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
如何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庆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进一步深化省委省政府“一户一策”决策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有针对性地探索实施贫困户“四类分类法”“六查三讲一强化”行动、“331+”产业扶贫模式,使扶贫更加精准、帮扶更加有力,脱贫致富的产业发展有了突破。
在落实“一户一策”中实行“四类分类法”,让扶贫更精更准
2018年,庆城县驿马镇未脱贫的贫困户还有156户581人。
在对接“一户一策”的过程中,驿马镇党委副书记徐进鹤有点犯愁,如何将有限的项目支持、资金扶持等扶贫资源,精准分配给贫困户?
“贫困户里相对也有贫富,但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弄不好就变成‘眉毛胡子一把抓’,譬如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岗位就那么几个,怎样真正分配给亟须的贫困户呢?”徐进鹤对记者说。
徐进鹤遇到的难题,贫困地区并不鲜见。对此,庆阳市在完善落实“一户一策”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认真分析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外因内因、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创新提出了“四类分类法”。“四类分类法”以劳动力状况和收入来源为核心要素,精细化识别贫困户,为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提供了更加务实高效的方法路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群体一个对策。庆阳市全面梳理2017年底剩余的5.82万户贫困群众,将其分成四大类,逐类施策、整合发力、差异化扶持,针对每一类贫困对象精准制定帮扶措施——
第一类,有劳动力且有技术的贫困户,1.42万户,落实产业奖补措施,实施产业提升脱贫;
第二类,有剩余劳动力且可输转的贫困户,1.4万户,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跟踪就业服务,实现“就业增收+产业帮扶”脱贫;
第三类,有一定劳动力可打零工的贫困户,1.79万户,通过产业奖补资金和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社,实现产业互助合作脱贫;
第四类,无劳动力的贫困户,1.21万户,全面落实兜底政策,并以奖补资金入股分红,实施“互助合作+兜底保障”脱贫。
“如果说‘一户一策’是针对贫困户个体,‘四类分类法’则针对的是贫困户群体。”徐进鹤感到扶贫工作有了新的抓手。他和镇里工作人员将全镇156户贫困户分为一类22户、二类31户、三类61户、四类42户。
扶贫政策、整合资金,还有入股分红,集中向三、四类贫困户倾斜;公益性岗位,第四类贫困户不可能参加,就重点安排第三类;一、二类贫困户,强调扶志扶智,发展苹果、养殖等产业,介绍外出务工……
“现在,贫困户谁看‘内科’,谁看‘外科’,谁能享受啥政策,一目了然,互相之间也没有争议和矛盾了。”徐进鹤说。
在完善落实“一户一策”中实施“六查三讲一强化”,让作风更实更好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怎样确保干部在帮扶工作中真扶贫、扶真贫?
去年年底,庆阳市启动实施了“六查三讲一强化”行动,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全面排查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情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实际困难,督促干部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持续强化“一户一策”方案落地生根。
查啥?
一查“四类分类法”政策资金落实,二查合作社建办,三查安全住房,四查安全饮水,五查适龄儿童入学,六查患病人口就医。
讲啥?
