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月9日,周一,金城空气晴好。
下午3时,刚到兰州市拱星墩街道范家湾社区丰和小区门口,就听见铿锵有力的秦腔声和观众的阵阵叫好声。走进小区院内,社区的百余名群众围拢在临时搭建的舞台前,或蹲或站、或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饶有兴致地欣赏着省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专场慰问演出。
在人群中,记者好不容易找到省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金江。李金江正“混”在观众当中,忙着聊天呢。
聊天也不是瞎聊。“戏好看不好看?”“喜欢啥节目?”李金江问的都是与节目有关的事,为的是下一场演出的节目更贴近群众。
舞蹈、秦腔、萨克斯独奏,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了。而一个个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的相声小品、兰州快板又让大家心领神会,笑得合不拢嘴。
“你看,基层群众太喜欢我们的文艺演出了。”在频繁的掌声中,记者几乎听不到李金江的声音,便邀请他“借一步”说话,这才注意到李金江走路不方便。
“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很‘接地气’。”李金江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老百姓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省直文艺院团理应“当仁不让”深入基层演出,既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正能量;对于文艺院团来说,公益性演出既锻炼了队伍,也提升了文艺院团的“名气”,“要不然,谁知道你是谁呢?”李金江笑呵呵地说。
二
说起腿有疾,那还是一次下乡演出留的“后遗症”。1994年深秋,李金江带领院团演职人员赴甘南夏河县王格尔塘慰问演出。入夜,大客车突然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深山抛锚,李金江把全体演职人员先行送到宾馆休息,为了确保下乡巡演不受影响,自己留下来与修车师傅和司机连夜抢修大客车。
深秋的深山老林很冷,长时间的蹲、站,让李金江的双腿受了寒,落下严重的关节炎后遗症;每逢换季变天或是劳累过度,膝关节就刺痛难忍,“但文化下基层的活动,我必须得去”。
从今年1月18日起,省曲艺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已持续演出20多天,李金江一场没落,医院开的住院单被搁置一旁,知情的同志一再劝他住院治疗,他也只是淡淡的一句:“没事,我‘皮实’着呢!”
2月2日,李金江又带领省曲艺团赴环县八珠乡开展双联行动。架不住老乡“来了就演个节目”的热情要求,李金江和他的十七、八名员工现场找个空地就搭建舞台,再将带去的慰问品码起来当舞台背景,“咿咿呀呀”的歌舞就唱起来、跳起来了。同行的甘肃演艺集团总经理张明当时不明就里,还“撺掇”着让他也亮个相,李金江二话没说套上长马褂,围上花头巾,和李金辉合演相声《天仙配》,深受百姓欢迎。
晚上休息时,张明看到李金江膝盖处外面绷着绑带、里面敷着药,才惊呆了:“腿都成这样了,怎么不早说呢!”
“身为团长必须吃苦在先,要不队伍就散了。”省曲艺团虽然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员工们依然沿用以前的称呼叫李金江为“团长”。
三
“团长”以身作则,“团员”们身体力行。
尽管每周只有周一能休息,尽管昨夜回到家已是深夜1点,2月9日星期一,省曲艺团的台柱子、著名相声演员李金辉还是来到现场,与苗振宁表演了相声《戏曲漫谈》,看着观众喜笑颜开,李金辉也满心欢喜。
“这样的慰问演出每年少说也有十几场。”李金辉告诉记者,因为他负责的快乐兰州相声茶社除每周一外天天演出,所以自己很少有时间下乡,今天碰巧周一就来了,“作为演员,就喜欢这种感觉,在台上与观众离得近,下了台就混到观众堆里一起看演出,真的非常舒服。”李金辉笑笑,眉眼之间,自然地带着舞台上说相声时的生动。
“团里的演员真是不怕吃苦,怕的是没有演出,没有舞台,没有观众。”面对从不叫苦叫累的演员,李金江既心疼又愧疚,唯有凡事做在前面:“三下乡”慰问演出的乡村舞台上、“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的活动现场、“赞歌献给建设者”的工地上、慰问舟曲灾区演出的农家院落里……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这一天,省住建厅培训中心主任王高远也来到丰和小区,看着精彩的节目和观众的热烈反响,王高远一个劲地对李金江说,“果然是‘陇原文化轻骑兵’,节目既灵活,又丰富,下次我们到永登双联,就请你们去演出,有戏曲、有舞蹈、有快板,老百姓肯定喜欢。”
“走过了春和秋,走在了阳光路上……”伴着慰问演出的最后一个节目、方小燕演唱的《阳光路上》,沐浴在冬日下午的暖阳里,52岁的李金江使劲点点头:“好啊,好啊。”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