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精准务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之教育扶贫】
打响贫困代际传递“阻击战”
——秦安县创新方式推动教育扶贫综述
步入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秦安县按照“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打破贫困代际传递,拔除“穷根”。
落实帮扶政策,减轻贫困学生上学压力
“那个孩子刚进校,我就第一时间了解了他家的情况。他家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学校把他纳入帮扶范围,享受相应的教育扶贫帮扶政策,现在的孩子真幸运啊。”近日,秦安一中高一(三)班班主任王成勇说。
王成勇口中的孩子指的是他的学生小新(化名)。小新今年15岁,父亲全身瘫痪,母亲靠种地维持全家生计,经济比较困难,让他一度有了辍学回家帮助父母的打算。“后来学校帮我减免了许多费用,还发放了助学金,让我不再有心理负担,可以安心学习。”小新说,“我希望自己能考上北京师范大学,能有机会到贫困山区支教,因为我知道还有像我一样的贫困学生需要帮助……”
秦安县教育局根据国家、省、市学生资助政策,结合实际情况,梳理并制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职)中教育、大学教育等学段的教育帮扶政策清单。根据贫困学生档案,对照“教育帮扶政策清单”,将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纳入相应的资助政策内进行资助,实现了全县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
“走读”变“走教”,教育扶贫新探索
每周四早晨7时,秦安县陇城学区的王峰峰老师就会从镇里的教育园区乘坐校车,到几公里外的上袁村教学点开始一天的工作,他的任务是给教学点的20多名孩子上音乐课与体育课。
从2015年的秋季学期开始,王峰峰的到来让上袁村教学点负责人杨春霞“感到轻松许多”。这个教学点以前是所小学,后来学生越来越少,只剩下杨春霞一位教师。
“我只会教语文和数学,音体美课程虽然列到课表上了,但只能让学生们自己玩。”杨春霞在上袁村教学点坚持了31年,2015年之前,她一个人教一、二年级的十七八个孩子,教不过来的时候,只能两个年级在一起上课。
上袁村教学点的状况在陇城镇乃至整个天水市的偏远乡镇都比较普遍。
“陇城镇是秦安县最偏远的乡镇,距离县城有74公里,教学质量上不去,生源流失就越严重,老师也不愿下去,下去了也留不住。”陇城学区校长安让金说,后来有了校车,将孩子们集中到镇中心小学,虽然学生走读暂时缓解了偏远村镇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但乡村校车安全隐患却一直存在。
为此,秦安县以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按照“资源共享、联合互动、集中住宿、巡回走教”的总体思路,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率先在陇城镇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建成了集食宿、办公、管理于一体的教育园区。
2014年,秦安县多方筹措资金29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5亩的陇城教育园区。园区分为住宅区、办公区和综合服务区,其中,住宅区建设教师周转住房3栋144套。
陇城镇的园区办学模式,打破了校际界限,按照完全小学与山区教学点的地理分布、学生就近划片入学和各小学教师的余缺情况,进行统一调剂调配,教师由“学校人”变成了“园区人”。在具体运行中,学科在园区内实行统一“走教”,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教师相对固定,定期交流“走教”;品德、科学等综合学科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随时巡回“走教”,同一学科教师可以为多所学校的学生“走教”上课,解决了学科教师短缺、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学生“走读”变为教师“走教”,学生不必跑到太远的学校上学,既便于管理,也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使山区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为教育扶贫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教育,山区孩子听上名师的课
2017年12月的一天,秦安县与腾讯公司举行了一场具有特别意义的签约仪式,主题是“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这意味着秦安县山区的孩子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听到全国名师讲的课。
在教育精准扶贫具体实践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得到推广和发展。秦安县委县政府以敏锐的眼光,积极引入互联网相关企业,制定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并且以多种方式指导和推动智慧校园率先试点示范。通过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打通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和教学资源共享,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优质资源。
2017年11月,秦安县与腾讯公司在北京就“智慧校园”精准扶贫项目进行了具体对接,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腾讯智慧校园”工程。“腾讯智慧校园”结合微信应用、平台优势和网络安全等技术,通过连接微信、腾讯新闻客户端、腾讯精品课、腾讯地图等多平台产品,用符合校园场景化的呈现形式,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提供在教学、学习、生活、管理、办公等各类场景中的功能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质量。
扶贫断贫困,教育铲穷根,教育扶贫让秦安县脱贫攻坚有了持续推动的动力。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