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一驴“驮”出的曲苑“奇葩”陇剧艺术家话陇剧

时间:2018-08-11 19:1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屈雯 点击: 载入中...
  
  
 
  
  《枫洛池》剧照(资料图)
  
  每日甘肃网记者屈雯实习生陶艳丽
  
  近日,记者从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陇剧院将于8月20日至23日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陇剧优秀剧目系列展演活动”,老、中、青三代陇剧艺术家同台演绎陇剧优秀经典剧目唱段,用舞台艺术的形式共同回顾陇剧近60年的发展历程,还将为老一辈陇剧艺术家颁发突出贡献奖。
  
  1959年,以新编大型历史陇剧《枫洛池》的成功上演和甘肃省陇剧团的组建为标志,陇剧正式登上中华民族戏曲艺术舞台。在此后的岁月里,陇剧从“一驴驮”的陇东道情到走向世界的“陇上奇葩”,在一代代的传承与发扬中裂变、延伸、升华。透过一出出剧目,那凝固在岁月背后的故事也显现出撼动人心的力量。初秋的一个午后,每日甘肃网记者独家专访甘肃省陇剧院副院长窦凤霞,国家一级作曲田继宁,让我们一起聆听剧目背后的故事,感受时代的变迁。
  
  从“一驴驮”到“陇上奇葩”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载,“陇剧原为皮影戏,采用道情唱腔,名陇东道情,流传于甘肃东部的环县及曲子镇一带。因演出排场和活动方式均极简便,全部箱具乐器一头毛驴即可驮走,当地群众又称之为‘一驴驮’。”
  
  1958年,临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甘肃省老一代艺术家在搜集了大量陇东道情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古本戏曲丛刊》中的《渔家乐传奇》重新创编而成陇剧的开山之作《枫洛池》。1959年首次进京演出时,在社会各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给予高度评价。
  
  田继宁告诉每日甘肃网记者,《枫洛池》后来成为甘肃省改编传统戏在推陈出新方面最为成功、影响也最大的剧目之一。“在当时全国戏曲发展不是那么景气的情况下,陇剧还是势头不减,通过创作、移植、改编形成了几十部优秀剧目,为新中国梨园创立了道情类的新剧种,被人们誉为‘陇上奇葩’。”
  
  如果说陇剧诞生在20年代中叶,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正是她茁壮成长之时。作为中国戏曲大家族中年轻的一员,陇剧从不缺乏内在的衍生力,一批批优秀杰出的艺术家们积极投身到求索、创新的大潮中。
  
  1984年初冬,田继宁穿着爱人给买的棉皮鞋,提着当时非常时尚的煤砖式录音机,坐着一辆破旧的大卡车,摇摇晃晃的行驶在通向环县合道乡的土路上,这是他第二次赴陇东环县学习皮影道情。也正是在这一次采风之行中,田继宁遇到了陇东皮影道情大师——后来也是他的恩师敬廷玺老先生。  
 
  
  《苦乐村官》剧照(资料图)
  
  在环县采风的这段日子,田继宁和敬廷玺老先生朝夕相处,白天下地体验生活,晚上就躺在窑洞的土炕上,听敬老先生讲道情,边听边做笔记。回来后,田继宁不断汲取陇东道情的养分,改良陇东道情的唱腔、板式,把移植过来的剧本加以润色、修饰,先后创作了《天下第一鼓》、《死水微澜》、《苦乐村官》等作品。由于内容来源于民间,赢得了老百姓的满堂彩,并多次荣获国家大奖。
  
  坊间有言:甘肃有两朵花,一朵是敦煌艺术之花,一朵是陇剧艺术之花。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支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队伍以一篇篇力作崛起,在陇上剧苑绽开了艳红更迭的繁花。
  
  
  
  窦凤霞的工作日记
  
  从“边缘化”到“走向世界”
  
  1992年,23岁的窦凤霞作为青年人才被选拔到甘肃省陇剧院工作,一干就是26年。对于陇剧的发展,窦凤霞既是见证者,也是经历者。
  
  2000年左右,由于受到多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陇剧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就是一种‘边缘化’。因为在大都市的年轻人普遍追求快餐化的、时尚的东西,不会静下心来去欣赏一出戏,所以当时我们的演出一般都在乡村、庙会,只有那里才有陇剧的市场。”窦凤霞说。
  
  虽然在大城市观众不多,但在农村,陇剧这种演出形式非常受欢迎。“陇剧的演出地点并不局限,到了哪里,哪里就是舞台。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甚至是一个盘膝而坐的炕上,我们都可以唱。”窦凤霞说,“有些老百姓在看完我们的演出后意犹未尽,说‘这么精彩的演出我们看得太少了,真希望你们能多来!’”
  
