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重琦
考察第21站 西电龙头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峭壁欺天,锁封百里云。
哀声遍野,雪拥蓝关马不前,
死士荆轲,依天拔出屠龙剑。
兵置死地而后生,
士临存亡而思变。
战恶浪麦草围堰,斗激流寒石垒堤。
车薪之资,不移共工之志;
羸弱之体,竟敢断流之雄。
高柱擎天,惯看深水静流,
虹管卧地,疑似巨龙神蟒。
引清流于秦川,梦想成真;
缚苦难于高阜,千秋铸业。
旧话依稀,往事并不如烟,
当临此地,我心岂能依然!
10月13日,星期日。清晨,皋兰县政协主席彭斌嘉,文史委主任魏玉洁从皋兰出发,王立仁、姬广武、张云文一行从兰州出发,9点在黄河边的西电工程龙头汇合。脚下是绝壁深岩,黄河激浪翻滚向东流去,朝阳照射下的河面泛着黄金的鳞光,诗一般美丽。西电一泵房静静地伫立在河边,它的旁边是一座废弃的老泵房。
这里是皋兰人梦想开始的地方,这里是皋兰向贫困宣战的地方,这里是皋兰挥动命运巨斧斩断千年穷根的起始之地。
旧泵房是功勋泵房。西电修建之初,缺钱缺物缺技术。坊间说皋兰人想干老虎吃天的傻事。皋兰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穷怕了便义无反顾!
用硝酸铵加锯末造炸药,用麦草围堰,用胸口堵激流,硬生生地扛了过来,干成了不可能干成的人间奇迹。
旧泵房涵洞上方写着“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八个大字,经41年风雨洗礼仍苍劲有力。
回忆过去是痛苦的。1966年7月,皋兰向定西地区提交修建石洞寺电灌工程的报告,未获批准。1970年,石洞公社干部群众向县委提出"砸锅卖铁也要提引黄河水"的要求。群众自发捐款捐钱。集资开工。县委顺应群众做出"集中全县力量修建西电工程"的决定,组织石洞、西岔、和平、水阜、什川公社6000多民工,自带口粮、工具投入西电工程建设。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他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吃的是杂粮炒面,甚至是家人讨饭要来的干馍馍,住的是破窑洞和土崖下,用的是铁锨、大锤、手推车、架子车。
1971年10月,一泵房浇筑混凝土1850立方米,浆砌块石块4200立方米,安装管道270米,一泵房竣工试上水成功。同时,5000人集中决战总干渠的套岔沟、黄三岔、羊圈沟4大渡槽和愚公洞、胜利洞、英雄洞三个隧洞等关键性工程。1972年上半年黄河水引到了皋兰县城所在地一石洞寺。水到的那一刻,皋兰县城沸腾了。人们像过节一样,早早爬起来登上山头等待着,老年人捧起飘着树叶羊粪的水喝上一口,激动得老泪纵横。
命运的天平终于向皋兰倾斜了!县委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以西岔公社万亩川、和平公社万亩川为重点平整土地。
皋兰人擦干了脸上的泪水,又背起刚解开的破旧的行囊,投入到大规模的平田整地的大会战中去了。各公社,大队了成立民兵团、铁姑娘突击队,实行军事化管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和平公社(今黒石乡)从全县各公社抽调民兵2000人,各种运输车1000辆,一个月平田整地近3000亩,修整田间公路14公里,使千里早地变成了水浇地。今天在当年大会战的土地上有了几座钢铁厂,成为皋兰财政的纳税大户。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1980水利部钱正英部长来皋兰考察,看到西电工程带来的变化,建议皋兰争取外援。10月,水利部就西电工程向联合国(WFP)提出援助西电申请。一年后申请被联合国(wFP)正式批准,项目代号为2604。
水利部的支持和联合国的驰援,给西电工程插上了苐二次腾飞的翅膀。联合国官员称赞西电工程"奇迹般的劳动",获得国际认可,先后有尼泊尔国王、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美国、英国、法国驻华使节和专家记者访问西电。11月西电工程向联合国(WFP)提交了2604项报告,通过了竣工验收。
1987年7月,新的西电工程一泵房竣工,国务院"三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林乎家题写了“西电一泵房”的泵名。在西电工程建设中,共32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永垂不朽。
今天手机前的皋兰人,请记住皋兰的"舔碟子要饭"的不堪岁月,请记得修建西电的艰辛岁月,请记得为西电献岀生命的英雄,请永远记往皋兰的一句古语"浆水缸缸子是从那里酸?"
