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大数据工作稳步推进
大西北网1月24日讯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大数据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兰州市将大数据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城市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不断适应和引领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加快推进大数据发展,2016年,兰州成功跻身中国智慧城市建设50强。
2016年,兰州市以“云上兰州、数据城市”建设为指引,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稳步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主次干道通信管网,城域网出口带宽提升至600G,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83.73%;加快建设兰州新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工程,建设了兰州国际马拉松赛道沿线256个免费Wi-Fi站点。
建设党政部门三维数字办公系统平台,通过会议室视频终端、办公室桌面视频终端、手持移动终端,实现市级各部门之间的视频会议和协同办公、网上办公。
以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建设为原则,加快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全面完成市政务服务网、政府门户网站群、民情通服务热线等基础建设。
依托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以各部门、各单位数据资源共享利用为目标,不断加大系统对接力度,切实加快政务数据资源、视频资源和信息惠民资源的整合进度,建设完成以法人库、人口库、宏观经济库和空间地理信息库四大基础数据库为核心,将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的政务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充分挖掘数据资源潜力,提高对数据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同时,完成涉及民生的257项服务资源整合,实现网上办理。
打造兰州三维市民卡,全面涵盖政府公共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商业应用和金融应用等功能,达到“市民一卡在手,政务审批、智能交通、健康医疗、公共安全、便捷支付等功能随心享用”,目前已发行三维市民卡206万余张。
2016年,12345民情通热线整合兰州市心理援助热线、青少年服务台,置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专岗。并加强对房屋裂缝、地基下陷、燃气泄漏、自来水安全等诉求件办理,及时转办至相关部门并督促办理。特别是对有关水质、环保问题诉求件,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对市民集中反映的涉及城市管理、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公用事业、房产物业等涉及多部门的复杂疑难诉求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2016年,共受理建议、咨询、投诉、求助、感谢等各类诉求达570227件,办结566039件,办结率为99.27%,对办理结果满意率为93.51%,对热线满意率达98.92%。
同时,按照兰州市“四级平台管理,六级网格服务”的总格局,完成近郊四区新版网格化系统的推广应用。2016年,近郊四区共受理案件1511008件,其中日常案件1264164件,上报案件246844件,已处理案件1445773件,处理率95.68%。上报量前三位分别为:第一、城市管理类240754件,占97.53%;第二、居民事务代办类4756件,占1.93%;第三、环境保护类867件,占0.35%。
2016年,为充分发挥规划和政策的战略引领与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完善规划和相关制度体系,兰州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扶持大数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兰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兰州市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实施方案》《兰州市政府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为大数据科学有序发展提供保障。其中《关于扶持大数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市场需求、提供人才保障、加大招商引资等措施,培育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大数据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千亿产业、百亿企业”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建成广泛覆盖、深度互联、协同共享、智能处理、开放应用的“云上兰州、数据城市”。
今后,兰州市大数据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纲要和《兰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围绕“云上兰州、数据城市”发展目标,以信息惠民、便民、利民为核心,以城市管理高效化为目标,以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为基础,加快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促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加快完善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新建城市部件库、业务库、证照库、房屋库等四大基础数据库,编制并实施工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环保大数据、教育大数据、交通大数据等各行业规划,促进大数据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提升政府大数据分析应用水平,依托政务、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建立政务云、事务云、商务云,并引领各行各业建立数据云,对云上数据进行采集、建模、分析、比对、研判,为党委政府及时提供精准、科学的宏观决策依据。
积极推动交通、医疗、教育、商业、市场监管、社会诚信、公共安全等关键领域的大数据整合和集成应用,推动大数据与产城融合的示范应用,并进一步提高政务和公共服务效率;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大数据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大数据产业载体建设;围绕大数据应用及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环节,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