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0日,是两当县鱼池乡乔河村“民事直说”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乔河村村民刁成铭收拾齐整来到村委会会议室,准备“说”两句。
“‘民事直说’刚开始时,好多人说这都是走过场的,没啥用!可是没想到,提出的建议,干部们都记在了心上,好多事都给我们解决了……”说起“民事直说”,刁成铭有一箩筐的话要说。
只要群众“说”,村里马上“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陇南市两当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办到了群众家门口,结合“说、议、办、督、评”为一体的“民事直说”平台,全面开展志愿服务,畅通了民情民意,落实了为民办事。
如今,像乔河村这样的村文明实践站在我省已有6112个。一个个文明“小站”,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延伸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学校课堂、企业社区等各个“神经末梢”,筑造了一个个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文明“小站”,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距离群众最近的“百姓之家”。
群众“点单”志愿服务队“接单”
上午9时,鱼池乡乔河村的“民事直说”准时开始了。
“希望村里能多邀请技术专家来给我们讲讲课。”
“我想加入村里的志愿者队伍,没事可以帮忙打扫村里的卫生……”
刁成铭在内的十多位村民围绕产业发展、村上急需解决的事情积极发言。村两委班子也来参会,听大家说心事、说难事。一上午时间,乔河村的“民事直说”解决了好几件“麻烦事”。
通过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两当县将“民事直说”中群众提出的诉求、需求和志愿服务队精准对接,完成了群众“点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的运行机制。
群众的诉求和意见,由帮扶单位、村党支部负责分类整理,再按意见情况分级运转到村站、乡镇所、县级各平台,完成志愿服务的“点单”。随后,村、乡镇两级志愿服务队按照各自的服务能力范围,接收群众提出的意见,承担办理任务。如果超出自身服务范围,由乡镇所负责联络、运转到县一级的六大志愿服务平台,再由各平台协调相关志愿服务队具体承担任务。
线上线下联动,文明“小站”将关怀和帮助送到群众身边。
云屏乡火地村村民在“民事直说”现场,建议村上“修建一个公共厕所”,不到三个月,村里建成公共厕所。
金洞乡袁家沟村村民在“民事直说”上提出,“希望美化村里幼儿园外墙墙面”。很快,就有志愿服务队伍上门,把幼儿园外墙刷上了多种色彩,特别好看。
“以前大家都愿意说自己的小事,现在越来越多村民说的都是村里发展的大事,村民有了发声的平台,也充分参与了村子各项事务的管理、决策和监督。这其中,村文明实践站发挥的作用不小。”袁家沟村村主任赵许荣说。
移风易俗 促文明新风
高彩礼、大排场……提起过去徽县伏家镇伏镇村村民办红白喜事的习俗,村里老人直摇头:“彩礼高得承担不起,办事又麻烦又浪费……”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大背景下,陇南市各个县区乡村依托文明“小站”,相继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定出《红白喜事操办标准》,让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乡风逐渐成了群众的共识。
“有这个标准,真是太好了,省心省力不说,还省了一大笔钱,我们太欢迎了!”伏镇村村民杨秀茹笑着说,“彩礼、排场都不重要,只要家庭和睦,每天就都是好日子。”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文明“小站”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新思想、新政策、新风尚送到了群众身边,把文明实践与重点工作、评先树优、美丽庭院等挂钩,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为村庄发展凝聚力量。
“看到我的照片贴到村里‘六争六评’光荣榜上,脸上多有光啊!”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村村民黄玉莲以家里环境卫生好,光荣上“榜”。走进她家,满室花卉,整齐干净的被褥,触目所及均是一尘不染。黄玉莲坚信,屋子收拾干净,人才有精神头儿。
和黄玉莲一起上榜的,还有村里勤劳致富的朱彦辉、孝敬父母的蹇菊梅等,他(她)们既是标杆,也是镜子,时刻激励村里人自省,让大家逐渐在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等方面形成自觉。
“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成立,让文明乡风成为我们美丽乡村的重要标志。”说起朱家沟村这一年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朱彦杰很是感慨,“变化最大的就是村里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大家有盼头、有奔头、有劲头,都想着如何把日子过好。去年,村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产值达到了95万元,很多在外打工的人也回来了,相信村子的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
创新方式 构建群众参与模式
“大家好,欢迎来到两当兵变旧址,很高兴能为您讲解……”两当县城关小学四年级学生罗新静今年9岁。日前,她在两当兵变旧址当起了小小志愿者讲解员。
清脆悦耳的稚气童声,娓娓道来的红色历史,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不时赢来阵阵掌声和笑声,成了展馆内一道独特的风景。“小朋友知识储备很丰富,讲解也有意思。”第一次听到小朋友讲解服务,让游客张栎峰印象深刻。
组建小小志愿者讲解队、红色文化宣传队……陇南市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通过多种形式,构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实践模式,用“小节目”宣传“大道理”,用“陇南话”解读“大政策”,使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农村引领思想认识、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的阵地。
78岁的王耀祥是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村民,爱唱秦腔的他,在村上组建了秦腔自乐班,一有空闲他就会和同伴们吼上几嗓子,同时,他还主动参与文明实践站的活动,常向村民宣传党的惠农好政策。
康县“五老”文明实践队走进康县凤凰谷村,用亲身经历讲述革命故事,阐述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让群众感兴趣、听得懂、做得到。
“今天不把别的讲,扶贫攻坚把国强……”成县二郎乡严河村的文明志愿者服务队专门创作了快板,向各村社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
开展的是群众最喜爱的活动,宣讲的是群众最想听的内容,提供的是群众最需要的服务,小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在成为一个个乡村振兴的“加油站”,在甘肃省农村的沃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手记
“颜值”高更要“气质”好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当下,陇南进入最美好的季节。
走进陇南的美丽乡村——花桥村、朱家沟村、乔河村等,不仅能看到处处入画的美景,更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文明新风。
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乡村舞台,让村民农闲时有了休闲活动的地方;理论政策宣讲、培训小课堂让不懂政策、技术的有了学习的地方;“民事直说”“爱心帮困”让出现矛盾纠纷、困难问题的有了化解的地方……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陇南市突出本地特色,统筹各方资源,结合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这些文明“小站”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生活,使村民在参与中得到实惠、获得精神滋养,增强了精神力量,让一个个美丽乡村有了“颜值”,更有“气质”。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