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激发内生动力 共建文明家园 ——天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2017年,天水市作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策。两年多来,天水坚持“创城为人民、创城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集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大力度、快节奏深入开展各项文明创建工作。
2018年2月14日,中央文明办确定391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天水市正式入选。
打造“好人之城”
文明创建依靠谁?
“每一个天水人都应该是创城的主体。”天水市精神文明办负责人说。
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有一个可量化的文明准则,天水市编印发放《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手册》《文明市民手册》《天水市民文明公约》和交通文明劝导规范等宣传资料,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劝导、文明上网“六大文明行动”,倡导崇尚文明、遵德守礼。
“文明,首先要从做一个好人开始!”——这是天水市给出的最通俗易懂的文明城市创建标准。
走路不随地乱扔垃圾、开车不抢道占道、吃饭不铺张浪费、上网不发低俗内容……和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处细节都要时时刻刻体现文明。
针对出租车驾驶员的某些不文明行为,天水市在全市开展出租车驾驶员“讲好天水故事”活动,围绕人文旅游知识和文明礼仪两项内容,对全市出租车驾驶员进行轮训。同时,加大出租车路面检查力度,确保每周开展路检不少于6次,统一出租车座套、建立出租车座套清洁及更换机制,优化客运服务质量。
“以前为了多挣钱,确实存在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通过学习培训,我慢慢认识到,给游客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就相当于为天水旅游发展作出了一份贡献。来的人多了,我们的生意也就好了!”出租车司机杨晓军逐渐明白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
两年多来,天水市坚持把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创建工作的各个环节、融入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激发市民向上向善向美,擦亮城市文明底色。持续开展“天水好人”“奉献天水十大人物”“天水道德模范”“最美天水人”等宣传评选工作,用典型的力量感染带动群众。
人人学习好人,人人争做好事,文明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一座“好人之城”正在天水悄然形成。
以人为本,创城为民
创城,为了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两年多来,天水市坚持以人为本、创城为民。
“以前,楼下的菜市场十分混乱,垃圾乱堆乱放,夏天气味刺鼻。现在好了,干干净净,逛菜市场也有了兴致。”天水市秦州区居民张俊祥老人说。
群众的痛点就是创建的起点。为了告别脏乱差,天水市坚持疏堵结合人性化改造,在取缔马路市场的同时,逐步完成全市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增加市场面积,妥善安置流动商贩,农贸市场俨然成为城市新名片。
李英老人已经在天水生活了30年。以前走在街道上,马路摆摊、乱停乱放、乱扔乱倒、乱贴乱挂等现象司空见惯,自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这些现象得到了治理。“尤其最近两年,一个个占道经营的摊点被取消,违法建筑被拆除,卫生死角被清理……城市环境整洁了,道路宽敞了,市容市貌改善了,这些都让人惊喜万分。”李英感叹道。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在天水,文明理念正成为全民生活习惯。通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天水正在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有温度。
凝心聚力,共创美好未来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城市的外在形象,更体现在其内在精神。
“要成为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就必须亲手去创造。”在创城中,天水始终倡导全民参与、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的理念。
王秀丽是天水市一名交通劝导员,每天她都要在固定的十字路口挥动手中的红绿旗帜,不时吹响哨声,提醒大家文明安全过马路。“当这个劝导员不是为了钱,就是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王秀丽说。
文明城市创建让这座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强的凝聚力。从2018年至今,天水市经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人数达5万余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超过400支,成立各种类型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48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站33个。
天水市持续开展“扶贫济困”“保护生态”“文明交通”“爱心助残”“义务献血”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市民不断增加。
“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对待这座城市,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为天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优秀青年志愿者崔钧棋说。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一座城市的希望。天水市着眼未来,在全市中小学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申报活动,共有165所学校被命名为县级文明校园,64所学校评为天水市文明校园荣誉称号,61所学校评为甘肃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文明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德育教育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遍地开花”,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铸就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文明创建,正在激发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未来充满了更多的美好。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