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口铁锅与6个喇叭如何温暖人心
——甘肃文县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安置区见闻
大西北网讯 甘肃文县8月14日电再没有什么大爱比危难之中伸援手更令人暖流涌动了!8月7日凌晨,一场特大暴洪泥石流突袭“陇上江南”甘肃省陇南市文县,致8人遇难,1人失踪,近6000间房屋倒塌。几天来,记者行走灾区,温暖与感动涌动,其中3口铁锅与6个喇叭的故事,尤其令人难忘。
3口大铁锅是记者在文县天池镇王家庄村的安置点上见到的。当时,记者刚从受灾最重的白马村出来,眼前还浮现着白马村的场景:泥石流将村庄撕成两半,最大的石头有五米长,数十户群众的整栋房屋被推倒或填埋。中国建材地勘中心甘肃总队的地质灾害专家杨三顺说,灾害发生时,约35万立方米的泥石流从白马村后的这条沟中涌出,沟长只有6公里,而高差却近1000米,其破坏力可想而知。
73岁的李兆新一家一夜之间一无所有。7日当晚,他和大家来到邻村王家庄安置。没想到,第二天中午,王家庄人就给他们送来了可口的热饭。
这个安置点设在王家庄村一棵有着760多年树龄的大槐树附近。大槐树下,县教体局组织的老师正带着孩子玩。不远处,有一个临时灶台,上面架着三口热气腾腾的大铁锅,有香气不断飘来。李兆新说,昨天的午饭是臊子面与凉拌面二选一,晚饭是“四菜一汤”:红烧肉、清炒番瓜、西红柿炒鸡蛋、凉拌黄瓜和排骨汤。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在西北农村,这种临时的锅台,往往是村民过“红白事情”时才有,届时全村妇女都会给主家帮厨。在这安置点的“中央厨房”,30多位妇女忙着切菜、煮饭,主家是王家庄村成立不到1年的村妇联。
去年,按照妇联改革的要求,王家庄选举成立村妇联,妇女群众工作一下子实了。7日晚上,村妇联主席蒋金花、副主席郑永华号召大家给邻村的乡亲做饭,没想到得到全村女人的热烈响应。村两委立刻组织全村募捐6000元,成为开灶的第一笔资金。
62岁的杜女子本来在家带孙子,也扛着自家的大铁锅来帮忙,她是30多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这3口大铁锅都是村民家里的。38岁的赵珍英是全村公认的好厨娘,大家公推她炒菜。她也是抱着八个月大的小儿子来的,每次炒菜,大家就帮她抱孩子。
40来岁的村妇联主席蒋金花快人快语,她胸前佩戴党徽,忙来忙去。“男人们扛着铁锨帮着清理淤泥,女人好像没啥事干。我们女人举起擀面杖,也能撑起半边天。”她说,“村里的女人都想尽点心,就是没人组织。我们其实只是起了吆喝的作用。”
如果说3口大铁锅彰显了基层组织的动员能力进一步提高,那么在梨坪镇金坪村,6个高音大喇叭则大大提升了村支部的威望。
“要不是支书,我这老骨头就‘完蛋’了,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记者在金坪村遇到82岁的老人李巧德,刚聊几句灾后生活他就说起村支书李明聪,周边七八个群众也连声夸赞,他们的支书耳聪目明。
李明聪高个子,人精干。8月6日,他和其他村干部接连收到市、县防汛部门和镇政府发来的雨情汛情预警信息,赶紧给村民打了“防疫针”。深夜开始下雨,一直没敢睡的他出门一看,发现雨势不对,连忙冲进村支部,对准话筒大吼“赶紧上山”,二楼顶上的6个高音喇叭就对准村子四面高声呼喊起来。从下雨到全村停电只有10多分钟,几天后,记者见到他时嗓子依然沙哑。停电后,他和闻讯赶来的10来名村干部和党员,又分头分片、挨家挨户敲门组织撤离,半夜里还解救出5个被困村民。
金坪村是这次泥石流灾害中损害最重的,全村五分之一的群众房屋倒塌,通社公路、饮水工程毁坏殆尽。但幸运的是,全村无一人伤亡。
2010年,陇南市建立雨情汛情监测预警机制,每当有强降雨来临,省、市、县发布的雨情、汛情短信就向村干部、预警员群发信息,每个村都配有高音喇叭、铜锣等预警用具。金坪村的6个喇叭就是这时候架设的。梨坪镇党委书记杜雪生说,这次泥石流来势凶猛,但因为预警及时,才没有造成更大伤亡。
对于金坪村来说,他们的幸运并非偶然。上半年全村还搞了一次山洪预警演练。李明聪说,演练也是锻炼党员、干部的好机会。
文县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中央财政拨付7000万元资金支持陇南灾区,数千名干部、部队官兵参与救灾。在灾区,最鲜艳的是党旗,最勇敢的是党员。
文县县委书记苏彦君说,雨情汛情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妇联改革不仅仅是具体工作,也是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最终提升基层组织威望的过程。
据文县县委、县政府介绍,他们将高标准开展灾后重建,还群众一个美丽幸福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