我们沿西电水渠北上,满山的灌木葱葱郁郁,一切在清晨的阳光里显得宁静,可是,我明明听到炸山炮声像闷雷一般在山间云端响动……河水从当年靠铁锤钢钎凿出来的隧洞和桥梁上流过,羊圈沟渡槽全用石块砌成,桥墩上写着“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大字。
皋兰虽穷,其志远大。从一泵房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到羊圈沟渡槽的几行大字,无不显示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身处僻壤,胸怀天下的豪迈情怀。
在西电大渠边上有一个魏振皆纪念馆。魏振皆是著名的书法家。可以这样说,他是西北近百年仅次于于佑仁的书法大家。魏振皆早年留学日本,天资聪颖,面壁文山,砚田犁墨,字出魏碑而又独具风格,时经岁月越发苍勃生机。纪念馆内有邹应龙、吴可读、杨文佐、彭泽、朱可敏、甘惠廷、彭述生、王树中等大皋兰名人绅士的石雕像,其中前三位是奏本皇帝,搬到权倾一朝奸贼的忠臣。彭泽是受命天子,治理陕甘,敢向锦衣卫开刀的大员而名垂青史,甘惠廷是悬壶济世的陇上四大名医。这些历史人物䇄立西渠,与西电美景交相辉映,给人带来精神享受。
考察苐22站 皋兰古道与定火城
我们抽空沿着皋兰古道走了一趟。
从黄河铁桥出发,经庙滩子、盐场堡、阳仚边、水源、峪火岘、长川村、蔡河村、果果川、杨家窑、鹿角岘、三川口、白银过黄河至靖远。这条南北贯穿皋兰的百里土路,在没有汽车火车的时代是兰州通往银川、包头的大道,曾有过许多多古怪传奇的故事。
阳仚边,由盐场堡到水源村一段险路,头顶是鬼见愁的悬崖峭壁,脚下的深及百尺的滔滔黄河,仅容一人一车通过,可谓是"行路难,难于上青天"。旧时北进兰州只有这一条路,现在这条路变成宽阔美丽的北环路。
邵家塘的峪火岘和杨家窰的鹿角岘是土匪出没,行剪打劫的关卡。蔡河村的有一商人,在峪火岘见一官兵毙命路边,心中一震。回程时,马行此地受惊。商人坠马,回家不久染疾而终。鹿角岘现在修了兰白高速公路。旧时的鹿角岘怪石峥狞,寒风凛冽,相传是王保保占山为山,绿林啸聚的发迹之地。民国初年,贼人在笤帚骨爪上裹上一条红布充作手枪,干着劫财掠货,留下买路钱的勾当。行人路过无不心惊肉跳。今天,你若乘车去白银经过鹿角岘时,看看路两旁怪险山峰就明白了。皋兰有古道还有古堡古城。
《皋兰县志•军事》载:皋兰境内的烽墩共有50余座,分4路设置。
一路盐场堡六墩子。这路分二支,一支有邵家塘、圈沟脑、庙洼山、塔墩子等烽墩。一支长川堡、阿郎沟、郭家湾、定火城、麦地沟、砂岗、二墩、王家沟、大墩沟、秦家沟、东深沟、山字墩、许家庄、罗圈湾、四墩子、五墩子、六墩子等烽墩。
二路长川堡至狼家沟。有蔡家河、东湾、上下土龙川、王家湾、麻石洼、下墩岔、狼家沟、锁罕堡、永泰堡、索桥堡(原红水分县今景泰县)等。
三路盐场堡至什川。有石沟、泥湾、什川、黑窑洞、接官亭、糜不老墩等烽墩。
四路盐场堡至寄马桩。有赵家楼、薛家湾、大墩沟、薛家壕、大细沟、圆山嘴、寄马桩、东岭子、新添铺等烽墩。除外还有彬草沟墩、钱家窑墩、烟洞沟墩、傅家岘墩、野马沟墩、高岭子墩、老鹳窝墩、文山墩、深壕沟墩、拐达沟墩、唐墩沟墩等,其中,深壕沟、拐达沟、唐墩沟3墩,为唐代烽墩,其余为明代烽墩。
水阜镇是一个古镇。原街面上有许多杂货铺面、车马店。从景泰、秦王川来的客官在此歇脚稍息,第二天换上新衣新鞋打起精神进兰州。车马店有一排排马棚,马槽边刚刚歇驾的骡马,毛发上滚滴着晶亮的汗珠儿,掉在地上一摔八瓣。它们打着响鼻,用渴望的眼神等侍伙计添加草料。车马店的客房是大通铺,几十个人挤在一间房里,围在昏暗的煤油灯旁抽着早烟袋,房子里烟雾腾腾,呛得人喘不过气儿。时至上世纪70年代还有这种车马店,我就曾在水阜村三岔路口的店里住过一宿。
凤凰山是水阜人心中的“圣山”,山上庙宇耸立,旗帜鲜明。定火城坐落在凤凰山下,依险而筑,官兵把守。各路军情在此处汇集后转递兰州。定火城最早是西夏人为攻打兰州建的,明代改筑加筑则是为守护兰州
定火城又名旧城子、铁木城。重修皋兰县志·武备卷》载:弘冶十八年(1505)陕西巡抚杨清在《上存留守城官军防虏疏》云“兰州黄河以北俱系本州卫军民征纳民屯粮草之地,士鞑常乘虚(掠侵)……本处无军载杀”。“定火城去河七十余里,系贼人出没紧要去处,若得军官在彼按伏以逸待劳,庶可遏其深入”。“趁今四五月间,起军民人夫修筑定火城,添筑沿边隘口、墩台,官军八百员名,分为两班,选择骁勇指挥名管领,于定火城按伏”。朝庭准奏。定火城修筑后,驻官兵严守。由此可见,定火城是明军防御之要地。
