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 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一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陇原乡村全面振兴。
在产业兴旺方面,甘肃省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开展全域农业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100多种农产品实现了从生产到市场全过程监管和可追溯。与此同时,大力推动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成效明显;全省探索出50多种“三变”改革模式,目前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已经在全省全面推开;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瓜果等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着力打造“戈壁雪润”等戈壁农业品牌;开展乡村旅游业提质升级行动,今年1-6月全省乡村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9%和28.4%。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近三年甘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头号工程”和底线任务,全力攻坚克难,脱贫工作整体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由省级领导带头,组织各级干部进村入户,为全省每一个贫困户量身定制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并抓好落实;开展“牛羊菜果薯药”等六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确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稳定增收渠道,实现了贫困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全覆盖。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一年来,以“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工程建设和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为抓手,我省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河长制,稳步实施水生态治理项目,农村环境和村容村貌持续得到改善;积极实施“三清三有”(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和村有垃圾场、组有垃圾池、户有垃圾箱)、“四化四改”(道路硬化、房屋亮化、村庄美化、环境绿化和改厕、改圈、改灶、改庭院)活动,全省共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2147个,“万村整洁”村7209个;推广甘南州成功经验,启动全省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畜禽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尾菜处理利用工作,其中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2%、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1%、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9.5%,农业面源得到有效防止,农业生产废弃物有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在乡风文明方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全省把治理高价彩礼作为提升乡风文明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甘肃省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指导意见》,采取区域共治、城乡同治、抓“关键少数”、强化群众自治、规范“媒人”行为等措施办法,在全省广泛深入开展了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乡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结婚彩礼数额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在全省大力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举措部署,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八个一”示范工程建设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试点以及“文化集市”建设、农耕食文化活态传承等工作,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养成。
从去年至今,甘肃省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系列治理措施一一实施:在全省全面推行农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强化村党支部书记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建管并重,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重视村民自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建村级理事会、议事会,推行村内事村民管;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积极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广泛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乡村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甘肃省通过多种模式带领农民致富,“多元化”实现生活富裕。今年以来,甘肃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双增长。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其中,种植业增加值增长5.6%;牧业增加值增长4.9%。全省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5%,居三大产业之首。另外,夏粮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上半年,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11.6%、7.5%、32.3%和6.5%。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