一讲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二讲惠农政策,三讲农业实用技术。
一强化,则指强化“一户一策”方案完善落实,主要核查制定的“一户一策”计划帮扶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
同时,庆阳市启动实施了“十问十推进”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否进村入户?“一户一策”计划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是否落实在行动上?一类、二类、三类、四类贫困户扶贫政策分别落实了没有?脱贫还有哪些短板,生产生活、产业扶贫都遇到哪些困难?合作社建办得怎样……
一道道问题,问出了干部责任,问出了民生期盼,问出了造福百姓的承诺。同时,释放了帮扶效能,提升了帮扶质量,推进了帮扶工作的深化。
“我觉得,‘六查三讲一强化’‘十问十推进’两项活动,为我们帮扶干部提供了‘方法论’,主要是健全落实‘一户一策’动态推进机制,是对以前帮扶措施的查缺补漏。”庆城县太白梁乡无量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王海峰说。
去年年初,在落实“一户一策”过程中,王海峰帮无量山村贫困户车进国制定的帮扶措施,除了种地外,主要靠他儿子在油田打工的收入脱贫。
但在去年年底开展的“六查三讲一强化”和“十问十推进”活动中,王海峰了解到,因为要照顾老人孩子,车进国的儿子从油田回来了。他和其他帮扶干部及时调整帮扶措施,鼓励车进国的儿子参加技能培训,拥有了一技之长。现在,车进国的儿子和儿媳妇搞起了装潢设计,日子有了新奔头。
“这两项活动强化了‘一户一策’的跟踪监测,让帮扶更加‘实打实’。”王海峰说。
记者从庆阳市扶贫办了解到,截至今年2月底,庆阳市各级干部通过这两项活动,排查各类问题2.16万件,整改完成1.9万件,整改率88.7%。
结合完善落实“一户一策”实施“331+”产业扶贫,让脱贫更快更稳
在完善落实“一户一策”过程中,庆阳市通过“四类分类法”“六查三讲一强化”等的深入开展,集中力量加快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和“一户一策”面临的突出问题,弥补了短板缺项弱项。但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彻底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呢?
庆阳市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以建立带贫减贫机制为核心,着力提高产业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夯实持续稳定脱贫基础。
结合农村“三变”改革,一个名为“331+”的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在庆阳应运而生。
何为“331+”?
第一个“3”,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三方产业联合体,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第二个“3”,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创新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建立“1”,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方式。同时,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党建”“+集体经济”等方式,整合各种要素、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
胡小东是环县曲子镇西沟村有名的养羊大户,他创办的豪顺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成了“331+”产业扶贫试点社。
按照豪顺合作社的养殖规模和承载能力,西沟村确定由合作社带动30户深度贫困群众。“农户自己贷3万元,政府配套补贴2万元,一共5万元,入股到豪顺合作社。合作社每年给入股贫困户分红1.5万元,1万元用来还贷款,5000元是净利润,满3年后,返还给农户10只母羊、1只公羊。”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兵介绍,由龙头企业中盛公司向豪顺合作社提供种羊,并负责育成羊的保底价回购,以确保合作社和贫困户利益不受影响。
“‘331+’产业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发展中贫困群众单打独斗、组织化程度不强、应对市场风险低等问题。”环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魏凯选认为,推广这种模式,关键得培育好龙头企业,建办好合作社,这样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靠得上、靠得住、靠得稳,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与市场对接等问题。
在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上,庆阳市成功引进甘肃中盛农牧、陕西海升、福建圣农、天津天士力等大型龙头企业,并扶持市内部分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扩大规模,形成了陇牛乳业、荟荣草业等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集团。据了解,目前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4家,带动合作社600多个、贫困户3万余户。
合作社是联系企业和农户的桥梁。为充分发挥好这一纽带作用,庆阳市从建办方式、建设标准、政策扶持、资金监管、风险防控等方面全面规范合作社管理,全市570个贫困村正常运行合作社累计达到2560个,其中“331+”带贫合作社648个,使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种植合作社、1个养殖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67万户。
为把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贫困群众真正“捆绑”起来,庆阳市建立完善了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机制,为每户贫困户落实了2万元产业奖补资金和2万至3万元的产业扶贫贴息贷款,鼓励群众入股产业合作社,形成了户托社养(种)、社托户养(种)、公司代养(种)等合作方式,在这其中,贫困户始终享受保底分红,保证了其长期稳定收入。据悉,截至目前,全市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企业股金累计达到8.45亿元,已为贫困户兑付分红资金6524万元。
2018年12月27日,中国改革(2018)年会发布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案例,庆阳市“331+”产业扶贫模式作为甘肃唯一一例成功入选,这一模式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