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住的雁滩花园小区里,虽然地方狭小,刘易仍坚持开放图书馆。
大西北网3月26日讯 提起兰州好人刘易和他的绿云书庵,很多兰州人都不陌生,作为兰州首家纯公益性的民间图书馆,这间小书屋为很多人提供了精神食粮,也影响和带动了不少人投入公益。然而,从去年8月起,因为拆迁搬址,10万册图书无处安身,绿云书庵的发展陷入了多重困局。
民间公益图书馆引得一致好评
曾经在兰州市天水北路沿街的一条狭长巷道里,有一处幽静院落,推开院门,古朴的房屋四面合围,中间草木葱茏,那就是兰州首家公益民间图书馆“绿云书庵”。
为实现父亲遗愿,刘易2006年开始筹建图书馆。2008年,在父亲的书斋旧址上,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的民间公益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自从有了这间图书馆,刘易老人就没有了节假日。绿云书庵所在的区域在雁滩,附近居住的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大都忙于工作,无暇关照孩子的课余生活。绿云书庵的存在,为附近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和阅读环境。
“每到下午放学,孩子们就在书庵开始了自己的课外学习。他们或在阅览室借书,或在自习室完成作业。对于很多放学后没有家长及时接送的孩子,绿云书庵是他们最好的去处。”刘易老人告诉记者,绿云书庵不但有这样的小读者,还有很多不同社会阶层的读者,不管是在外打工的农民工,还是学富五车的学者,亦或是年迈的老者,绿云书庵总是慷慨地向每个人敞开大门,为大家提供精神食粮。截至去年8月拆迁之前,绿云书庵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自学室、甘肃文史室等,收藏图书、杂志达到10万余册。
2009年,绿云书庵被授予兰州市城关区“文化阵地”匾牌。刘易老人也在2010年被评为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和兰州市“2010年度十大好人”。社会的认可,各方的关心使刘易非常振奋。他表示,图书馆不但要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但是因为拆迁,刘易老人的心愿落空了。
缺乏经费场地书庵难开门迎客
3月24日,记者来到了刘易在雁滩花园小区租赁的一套楼房内。两室一厅的屋内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架和书籍,还有很多书籍因为无处摆放,被放在房间的角落,原本就不宽敞的房间显得更为拥挤。绿云书庵唯一的工作人员张大姐告诉记者,这只是存书的一小部分,因为场地有限,还有很多书籍分别被放置在银滩花园租赁的房屋内、皋兰山林场以及兰州大学暂时租借的场地内。
刘易告诉记者,如今的绿云书庵的确是走入了困境。之前用自己的房屋开办书庵,在场地上没有任何问题和拘束,而且场地大环境好,可以向读者提供很好的阅读环境。同时自己还有一些闲置的房子也在向外出租,可以为书庵的日常维持提供费用。但是现在房子不能出租了,以前的院子拆掉了,书庵没有办法正常开馆,维持书庵发展的资金链也中断了,而拆迁过渡费用于租房放书都不够,更不要提将书庵发展扩大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刘易租赁借用放书的场地共有四处,十分分散,而且比较偏远,读者上门读书非常不方便,而且租赁的地点都是在高楼内部或者山上,门禁的限制以及整体位置较高,给读者阅览图书带来很大不便,因此让书庵开门迎客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些原因,刘易老先生想了许多办法,他主动走出去,联系了一些农家书屋,向榆中、皋兰等贫困地区捐赠了一部分图书,但是还是有很多图书无处可放,无法向读者开放。
希望爱心企业或人士提供帮助
今年71岁的退休干部马向阳是绿云书庵的老读者了,从2008年书庵开门的那天,他就常常来书庵读书,而如今他要来一趟书庵读书却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在花园小区的临时图书放置点,他对记者说:“以前的书庵,地理位置很好,交通方便,地势平坦。非常适合我们老年读者来阅读。现在来这里看书却成了一件奢侈事儿,首先临时安放的地点互相离得很远,其次又在楼上,上下也不方便。有的图书在这边,有的在那边,读书要几头跑,很不方便。所以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有爱心人士提供场地,让绿云书庵完整起来。”
同样在书庵读书的卢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城市人的阅读率都太低,而绿云书庵的存在则为很多人提供了读书的机会。但是搬迁却让绿云书庵没有了完整的“家”,也让他们这些老读者非常痛心和郁闷,因此他也希望能有相关部门提供场地,让绿云书庵重新开门迎客。
在采访的最后,刘易对记者说道,希望爱心企业或者个人向书庵提供场地,这个场地最好是在一楼,方便读者找到以及进入。同时,由于资金链断裂,人员工资以及日常订阅杂志报刊的费用也难以维持,希望大家都能伸出援手,帮助书庵渡过难关,在新的场地更好地开门迎客。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