于新品研发,当年的代工小厂才能成为今天的领军品牌。”
打开大门,少设行政路障,多树市场路标。
在南京,证照审批一步不跑、一纸不交、一字不重填。“合伙人身在外地,也可人脸识别,申请营业执照的所有手续只需半天。”南京大学创业学生韩悦说。
3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登记、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江苏放开审批之“手”,打开市场之“门”,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去年,江苏省市场主体总数较上年底增长13.8%。
——进,把该管的事管好,让政府切实转变职能。
甘当“店小二”,提升企业获得感。
缴税像点外卖:新办企业“套餐”、跨区经营企业“套餐”、非居民企业“套餐”……企业进入“江苏税务旗舰店”,选好“套餐”一键下单。时下,江苏税务90%以上的基本事项可通过“江苏税务旗舰店”、电子税务局、办税APP等线上渠道“不见面”办理。
给企业“减负”就是为经济“蓄能”。江苏各地“放水养鱼”,纷纷打造一系列政府服务平台,让企业轻装前行。
勇做“急郎中”,对症下药解难题。
在雷允上药业集团的生产车间,灯火通明,听不到机器轰鸣,只见一排排药瓶在传送带上列队前行。自动生产线化身“精准滴灌”,把一颗颗仅3毫克、小米大小的药丸装进瓶子。
“完成如此复杂的操作,过去只能靠纯手工,效率低、易出错。”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经理马军介绍,长期以来,公司灌装自动化难以突破技术瓶颈。“多亏苏州市工信局2016年推出智能车间免费诊断服务,请专业技术服务商提供了灌装解决方案。12条自动化生产线使包装效率提高50%以上。”
帮企业“克难”就是给发展“除障”。苏州每年至少对300个智能车间、20个企业进行智能工厂免费诊断;无锡力推“千企技改”;常州扶持“机器换人”示范项目147个……江苏各地政府急企业所急、办企业所需、解企业所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疏通“经络”。
愿为“铺路人”,打破壁垒建平台。
“找银行没人贷,上平台被‘抢单’。真是太意外了!”苏南小型企业主李承业在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发布需求后,立刻有一家国有大型银行通过“抢单”与其对接。
李承业的企业虽然发展得不错,但成立初期没有聘请专业会计记账,财务数据不完整,导致一些银行不愿授信。此次“抢单”的银行依据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数据,结合线下走访,针对客户特点推荐“信用快贷”产品,为企业发放100万元纯信用贷款。
帮企业“搭台”,给资源“牵线”,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破解科研和产业“两张皮”,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帮企业对接项目……在江苏,各类平台不断涌现,让技术、信息、资源等循环“血脉畅通”。
当“退”则“退”,当“进”则“进”。“进”“退”得宜,力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正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前的强劲引擎。
进入新时代,发展环境和任务变了,江苏改革开放的姿态没有变,创新创业的追求没有变,砥砺拼搏的劲头没有变。江苏将继续以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勇气和决心,在奋进中发展,在变革中新生,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田俊荣、何聪、许志峰、林丽鹂、刘志强、王浩、姚雪青)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