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一部由金城宋氏第十二世孙宗忠、宗亨、宗勤、宗和等兄弟叔侄编写的反映和回忆、记载兰州市盐场堡宋氏水源(原名水头村)分支家族家史、村志村史,歌颂金城宋氏先祖,描写艰苦发展历程、抒发乡情乡愁的《水源记事》一书,经编考七年时间的筹划酝酿,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翻阅家谱,走访了解,认真撰稿,仔细校对,终于定稿,印刷成书,于近日出版。这是水源宋氏家族的一件大事,也是金城宋氏家族的一件幸事、德事、盛事,也是编者奉献给金城宋氏先祖的一份最大孝心。
《水源记事》共五篇二十二章七十二节,二十五万多字,二百三十多张照片,图文并茂,印刷精致。书脊四字书名为颜体,竖排略扁,稍显艺术;扉页为正白色加水源照片。全书概述了金城宋氏盐场堡宋氏始祖廷爵以后至十二世孙“宗”字辈在水源的历史。书中重点记载了“克”、“法”两代人的艰辛历程。在时空的跨越上,重点记述了解放前后近百年的历史。它是以民间组织的、用写回忆录的形式写成的记事。虽然写了水源村的发展史与相关内容,结合了家史、族史、村史,但并不是政府组织编写的“村志”。它描写的是原水头村的事,并非反映整个水源五个自然村(邵家崖、朝泥沟、干井沟、水头、下水头)的人和事。
《水源记事》记述了宋氏古老悠久之大姓,回忆了盐场堡宋氏水头分支的发展历程,概述了金城宋氏廷爵先人(1565-1631)至今四百多年的简史,重点记述了迁徙水源繁衍生息近百年的奋斗历程,讴歌了先辈们的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在撰写过程中,编委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弄清楚了始祖廷爵的“武衙”身份,搜集了大量“我金城宋氏,乃金陵人也。”、“洪武初,肃王屏翰西陲,我先人实扈从焉。”“始祖太公祎廷爵,字洪泉,南京第一桥人也,武衙,从先明肃潘来兰”。澄清了金城宋氏乃御医的传说。并且从家谱附件中查明金城宋氏的二十二辈辈份乃是盐场堡宋氏八代户首、贡生宋乾彦(记载于《皋兰县人物志》中)先人所拟的一副对联:“克法宗明子嗣振兴绍业统,广培良善世延敦笃立纲常”,以此替代了原“克法宗祖德,一字连登科”的十辈辈份。也就是说,凡金城的宋家人,都是廷爵先人的后裔;兰州的宋家人至今辈份未乱。但是,使人遗憾的是,据家谱记载,金城宋氏先祖跟随肃王朱瑛到兰州,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而廷爵至今只有四百五十一年的历史,之前的一百多年历史,七、八代宋氏先祖的有关文字资料至今未查找到。这只能留待于金城宋氏后人们去查找了。
《水源记事》用十八节笔墨理清了水源各支系亲房们的关系,所以它是一个较为完备的家谱,或者说是水源宋氏家谱的拓展与延伸。纵者,追本溯源,究其根脉;横者,房房立写,集成大观,以期“本支易著,昭穆易明”,“朗如列眉,了如指掌”。从而“籍由祖先的优良传统,延续家族的血脉传承”。其次,又是一个记述事实的族史,以先祖奋斗成长的水源(水头村)为平台,记述宋氏族大丁繁,胼手胝足,艰苦奋斗,代代不息,玉汝于成;记述其山川形胜,瓜香四溢,岁月沧桑,人情风土,民俗风情;宗族精神,文化教育,历史事件;提炼了“水源精神”,总结了“水源五宝”,突出了水源瓜乡之特点。另外,还编写了“人物志”部分,以史为鉴,教育来者,激励后代。这些,都将让水源的宋氏后人们对水源的人和事都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也将为水源的发展和宋氏后人们的培养成长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也许有一天,随着现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水源有可能不复存在了,这也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水源记事》则将为水源乃至盐场堡及其金城宋氏留下一部难得的、厚重的、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文献。因为它是水源宋氏的家史,也是盐场堡宋氏家族的缩影,还是甘肃兰州地区宋氏宗族的一个依据。同时,也将给全国宋氏宗族填补了一个空缺,将为国家图书馆地方文献史家谱保存库以及省、市、县相关部门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