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地震局全力推动实施“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持续推进地震监测预警和震害防御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加快推动防震减灾服务提质增效升级,不断增强防震减灾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推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科学管理效能,不断推动地震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5月7日—13日,甘肃省地震局通过抖音、网易新闻等线上平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宣传活动,并以现场互动、沉浸推送等方式,形成“云端”地震预警科普传播矩阵,让“网友”广泛参与的同时,居安思危,全方位提升专业理论学习和自救互救能力。
邀约“云端”聊聊地震预警
我省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是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据1991年至2010年数据统计,4级地震发生74次、5级地震发生15次、6级地震发生1次。近几年还发生了岷县/漳县6.6级、张掖5.0级、夏河5.7级等中型以上地震。”
“和‘死神’赛跑,往往就差那短短几秒,因此,一套可靠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非常有必要。”
“地震台(站)在受到非地震信号的干扰时,也可能触发预警系统,发布错误信息。所以说,地震预警并不能保证100%准确,发生误报‘事故’难以避免。”
直播中,嘉宾们把原本深奥的地震知识讲解的通俗易懂且生动形象,令围观的网友直呼精彩,点“赞”不断。尤其是一些青年网友,与嘉宾讲师积极互动后,还在评论区还不断“催更”下一期。一位名为“海的那一边”网友(家长)直言:“现在一些短视频传播的‘科普知识’亦真亦假良莠不齐,甚至一些属于‘伪科学’范畴,根本不敢给孩子讲。而类似专业部门的科普直播,不仅权威有干货,还通过真实事例形成正面激励与影响。”
他说,每年5月12日是全国的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本次一周的线上专题宣传,就是宣传创新的具体实践和体现。期间,设有防震减灾法治宣传、全省地震灾害回顾、地震科普小常识、防震减灾直播Ⅰ、自救互救、防震减灾直播Ⅱ和地震应急处置七个专题。
截至5月12日21时,此次线上专题宣传活动活动共输出7条视频,今日头条推送曝光70.7万人次,直播三平台总访问量达到 125.3万人次,抖音在线人数峰值最高达到4.3万人,单场直播粉丝增长1700人。
跨界融合共奏“科普之歌”
当下,随着数字化的“大行其道”,业界的共识是:大力推进新媒体等基于移动互联的“互联网+科普”新技术、新形式的运用,拓展科学技术普及速度、广度、深度。
简而言之,就是科普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需要在跨界融合中形成“共享”“高质量”,进而用数字技术重构科普的宣推体系。
正如本次“线上授课”的一位嘉宾所说:“很多人都认为,把科普宣传放到‘云端’是应疫情防控的要求。其实,这仅仅是一个方面。”
他说,随着数字化和虚拟场景等新技术的推广运用,跨行业、跨空间、跨时间的多维立体化科普宣传体系在“云端”全面发力。在促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实现科普理念、科普内容、传播方式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倡导了快乐科普理念,增强科普的参与、互动、体验效果。
“‘屏对屏’‘面对面’做科普直播,是宣传新路径的最好实践。”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充分发挥抖音、今日头条等线上平台的超高流量、精准触达等特点,配以话题、海报、H5、宣推文章等传播内容,多维度发起“居安思危,提高灾害防范意识”“主动学习,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等倡议,让“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主题快速引启大众的共鸣感,触动到网友们心中。
此外,进一步激活了专业领域和“云课堂”之间的“化学反应”,全力拓展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力争达到“教授一位网友,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片区域”的目的。目前,刷视频已经成为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习惯,他们的求知欲旺盛,一旦刷到感兴趣的科学讲座内容,他们会加以关注,并常常光临账号予以观看。也希望通过线上宣传,有效引领带动年轻客群尤其是青少年,使“云课堂”成为唱响“科技强国”主旋律的重要途径之一,成为开启个人价值取向的正能量策源地。
“双线”科普提升大众素养
在省地震局此次直播活动中,网友们有很多留言。如“内容挺新鲜希望打造成‘固定栏目’”“以直播的讲科普,感觉‘地震预警’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原来咱们(我省)的地震形势这么严峻啊!”
……从网友们的留言(评论)中不难看出,科普知识通过放下“高冷”,在直播中“去严肃化”“去专业性”,用大众化的讲述(甚至网络语言)接触民众,既能收获更多的受众、吸引更多眼球,也能避免单纯的“理论性复制”,在“云端”向不同年龄受众灵活、准确地传递科学知识。
科普一直在路上。参与直播的嘉宾们纷纷表示,当下,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如何运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多元媒体手段,增强科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凸显科普活动的直观性、体验性和互动性,这是一个需要深度研究的新课题。如线上科普应该如何创新形式,吸引更多观众;线上科普又该如何和线下活动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等等这些都需要不断实践。
另外,还要把科技创新与科普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公众对高新科技知识的需求。因为,只有提升大众的科学素养,才能共创和守护美好的家园。
(责任编辑: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