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捕到的黄河高原鳅。
大西北网4月1日讯 时下正值黄河鱼类繁殖期,为打击黄河非法捕鱼行为,3月30日夜间,兰州渔业监督检查站工作人员对体育公园至雁滩大桥小达坪一线黄河沿岸私自捕捞现象进行突击检查,整个行动历时3个小时,行进黄河南岸5公里有余,发现并驱逐私自捕捞人员10余人,查获专业捕捞工具10余件,收缴、放生黄河野生鱼种200余尾。
渔政人员深夜突查黄河捕捞
3月30日晚上7时30分,随着整座城市被夜幕笼罩,兰州渔业监督检查站的10名工作人员已经集结在体育公园黄河风情园附近的停车场,一场针对四、五月份黄河野生鱼类繁殖期,保护鱼类、打击非法捕捞的突击检查行动即将展开。
7时40分,记者随渔政工作人员自西向东沿体育公园黄河南岸一线的岸边前行,“从体育公园至雁滩大桥一带是市民举报私自捕捞鱼类情况最严重的区域。”途中渔业监督检查站的范玉峰副主任告诉记者。
检查开始不久,在体育公园附近河边,渔政工作人员发现有两三个人正在撒网捕鱼,附近一个红色塑料桶中隐约可见几条小鲫鱼游摆。渔政工作人员随即将被捕捞的鱼儿放回水中,并没收了非法捕鱼人员的撒网和长度达3米的伸缩杆大网抄1个,并对私自捕鱼的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我们能做的只是进行批评教育,没收他们的捕捞工具。”范玉峰表示,他们根据捕鱼情节的严重性,最多可以向捕捞人员处以50元钱的罚款。
晚上8时30分,天已经黑透,记者随渔政工作人员一起,借着手电筒的微光,在崎岖不平的黄河沿岸艰难前行。在回水湾河坝附近,细心的渔政检查人员发现并收缴了捕鱼者精心布置的长度近50米的专业捕鱼刺网两副,所幸的是没有鱼儿挂在网上。“可见捕鱼者非常熟悉鱼类会在相对平缓的浅水产卵。”范玉峰说,黄河鲤鱼一般会在有水草及靠近河岸边的浅水石块处产卵,这就成为很多不法捕捞者捕捞的对象。渔政工作人员介绍,收缴的密孔刺网可以将河中大小的鱼类全部挂住,时间久了被渔网缠绕的鱼儿甚至会死亡。
捕鱼者抗法严重现执法困难
晚上9时30分,当记者同渔政工作人员赶到雁滩大桥下的浅滩时,发现有人正穿着下水裤在水中收网,当场发现网中大小鱼类100余条,以野生鲤鱼和鲫鱼为主,其中最大的黄河鲤鱼长约40厘米,肚子圆鼓鼓的,看样子处于产卵期,由于捕鱼者使用了电瓶连接电线电鱼,致使很多鱼被发现时都处于昏死状态,渔政工作人员果断地将这些鱼儿放回到河中,让其慢慢恢复活力。
“你们不要过来!”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捕鱼男子喊道,本来就穿着下水裤在水中收网的他,看到渔政人员没收了他的刺网和电瓶,边喊边向河中走去,不论渔政人员怎样劝说,该男子就是不予理会。“像这样抗法的行为已经司空见惯了。”不久,该捕鱼者上了岸,工作人员也算长出了一口气。
“不出意外就好,有时执法人员少,还会遭到捕鱼者围攻。”范玉峰告诉记者,有几次执法的过程中,由于非法捕鱼者人多,围攻执法人员,在推搡过程中有工作人员的衣服也被撕破,甚至遭遇暴力抗法。
随后,执法人员在附近又发现了几个正在拉刺网收鱼的非法捕鱼者,当执法人员查看他们的塑料桶时,发现了半桶近10斤重的黄河野生本土鱼种——黄河高原鳅,记者发现这些鱼普遍都是长约20厘米的成体,和一般泥鳅不同,其背部有明显的黑色条纹,腹部膨胀,有产卵的迹象。
“这些原生鱼曾一度消失,发现它们真是令人高兴。”兰州市渔业监督检查站主任吴鹏程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黄河治理的投入,黄河兰州段的水质已由原先的劣五度转变为现在较好的三度,所以才会再次出现这些珍贵的原生鱼。“非法捕鱼者的行为让人痛心。”渔政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将一条条处在产卵期的黄河高原鳅小心翼翼地从刺网上取下放归河流。
希望市民多监督非法捕鱼
晚上10时30分,本次突击检查结束,渔政工作人员共收缴刺网7张,撒网1张,捞杆网抄2个,电瓶1台。兰州市渔业监督检查站的吴鹏程表示,此次夜间突击检查效果显著,对非法捕鱼人员很有震慑作用,也对产卵期黄河鱼类的保护起到了好的作用。尤其是这次行动发现了稀少的黄河原生鱼——黄河高原鳅,进一步证明了黄河水质正变得越来越好。
据吴鹏程介绍,每年兰州的四、五月份都是黄河中各类鱼种的繁殖期,不少鱼类会游至离河岸较近的浅水区产卵,个别非法捕鱼的人也是盯准了这个时期偷偷捕捞,非法捕鱼人员多以外地来兰人员为主,其中不少人是熟悉水性的南方人。他们每个月会组织一次夜间突击检查,主要针对捕鱼事件高发的流域河岸。随着国家对黄河生态系统的重视,鱼类放养力度的加大,单在兰州黄河流域每年将近要采购42万元、约300万条的鱼类放归河流。据了解,渔业监督检查站共有工作人员15人,配备有两台机动车,所执勤的区域是152公里穿城而过的黄河流域,经常遇到东边有事,西边当时过不去的情况,再加之平时执法都是两三人一组,很容易遭到人数较多的违法者的围攻,执法难度大。
范玉峰希望通过本报呼吁广大市民朋友,多监督和举报非法捕鱼现象,“关爱母亲河中的野生鱼类,就是关注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