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欠债20万元到盈利10多万 兰州新区精准扶贫让结对户过上富裕生活

时间:2020-04-09 12:25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兰州日报 点击: 载入中...
  从欠债20万元到盈利10多万
 
  兰州新区精准扶贫让结对户过上富裕生活
 
  大西北网讯  凌晨4点,初春乍暖还寒的村庄还在星夜中安眠,徐达忠一家开始一天的忙碌。和面、蒸面、切面、分装……100来斤的酿皮制作完成并打包。
 
  8点,人声渐起,村庄从大地上缓慢苏醒,徐达忠开着面包车把酿皮送到两个商场、六所高校。
 
  11点,绵延的车辆从近旁的201省道呼啸而过,徐达忠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吃完饭,开始补觉。
 
  这是秦川镇元山村村民徐达忠一天的生活,这样日夜颠倒的生活,已有6年。
 
  徐达忠夫妇原本在上海打工,2013年10月,父亲罹患胃癌,为照顾父亲,他们回到元山村。那时,成立不到一年的兰州新区处于建设的初始阶段,工地众多,俩人蹬着一辆三轮车,在工地卖一些饮料和零食以维持生活。
 
  祸不单行,父亲又查出结肠癌,两次手术、五次化疗,累积近20万元的治疗费用掏空了徐达忠的家底儿,让整个家庭背上沉重的负担。
 
  2014年1月,新区税务局成为元山村对口帮扶责任单位。帮扶工作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为贫困户落实好各项保障政策。徐达忠一家被纳入低保救助范围,每月每人250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让这个家庭得以短暂喘息,夫妻俩开始考虑做点小生意。
 
  卖酿皮的念头还是来自妻子王裕英,酿皮原是当地的小食,后来成为酒席上的必备品,也是不少人喜欢的小吃,村里只有一些老人会做。徐达忠夫妇开始尝试手工制作酿皮并对外销售。依然是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流动经营。“开始的时候,村里的人还是拿一斤面来换两碗酿皮”,徐达忠说。虽然模式粗陋,却让他们看见了摆脱困境的曙光。
 
  2014年,在推动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元山村包括徐达忠一家在内的25户被纳入精准帮扶范围,全部在系统内“建档立卡”。新区税务局25名干部与元山村贫困户结对,逐一入户询问、走访调查,摸清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政策。
 
  6年时间里,新区税务局帮助元山村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合作医疗、住房安全、自来水等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协助34人办理社保卡,24人办理慢性病门诊卡,10人办理残疾证。年均13次组织干部全面入户走访,年节、春耕时,送米面油、地膜和农药,干部职工捐款捐衣捐物。
 
  在各方协调下,徐达忠获批5万元精准扶贫免息贷款。他花费9000元,专程到宝鸡学习酿皮和调料制作工艺,回家后又升级设备,用纯电动机器取代灶火,效率大幅提高,销售规模逐步扩大。在徐达忠注册为个体工商户时,帮扶干部陆小燕手把手教会他税务申报,帮助清理生产场所,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小作坊走向正规化经营。
 
  原来的流动摊贩,现在渐渐有了稳定的客户,走街串巷变成了按订单生产、送货上门。为满足送货需求,三轮车也换成了两辆面包车。夏天高峰期,日营业额达1000元,凌晨一点就得起床备料。很快,徐达忠不仅还清了贷款,生活条件也随之改善,住房从80多平米变成240多平米。“年收入里,有些成本算不清,但十来万是有的。”徐达忠说。
 
  “为了下一代不再卖酿皮,我也开始学习高科技”,徐达忠在朋友圈里说。现在,他不仅能熟练使用电脑、打印机,还会在朋友圈发布营业信息,稳定客户;在“快手”上传短视频,扩大影响。徐达忠说,兰州新区的酿皮市场远远没有饱和,下一步,要向企业化经营转型,不仅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帮助解决村里的就业问题,与村民一起奔小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建平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 兰州新区政府采购进入“网购”时代
  • 兰州新区获评2019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 省领导调研兰州新区努力将职教园区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技术技
  • 兰州新区今年引进产业项目125个 完成项目到位资金209.47亿元
  • 省委组织部分党代会代表参观兰州新区
  • 兰州新区佛慈制药科技工业园开始进行产品试生产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