定火城乃兰州羽翼,失定火城则兰州危也。定火城又很多故事。其中“杨文佐上奏”最有名。金城杨氏乃名门旺族,元朝灭亡后,杨氏兄弟分居桑园峡、青白石和水阜镇。
水阜镇是金城杨氏家族的古地,金城杨氏和榆中宋家打过官司,宋家败诉。
杨文佐乃杨氏五世先祖,官拜湖南滨州知府。嘉靖九年(1530)杨文佐衣锦还乡后,疾书朝廷奏定火城失修丧守之事,明世宗皇帝圣批:房怀(定火城守官)徇私误事,该部知道,提了问题的明白来说。这边墙着彼处等官好生委的当人员,用心修理看守,照旧复业耕种,不可废弛,钦此钦遵。该部将房怀依律究处,其定火城边墙速行修理,再不可失钦此钦遵。嘉靖九年九月二十日。
然,天高皇帝远,奈何尔何!守火城守官房怀心存侥幸,搪塞了事,图谋敷衍蒙混过关。嘉靖十一年,杨文佐再奏。帝龙颜大怒下旨:故城决于修复。仍将官儿房怀在本堡门首正法,务令我百姓安堵耕种,钦此钦遵。就这般房怀被开刀问斩,在定火城外被砍头了。
从皋兰县治所(兰州曹家厅)到皋兰北部边界汉蒙界碑(原皋兰县红水分县、现景泰县与内蒙纳济纳旗、宁夏中卫县交接地),近两百公里,沿途有几十个燧、墩、堡等军事设施,只要两处筑了城。一个是龟城,一个是定火城。龟城地处抵御蒙人的前线,定火城地处兰州以北几十里,龟城是抗击外寇的第一条防线,定火城是保卫兰州的最后一条防线。龟城驻兵1500员,定火城驻兵800员,其中步甲500员,骑甲300员。
现在定火城只剩北墙和西墙一角,城内住居已经找不到当年的盛况。城外是水阜中学,院内绿树成荫,校舍整洁。水阜中学原为皋兰二中,曾经走岀过许多优秀人才。我们沿着定火城旧址走了一圈,有些感慨,如果定火城像龟城一样保存下来,那一定是火的不要不要的。不过定火城的那几段断壁残墙,仍是念天地之悠悠,发思古之幽情的圣洁之地。
我们顺道去了兰州野生动物园。
兰州动物园很大很大,占了几十座山几十条沟,山岗之上,虎哥狮王躺的卧的偶尔抬抬头,无聊地打量几眼游人。猴子们互相追逐着,玩得不亦乐乎。刚刚从非洲大草原迁来的母狮,以母系家族群居,占山为王,雄狮担负着警戒任务。牠们的老家原来在皋兰旧地五泉山,那时乡里人进城到五泉山看老虎是必备项目。现在他们刚搬来的不到四年的新家又变成了皋兰旧地。我们由衷地为他们美丽的新家祝福。眼前繁花锦簇,游客如织,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是文明的象征。满山的野花开了,动物们畅快了,游人高兴了,孩子们笑了。开上车子到动物园去吧,那里有难得一见的晚风枫叶和深秋景色。
往事已矣,何其幸哉。哥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还有哥的传说啊。
考察23站 绿色文化博览馆
大皋兰忠和镇王家湾里有个绿色文化博览园。博览园里有个博览馆,门前有一组漂亮的长长的喷泉走廊,水珠儿仿佛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儿在蓝天下闪着亮光。游人从水廉底下走来走去十分惬意。大理石上是时任国家林业局局长的贾治邦2007年题写“兰州绿色文化博览馆”的馆名。博览馆建在若如凤凰展翅飞翔的山势上,造型也象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可谓是一块凤巢龙穴的风水宝地。
展览馆于2008年4月建成开馆,由序厅、绿色生命厅、绿色家园厅、绿色科技厅,绿色兰州厅组成,充分展示了绿化工作的艰辛历程以及造林技术、绿色文化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成就。
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是集绿化、展示、科研、培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展示中心。博览园由展览区、纪念林营造区、兰州全民义务植树区三部分组成,总规模3万亩。已建成全国金融青年林、人大林、解放军青年林等八大纪念林区,被兰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展示基地。展览馆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栽植各类树50000余株,认养认建林地2000余亩。是坐落在大皋兰境内的绿色宝地。为配合兰州市野生动物园建设,绿博园展览馆于2019年闭馆。据说最近又开馆了。
