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联姻”:大势所趋更是“大浪淘沙”
自从监管层明确勾勒出打造“航母级”券商的宏伟蓝图后,证券业并购整合话题便如一股越来越汹涌的浪潮,在市场和投资者心中激荡。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比市场的乐观想象,业内人士对于并购整合更多聚焦于现实可行性上,认为“并购重组是大势所趋,更是大浪淘沙的历程”.
传闻与辟谣齐飞
日前在国元证券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再度提及国元证券与华安证券并购事宜。国元证券对此做出澄清,表示“目前未收到关于合并的相关消息”.
4月8日,有消息称“华润或京东有意向收购太平洋证券”.当天深夜,太平洋证券发布公告称,华润的关联公司与嘉裕投资进行过初步接触,未签署任何股份转让协议,尚无实质性进展。
今年3月,国金证券也传出被京东收购传言,但公司辟谣称是“不实消息”.更早之前,第一创业与首创证券、财通证券和浙商证券、东莞证券和中山证券等均被传出有合并意向,但最终都以公司出面澄清收尾。
相比中小券商,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两大龙头的“联姻绯闻”更加令人津津乐道,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市场对于“航母级”券商的想象。据不完全统计,仅仅2020年,两家券商便分别在4月、7月、8月三度传出合并“谣言”.今年3月举行的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又有投资者询问中信证券是否会与中信建投合并,对此公司回复称“目前未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
尽管多数传言最终都被澄清,但近年来部分券商确实迈出了并购的实质性步伐。2020年9月,国联证券公告称,拟受让国金证券股份并以发行股份方式吸收合并国金证券。2020年3月,天风证券收购恒泰证券部分股权申请获批,此后公司成为恒泰证券第一大股东。2020年1月,中信证券历时一年多对广州证券的收购落下帷幕……
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我国证券行业既面临持续强化的“马太效应”,又存在市场集中度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状,在国际一流投行竞相入场的热潮下,国内证券业很快将迎来一轮并购重组的浪潮。
落地有三大“拦路虎”
券商并购重组,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对于证券公司并购重组,业内人士认为是大势所趋,但同时强调“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相比外界对于并购重组的美好想象,券商及其股东考虑的往往是更加现实的问题。
首先是股东整合意愿。某头部券商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我国相当数量证券公司的背后实控人是地方国资力量,只要公司在经营等各方面保持稳定,其对地方而言既是良好的税源又是响亮的区域招牌,因此考虑出售或股权整合的意愿并不强。
其次是整合本身的难度和预期效果。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指出,对金融机构而言,资本和人才至关重要,前者并不一定要通过并购来获得,而后者在合并后往往会出现流失,从而使得并购效果打上折扣。“一方面,券商之间更多是同质化竞争,强强联合后出现人员冗余便会有人选择离开;另一方面,各券商的体制机制与文化氛围不尽相同,短期内迅速融合存在难度。”
“对券商尤其是业务重合度较高的券商而言,如果仅仅是为了做财务上的’加法‘而推进合并,可能反而会对原有传统优势业务带来伤害,最终难以实现'1+1>2’的效果。”业内人士强调。
最后是整合成本。对于部分估值较高的上市券商而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一旦爆出并购传闻,游资往往跟风炒作令股价大幅走高,这显然会加大并购的资金成本。
在部分券商从业人员看来,无论是收购还是重组,券商牌照仍具有一定稀缺性,定价问题通常是交易各方关注的焦点,并购方自然想待价而沽不愿“贱卖”,而双方对于合并后的管理、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各自利益保障等话题也难以迅速达成共识。
不过,存在问题并非意味着券商整合脚步踟蹰不前。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指出,打造“航母级”券商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头部券商之间的合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资券商选择在中国布局,因此我们需要尽快打造“航母级”券商来参与竞争。对中小券商而言,当前证券行业头部效应渐强,各类资源越来越向头部券商集中,挤压了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间,因此从紧迫性和必要性考量,中小券商合并也有利于形成互补、发挥规模效应,推动双方做大做强。
优胜劣汰 大浪淘沙
那么,未来证券行业整合究竟会以怎样的形式展开?
业内人士指出,结合现实因素考虑,更有可能依循以下几条路径展开:一是头部券商之间的横向整合需要上层意志或背后股东的强力推动;二是头部券商为拓展区域性业务会有并购相对较小的区域性券商的意愿;三是具有民营背景的券商股东出于监管等原因会倾向于将股权转让给国资背景券商。
前述头部券商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认为,无论是国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还是推动打造“航母级”券商等,实际上都是在间接地、潜移默化地推动行业整合。“未来的龙头券商必然全方位领先,而实力相对落后的小券商一旦经营难以为继,就会成为潜在的推动重组的动力。证券业整合必然是一个通过市场化机制‘大浪淘沙’的过程。”
对于打造“航母级”券商,除了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进行合并外,陈雳认为还有两大任务相当重要:一是推进数字化转型,运用先进的数字信息管理平台提升内部效率,扩大业务范围;二是加强人才培育及激励,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发展相结合,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