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城关镇咀头村“扶贫车间”,工人正在进行服装加工。和政县扶持企业在乡村创办“扶贫车间”,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临夏市南龙镇张旺家振兴电热毯“扶贫车间”,工人正在加工电热毯。
2018年12月7日,大雪节气。走进永靖县三条岘乡塔什堡村,很远就能听到“扶贫车间”里的机器声,车间里的30余名工人正忙着赶制预订的成衣。
“工作都是计件制,每月下来工资有2000多元。”来自三条岘乡青和村的赵玉秀高兴地说。
如今,“扶贫车间”已成为临夏州各个村镇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实现了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的目标,成为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临夏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多举措推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实现“一人就业、一户脱贫”的目标。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州城镇新增就业22585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5%;劳务输转50.8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35万人,共实现劳务收入89.44亿元;建成“扶贫车间”115家,吸纳6127人实现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38人。
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实现责任落实纵到底横到边
临夏州成立脱贫攻坚工作包县督查组,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脱贫攻坚工作督查指导组,分层次、分阶段、分行业督查落实就业扶贫工作,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立就业扶贫专责工作组,统筹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全面开展。
据临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文俊介绍,州人社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技能培训、劳务输转、创业贷款扶持、社保扶贫、健康扶贫等5个脱贫攻坚专责小组及对应各县市的8个一线工作小分队,小分队工作下沉至乡村一级,并采取“任务清单→督查指导→问题清单→回访通报→跟进落实”的“两清单一通报”工作机制,深入8县市督促、指导、帮助开展各项扶贫工作。
“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基层一线、在群众身边,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按需求解决群众就业、创业等方面难题,使贫困户实现增收,为全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李文俊说。
临夏州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深入整改2017年扶贫考核、省委“两州一县”督查组督查、省政协监督性调研等方面反馈的各类问题,并分项建立了《问题整改工作台账》,严格实行挂牌销号,有效整改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州人社局建立了全州人社系统“一周一推进”和县(市)问题通报督办制度,做到“一旬一通报、一月一分析,一季一总结”,提高了工作效率。
强化就业渠道拓展实现贫困人口多领域就业
大雪过后的东乡县,山头上白雪皑皑。县城北侧的龙泉镇拱北湾村“扶贫车间”内,已经在这里工作3个多月的马秀花告诉记者,“这里离家近,每天干完家里的活就来这里上班。”
拱北湾村山大沟深,群众增收渠道比较单一。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558人,属于深度贫困村。
马秀花所在的“扶贫车间”由厦门市湖里区投资120万元援建,主要生产服装。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目前,有70多名妇女在这里上班,还有80多人在此学习。
按照“群众搬到哪里扶贫车间就建到哪里,哪里人口集中扶贫车间就建到哪里”的思路,2018年,东乡县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深度贫困村,扶持兴建“扶贫车间”,实现贫困家庭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临夏州把“扶贫车间”与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结合,通过引进企业援助办、扶持创业能人办、牵线搭桥网上办等方式,鼓励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就近就地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其中,临夏沃利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经营牛肉面品牌直营店取得成功后,又在临夏开设了2家直营店,带动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与此同时,临夏州在412个深度贫困村和739个村开发6306个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和800个贫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扶贫专岗,帮助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并建成8个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14个州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为贫困家庭创业者提供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
截至2018年11月底,临夏州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活动,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1159户,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32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406人,认定零就业家庭195户,帮助189户零就业家庭中的207人实现了稳定就业。
强化技能技术培训实现劳务输转组织化
2018年5月,家住积石山县安集乡风光村的曹文成花一家脱贫摘帽,这成了她家这一年最大的喜事。“丈夫干得一手漂亮的瓦工活,让我们家改变了贫困的面貌,现在看来,有一技在身,再也不怕日子过不好了。”曹文成花高兴地说,以前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老人要照顾,孩子要抚养,丈夫打零工一月收入只有3000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2017年10月,村干部上门告诉曹文成花的丈夫冯香玉,县里过几天组织专人进村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冯香玉动了心:“有技术和没技术打工收入相差好几倍。”
随后,冯香玉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参加培训并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找工作容易不说,还从一名‘小工’变成了技术‘大工’,一个月能挣6000多块哩。”冯香玉高兴地说。
近年来,临夏州紧盯产业培育、市场需求和贫困劳动力个人培训意愿,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居家妇女开展特色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开展创业培训,做到培训需求和培训工种精准对接。采取“送培训下乡”和“培训大篷车”等方式办班到社、培训到户、技能到人,并建立“培训机构+劳动力”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训,同时,强化资金支持,将就业补助资金的使用向培训补贴倾斜。
培训结束后,就业出路在哪里?临夏州积极搭建企业与求职者择业平台,组织临夏州劳动力到“协议”基地有序就业。同时,与厦门市对接在临夏州开展帮扶技能培训会,组织厦门用工企业在临夏开展招工活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临夏州共完成厦门帮扶培训67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300人,向厦门市输转4429名劳务人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86人。
临夏州还探索建立相关维权机制,督促和引导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完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政府应急周转金、工资一卡通、用工备案等制度,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