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天水讯(记者 刘东亮 通讯员 刘燕)深秋时节,记者来到了甘谷县磐安镇谢家坪村,连片的蔬菜大棚,在秋日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水泥路全部硬化到了田间地头,沿途收购蔬菜的卡车一辆接着一辆,秩序井然的停靠在路边。
“这段时间,地边主要是收购西红柿的车辆,大棚里已经开始种植大白菜、甘蓝、菜花等蔬菜,等到冬季就开始上市了。”谢家坪村支部书记王新定站在蔬菜大棚前向记者介绍。
不远处一座钢架大棚里,谢自强正蹲在地上挖莴笋,茂密的莴笋叶青翠欲滴,铺满了整个地面,看到有记者进来采访,谢自强显得有些拘谨。“今年莴笋价格挺好的,种菜就是忙些,但只要收入好,我就不怕辛苦。”原来,谢志强和妻子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现在家里父母也上年纪了,两个孩子都在上学,都需要人照顾,他便和妻子选择了回乡种地。
甘谷磐安钢架大棚航拍图
“现在我们这边村里家家都种菜,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蔬菜客商直接就把大卡车开到地边,装菜很容易,销路、价格我们也不担心。”随着采访的深入,放松心情后的谢自强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的蔬菜大棚一年四季地不闲,春节前后的冬春头茬,以耐寒性的春萝卜、芫荽、小油菜为主,接下来可以套种番茄、辣椒、茄子等果菜为主的夏季正茬,到了秋天,就开始种植甘蓝、菜花、大白菜等叶子菜,反正天天都有的忙。”
而记者身处的这片蔬菜园区正是该县打造绿色产业发展新引擎的甘谷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谢家坪村正是园区所涉及的五个村之一。
据悉,该园区蔬菜种植面积10100亩,年产各类鲜菜9.94万吨,产值1.32亿元,总效益7906万元。通过塑料大棚的多层覆盖多茬种植,形成以“春萝卜套茄果类套叶菜类”的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另外,在磐安镇汪家庄、杨家庄等蔬菜主产区,通过“先行试点、区域推动、连片带动”的方式,新建占地1000亩全钢架无立柱塑料大棚2000座,示范推广架豆王种植,辐射带动周边45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在距离磐安镇20公里外的南部山区——白家湾乡苟家岘村,当地的苹果现已基本采摘完毕,果园里的苹果树像是“卸下”了沉重的负担,腰杆都挺直了起来。
“我家里苹果有15亩,大多数是最近几年栽植的新树,还没到盛果期,产量不高,去年产了3万多斤苹果,能收入6万元。今年春季由于霜冻的原因,产量会受影响。”苟家岘村果农吕小明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苹果已成为苟家岘村的主导产业,今年村上成立了果品合作社,帮助果农销售苹果,又建起了邮政便民点,果农在网上销售苹果时,邮寄更加便捷,再加上往年的固定客商来村里收购苹果,销路真心不愁。
近年来,甘谷县把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按照“山区人均一亩园、川区户均两亩菜、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发展目标,坚持整流域推进与精准到户培育相结合,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果椒、养殖等扎根性主导产业,建成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了渭河川道区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南北浅山区两个百里林果业示范带、“种加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发展产业链,全县果品、蔬菜、养殖分别达到52万亩、28万亩、440万头(只),产值分别达到了13亿元、14亿元和9亿元。针对规模效益不高的问题,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流转土地11.63万亩;针对致富缺技术的问题,准确对接贫困群众培训需求,实施“陇原巧手”、“两后生”、就业技能、农业生产技术等各类培训工程,极大的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针对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该县建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果蔬交易中心和12个农产品产地市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优先在贫困村和产业示范带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点310个,成功创建了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7年电商交易额达到1.75亿元。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支撑。发展产业是甘谷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是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的最佳选择,也是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