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群保护牌
古树连心树
古树有了“身份证”
古树是文化的象征,是活化石。每逢看到或参天入云或绿冠尽展的百年古树,人们立刻会感到震撼,进而感叹这座城市的沧桑厚重和历史文化底蕴。近日来,兰州市445株古树名木陆续有了自己新的身份证,做为精致兰州中的文化元素,为这座城市深深地打上了文化和历史的烙印。
兰州市查录445棵单株古树名木
其实,自1983年,兰州市便开始了对古树名木的调查和保护工作,随后又在1984年、1997年、2007年和2011年先后进行了四轮普查和挂牌保护。为了进一步查清兰州市古树名木资源,更新古树名木资源信息,摸清全市古树名木资源数量、种类、分布、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古树名木的文化内涵,建立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古树名木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2017年,兰州市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全面完成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有关事项的通知》(全绿办〔2018〕5号)要求,依据《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2737-2016),委托专业单位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了第五轮的全面普查。
据兰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黄蓉介绍,此次调查工作于2017年10月正式启动,并在当年12月份召开全市古树名木普查推进会,对全市五区三县古树名木管护单位的负责人和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2018年3月30日召开全市古树名木普查推进会,要求五区三县对各自管辖区域内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摸底,2018年5月24日在各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协助下展开全市古树名木的普查工作,历时半年时间。在此期间,普查人员共对28个乡镇(76个村)29个街道(44个社区)所有单株古树名木每木调查,对古树群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拍摄照片或视频资料。此次调查,不仅查清了兰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种类、分布状况,还掌握了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现状,为兰州市进一步开展古树名木管理与保护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基础资料。
根据普查结果,目前兰州市共有散生单株古树名木445株,隶属18科25属31种。从数量来看,旱柳资源数量位居首位,为126棵,占单株古树名木总数量的28.31%;其次是国槐,为69棵,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15.51%。普查结果还显示,兰州市1000年以上古树有四棵,分别为七里河区文化宫两棵唐槐(树龄约1320年),红古区张家寺村寺庙旁文成槐(树龄约1300年),榆中县定远镇矿湾村龙泉寺旁圆柏(树龄约1000年)。
据介绍,此次普查较2007年增加了一个特征代码,其内容包括树高,树围、冠幅等。从数量上来看,较2007年多出100多株。黄蓉解释说,这里面有漏查的情况,此外还有划分的问题,如北塔山的名木,2007年是按两株来普查的,此次则是按照四株、五株来进行普查,再就是树龄的增长。
据了解,目前兰州市已陆续开展了对每一棵单株古树名木进行挂牌编号的工作。每一棵单株古树的铭牌都有各自的编号,如同人们的身份证一样,是唯一的。在这个牌子上,市民可以看到古树名木的树种、编号、拉丁学名、保护级别和管护责任单位等基本信息,并配有二维码,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还可来了解这棵树更多的信息及历史渊源。
此外,市民还可通过登录兰州市林业局官网,点开“兰州市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便可对散生单株古树名木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查询。同时,重点古树的监管、志愿者服务以及古树认养等模块拓展工作正在进行,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使兰州市在古树名木档案管理方面更具系统化和科学化。
5个古树群共有古树名木16186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到什川,最先看到的是沿河的梨花,给古老的黄河镶上两道雪白的花边,远山近野沉浸在一片花香中。登山远眺,只见梨花,不见古镇。金秋时节,霜叶火红,层林尽染,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摇摇欲坠。
记者查阅资料,什川的梨树栽培源自明代,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园中树龄最长的超过300年,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梨树尚存数千株。虽古茎虬曲,历经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百媚千娇。一般来说,梨树寿命就是几十年,而什川梨园却是一个奇迹、一个谜。
皋兰县古梨园保护中心杨主任说,截至目前,什川古梨园共有百年以上挂牌古梨树9425株,占地面积3939亩,另有古槐树1株、古侧柏1株,形成了以古梨树为主体的古树群落,在兰州市乃至甘肃省都属于古树数量较多的古树群落。
黄蓉说,古树群以前就有,但之前所做最多的是皋兰县的古梨树群。其他的四个古树群,以前只是被提到了,但没有做为一个整体去统一管理和保护。此次普查,兰州市正式确定了5个古树群,合计有16186棵,其生长势头、生长环境和管护均较好,基本都是二级和三级古树。
她说,此次,什川镇的梨园古树群有了一块两米宽,一米五高的牌子,在古梨树园的出口和入口各竖了一块。此外,兰州市还要在仁寿山的入口、都市春天的入口处等也设置了保护牌子。在保护上,皋兰县已经成立了古梨园保护中心,对什川镇古梨树群的每棵古树均进行了挂牌保护;安宁区安宁堡街道的古枣树群和榆中县青城镇的古梨树群,由耕地承包农户管护;都市春天生态园古梨树群和仁寿山古枣树群分别由都市春天生态园和兰州市仁寿山景区管委会进行保护。
古树享有诸多特殊待遇
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原金天观),回廊幽曲,松柏槐榆错杂遍布,这里现有3棵唐槐,该树种植在唐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经数朝,屡枯屡荣,绵延不衰,现如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沉默不语地见证着历史的兴衰。其中有一棵唐槐盘根曲节,老枝纵横,高达20米,树径近3米,树围5.4米。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金天观”原有36株唐槐,称为“三十六部雷将”,清末尚存8株,1930年狂风刮折4株,新中国成立后,尚留4株,1970年,因一工厂占地,挖掉1株,现仅存3株。
兰州市工人文化宫书记姬小龙说,唐槐是文化宫里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树,是他们的宝贝,因此在平时的管护过程中,也予以特殊的关照。每年春季病虫害多发的时候,他们会及时喷洒农药,遇到大的病情,就积极和林业局沟通,祛除病情,确保古树健康生长。记者注意到,大树底部,已用汉白玉围栏进行了保护,每棵古树旁,还建有避雷针,以防雷雨天气时古树受到伤害。姬小龙还说,古树毕竟生长了1300多年了,他们还针对古树自身的破损情况进行了修补,也就是业内人士所说的复壮,使古树再一次焕发新春。
夏日炎炎,位于读者大道的夏园里矮草青青、绿树成阴。市民三三两两,在这里散步、乘凉。在这里,一棵约150岁的旱柳以其独特的外形格外引人注目。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树的主枝虽已干枯,两旁的侧枝却蜿蜒向上,枝繁叶茂,焕发着勃勃的生机。为了减轻枝干的重量,技术人员在对该树复壮的同时,很巧妙地在侧枝下支起3根柱子,其颜色和外表与古树浑然一体,犹如古树伸向大地的三支臂膀,分不清真伪。许多市民路经此处,都要拿起手机,与这棵外形奇异的寿星树合个影。
记者还注意到,古树根基旁,有一个喷洒口,为这棵古树提供着水分。距离树基约3米多的地方,技术人员围绕古树设计了一个圆形的复壮沟,复壮沟边缘每隔约80公分,还有一个塑料小口。黄蓉说,这个口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给树根通气,再就是方便给该树提供养料。其实,这棵古树的优厚待遇还不止这些。黄蓉介绍,前期,技术人员对该古树的破损部分进行了填充,这是为了防止雨水进树洞后,滋生病虫,进而使古树的生长带来影响。此外,他们在对这棵古树复壮的同时,还对土壤进行了灭菌杀虫的处理。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