走进大厅迎面是“兰州市生态绿地模型图”的巨大沙盘,用声光电表示交通、水利、林区、旅游区的路线。据悉展览园总投资6000万元,贯穿“以人为本,“以绿为基,以史为脉,以文为魂"的理念,从而显示在1000年,大皋兰可谓是是水草丰美。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火灾等原因,大片林木受到破坏,导致到解放前,大皋兰周边的森林生态体系基本崩溃。图片展示了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皋兰山白塔山绿化背冰上山到管道输水的艰辛历程。从展厅规划看,绿色文化博览园建设围绕“一环两轴三组团四景点八景园”进行。“一环”指在博览园周边建成可以通观全园的环形景观道路;“两轴”指沿东西方向的景观轴线和南北方向的交通轴线;“三组团”是以周边纪念园为主的绿色团、以博览园为中心的希望团和以翠泽湖为中心的和谐团;“四景点”分为“高山流水”、“展览馆”、“绿色丰碑”、“冰雪亭”;“八景园”是以各种植物,如梅花、兰花为主的植物园,这是一幅何其美妙的的画卷啊!
展厅里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支持绿化的珍贵照片。有各种植物标本和图片,有两山绿化的成果及其创业历程。有一组背冰植树的塑像展现了上世五、六十年代绿化两山的情景。
从大沙盘上可以看到兰州全境大多数是光秃秃的黄土山谷,只要少量的绿色点缀其中。站在沙盘前,蓦然感觉到:现在兰州市的面积还没有清朝国民时期大皋兰的面积大,历史在发展,皋兰在变化。不由想起元稹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过,大皋兰变的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滋润了。
考察24站 忠和民俗馆
民俗是什么?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是特定地域内历代人共同遵守的行为风尚和生活习惯。主要有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生活民俗三个方面,内容包括有生产、服饰、用具、饮食、居住、节日、礼仪、宗法、信仰、伦理等等。民俗是一种规范,一种约束,一种传承,一种敬畏,一同认同。民俗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群体性、民族性、历史性、传承性、原始神秘性等特殊属性。
皋兰的民俗有婴儿满月、抓周、长命锁、护身符、婚姻、过寿、葬礼以及起乳名、命名、成年取字、号、留胡子等礼节仪式。通过这些难以言传的礼仪,寄托人生梦想、好运连连的企希,提升精神生命的境界。
民俗文化和民俗旅游是恋兄弟,民俗文化带动了旅游事业。忠和民俗馆里陈列的富有皋兰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和不同的风土人情。让人切身感受皋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体验不同时期的人生价值和审美价值。
忠和民俗馆座落在去兰州机场的道路旁,有上下两层,上层是书画馆,四面墙上挂着皋兰名家和陇上名家的字画。下层是收藏馆,有太师椅、供桌、旧地契、文件,有叉把扫帚,犁铧套项等农具,有永久凤凰自行车、旧缝纫机、旧唱片磁带等等。走进民俗馆感觉走进时间的暗道,回到五六十年去了,眼前的旧什物又熟悉又陌生,勾起了一种怀旧思旧的往事回味。
皋兰什川还有一个民俗馆,收藏的古什物也很精彩。
近年来,随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观念的的不断深入,地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皋兰文化根置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黄河文化和干旱文化之中,博大精深。通过旧什物了解皋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和方式是最直接的方式。它将旅游景点与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打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也许这是皋兰带动旅游持续发展的一条路子。
下期关注九合、石洞、黒石
(责任编辑: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