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垃圾分类,不妨“刚”一点
垃圾分类一小步,健康文明一大步。修改版《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有余,这一步到底走得如何?从记者的调查采访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垃圾分类如何坚持“分”下去,成了难题。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报道,有杭州网友爆料,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没有当初做得好了,不规范情况明显反弹。记者暗访了西湖区、拱墅区、滨江区等多个居民生活小区,发现大多数小区里,不少居民并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扔垃圾时直接一大袋丢过去,物业不敢得罪业主,只能自己进行二次分类。城管会时不时过来监督,但遇到有些“豪横”的居民,也没办法。
垃圾分类是个老话题,在不少人的眼中是件麻烦事。但它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城市发展,被看作现代社会文明水平的新标志。浙江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垃圾分类这件麻烦的“小事”,当作民生实事来推进。这件小事,其实不小。
早在2019年,杭州被列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的重点试行城市。杭州修改版《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意味着杭州市垃圾分类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从地方政府到各个社区,为推进垃圾分类可谓费尽心思,杭州各地的“换桶行动”一度被传为佳话。
万事开头难,而杭州的垃圾分类确实开过一个好头。一个好的开头,要走向一个好的结局,中间还得经历曲曲折折的过程,这就需要坚持。
事实上,多年来垃圾混装难除,最大的原因是大家觉得不方便。尽管随着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新习惯的养成和坚持,需要和惰性作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记者的调查中可以看到,一旦没有专人监督,不少小区居民就懒得分类垃圾,混装一大袋扔完了事。垃圾分类的最关键一步,难以完全到位。
固然,化难为易,降低垃圾分类难度,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操作方式,会有利于文明习惯的养成。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社会规则之下养成文明习惯,需要依靠规则的力量。
比如,杭州的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何以成为全国的标杆?杭州先从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入手倡导“礼让”,此后出台条例,加强制度保障。有了规则的制约,这种“让行”渐渐成为所有司机的“下意识”,最后形成了斑马线前车辆礼让行人的集体行为。
垃圾分类已经规范化,相关方面不妨向前走一步,该引导的引导、该处罚的处罚,让刚性的规则来发挥威力。假以时日,定有更多的人身体力行,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