  随着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陇剧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转机。2005年,陇剧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就是在这时,陇南市委宣传部希望借助官鹅沟这个旅游景点,通过省陇剧院把旅游和文化融合打造出一个作品向全国推广,基于这个想法和初衷,《官鹅情歌》应运而生!
  
  自2006年上演后,《官鹅情歌》先后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成功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之列,成为继舞剧《大梦敦煌》之后甘肃获此殊荣的第二个舞台剧,在陇剧的成长历史中奠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沿着这个线路,我们陆续又打造了《苦乐村官》、《西狭长歌》,和《官鹅情歌》并称为“陇南三部曲”,同样取得了许多殊荣,使得陇剧逐渐走向辉煌。”窦凤霞说,《官鹅情歌》在东南亚等地演出后广受欢迎,目前还增加了英文版唱词。
  
  陇剧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以前我们是有想法,没办法。而现在,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具体的体现在政策和项目上,只要有好的剧本,国家就会大力扶持,所以我们才能像现在这样充满干劲。”窦凤霞说,“伟大的时代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人,值得用艺术的形式去描绘和展示。陇剧工作者们要不断拓展陇剧的内容和题材,创作出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作品。”
  
  
  
  窦凤霞(右)的演出受到群众的广泛喜爱
  
  从“被动地唱”到“主动献唱”
  
  从1959年成立以来,陇剧院不断组织演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基层一线,为乡村老百姓献唱陇剧经典剧目。窦凤霞告诉每日甘肃网记者,以往每年下乡演出大概是60场左右。而从今年年初到现在,陇剧院已组织在全省各地举办演出近90场。
  
  在窦凤霞的日记本上,清楚的记录着每一次下乡演出的细节和感悟。一个多月前,省陇剧院组织了一支由26人组成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前往庆阳市,先后在36个乡镇进行惠民演出。“我们去的那天不巧在下大雨,一百多号乡亲们就在大雨中打着伞看我们演出,被雨淋湿了都不走,真的让我感到了老百姓那种对艺术文化的需求和渴望。”
  
  
  
  演出现场
  
  令人感动的事不胜枚举。有一次,窦凤霞去宁县演出,结束后一位老人拉着她的手说:“那个时候,你20多岁,自己背着行李,坐着拖拉机到这里来演出,今天你带着省级院团的演员来演出;以前你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现在你是获得了梅花奖的国家一级演员,你成长了。”用窦凤霞的话说:陇剧的成长造就了人的成长。“以前我们是很被动地、无奈地去接受一些演出,而现在国家重视、百姓认可,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我们文艺工作者永远要记得,人民群众才是艺术的土壤,省级院团的艺术演出也要走出大剧场,走进百姓家。”
  
  窦凤霞告诉每日甘肃网记者,陇剧院目前正在积极排练,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陇剧优秀剧目系列展演活动”做最后的准备,将用三台精心筹划、风格各异的演出,全面展示陇剧的艺术魅力。
  
  
  
  紧张有序地排练
  
  
  
 记者专访国家一级作曲田继宁(左)
  
  据了解,这次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陇剧优秀剧目系列展演活动共准备了《陇剧芬芳》、《苦乐村官》、《梅花绽放》三场大型演出:其中“陇剧芬芳演唱音乐会”是对甘肃陇剧诞生60年来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展示,整台演出汇集了包括雷通霞、佟红梅、窦凤霞和边肖四朵“梅花”在内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演出将以创作时间为序,将陇剧开山之作《枫洛池》,陇剧经典剧目《假婿乘龙》、《死水微澜》,以及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大奖的《苦乐村官》《官鹅情歌》的精彩唱段展现在舞台上。张掖路小学的小学生也将在演出中演唱《枫洛池》中的唱段,以此展示“陇剧进校园”的丰硕成果。作为本台演出的最大亮点,以陇剧院的音乐元素为基础创作的陇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首次亮相省城舞台。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关于“改革开放40年我最喜爱的优秀甘版图书和期刊”网络评选
  • 改革开放40年甘肃交通运输发展成就展在酒泉市开展
  • 【视频】甘肃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经济建设篇一)
  • 甘肃农信杯“改革开放40年·40人”表彰活动在兰举行
  •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 ——我省改革开放40年绿色农产品发展
  • 【改革开放40年】甘肃这些亲历者为你讲述春天的故事(组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