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一名“70”后的四十年生活变奏曲

时间:2018-12-15 00:02来源:大西北网-兰州晨报 作者:记者王兰芳 点击: 载入中...
一名“70”后的四十年生活变奏曲
 
 
如今的西关高楼林立。
 
 
(资料照片)
 
  “猪羊市”爆米花一声爆响过后溢出罩袋的暖鼻馨香、桥店子食堂猪油盒在筷尖撩拨下的软弹酥柔,以及东方红食堂清汤臊子扁食被食客连吃带喝后一脸舒服的满足感······这些都是四十年前留给曾经生活在天水西关的南向红难以割舍的记忆留存。四十年后,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自己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年近五旬的她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做衣用上缝纫机、做饭用上鼓风机,外加一台电视机,这都是上世纪80年代初家里相继‘机化’后拥有的新物件,颇有革故鼎新的意思。”
 
  最近一段时日,平日里不怎么追剧的南向红锁定电视剧《我们的四十年》,越往下看,越觉得剧中的情节似曾相识。主人公的一系列生活故事以及时不时用电视画面快进的方式穿插其中的近四十年部分真实情节,让她觉得剧情演绎的故事第一次距离自己的生活经历如此之近,有些画面在她看来既感熟悉又倍觉亲切。
 
  在虚构的剧情中找寻“自己”的身影,成了南向红追这部剧的主要原因。
 
  南向红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小学曾就读于有“百年老校”之称的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学。从家到校途经两条宽一些的巷道和两个供水站。她记得很清楚,小学五年级之前,自己下午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上一张面值2分钱的水票拎起水桶和哥哥去给家中水缸抬水。小学毕业那年,家附近大小巷道被挖开一条不深不浅的沟渠,这一沟渠一直顺着道子延伸至每家院落,时间不久,家家以通上自来水的喜庆方式,给抬水吃的日子画上了句号。
 
  1982年前后,南向红家院里一户人家买了整个巷道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到晚上,和《我们的四十年》剧情一模一样,这户人家会按时按点把电视机从屋内移至窗台,就像放电影似的打开电视机,邻里大人小孩都会搬个小板凳在电视机周围一排排落座,紧盯着巴掌大的屏幕凝神静气。正看得入神时,如有大风刮过,满屏的雪花点会瞬间霸屏,这时就会有人迅速跑到天线杆旁,或东或西胡乱转转天线,以求图像能看得真切。
 
  1983年,适逢老版《霍元甲》开播前,南向红家也有了一台12英寸“黄河牌”黑白电视机,当时觉得很是“奢侈”,家人稀罕了好一阵子。
 
  “做衣用上缝纫机、做饭用上鼓风机,外加一台电视机,这都是上世纪80年代初家里相继‘机化’后拥有的新物件,颇有革故鼎新的意思。”南向红的记忆里,自家里通上自来水至拥有第一台电视机,这些变化是前后脚发生的。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陇南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 甘肃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今年提拔“70后”厅级干部6
  • 【扫黑除恶进行时】一名涉黑涉恶在逃人员主动投案
  • 今年我省将组建健康专干队伍 原则上一个行政村配备一名
  • 关于“改革开放40年我最喜爱的优秀甘版图书和期刊”网络评选
  • 改革开放40年甘肃交通运输发展成就展在酒泉市开展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