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新闻发言人冯宗敬,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杨小亮,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处副处长张凌,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调研员唐爱萍,共同介绍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开展“‘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新闻发言人冯宗敬介绍了“‘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的背景、做法和效果。他介绍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人民银行总行、甘肃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开展“‘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引导全省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先后推出了定西“蓝天模式”、农行“陇原农担贷”、农信合机构“富民产业贷”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和模式,初步打造了一批在全省范围内有亮点、有成效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品牌。在专项行动带动下,甘肃省信贷投放稳中向好,6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8133.84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从目前情况看,这项行动开展以来,主要做法、特色和效果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方联动,凝聚“几家抬”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人民银行资金支持、财政部门融资担保、贴息奖补、保险机构风险分担等力量,完善县域信贷投放的政策支撑与配套支持,合力推动专项行动稳步开展。
一是央行资金支持。持续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力度,今年以来,累计投放再贷款73亿元,指导地方法人银行创新推出“再贷款+银行+产业基地+农户”“再贷款+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再贷款+”模式,让央行低成本优惠资金直达产业经营主体,实现了“金融支持一地、基地引领一批、产业带动一片”的效果。
二是融资配套跟进。财政部门将市县财政衔接资金的6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成立30亿元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基金,持续完善省市县三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及时补充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脱贫人口小微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民贸民品贷款贴息资金等,引导撬动特色产业贷款投放。
三是农业保险保障。推动保险机构探索覆盖特色产业发展全链条风险点的保险方案,打造“覆盖大宗种养殖、区域性优势品种、地方性特色品种”和“传统成本保险、新型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的“3+3”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今年全省计划实施农业保险品种101个,其中“一县一(多)品”特色品种78个。上半年已落实农业保险赔款6.38亿元,受益农户32万户次。
二、分类施策,加大金融资源投入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把支持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动富民产业发展的切入点,联合农业农村厅等四部门制定印发《关于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指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金融支持。
一是用好用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对有贷款意愿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应贷尽贷”。今年以来,全省累计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超44亿元,有效支持8.97万农户发展产业。甘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放额、余额均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指导金融机构大力推进“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开发“惠农e贷”“农易贷”“极速贷”等线上金融产品,积极满足农户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等合理融资需求。指导金融机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特点,积极开展动产、仓单、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创新发展适应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振兴融资模式。
三是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指导金融机构在利率定价上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对普惠型涉农贷款给予50到75个基点不等的利率优惠。同时,推动降低融资担保费率,目前,金融机构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发放的融资担保贷款平均担保费率不到0.5%。
三、有效延伸,全面优化基础金融服务
按照“借鉴城市经验、打造农村模式”的思路,引导全省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持续推进移动支付下沉县域农村,不断深化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一批富有甘肃特色的金融服务项目。
一是提供优质支付服务。制定《甘肃省支付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导金融机构为“三农”客户提供“智慧+场景+金融”服务,满足涉农主体资金划转、供应链融资、信息管理等需求。在全省农村地区建成2.5万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定期组织银行机构深入偏远农牧区提供无偿上门金融服务,帮扶涉农主体跨越“数字鸿沟”。
二是改善农村信用和融资环境。按照“政府+市场”双驱动的推进思路,采用“人民银行自行建设”“引入地方征信平台或市场化征信机构参与建设”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截至6月末,全省共有488万农户和10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信用信息档案,各金融机构依托信用信息,为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发放信用贷款余额达393亿元。
四、因业制宜,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体系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指导金融机构围绕各县特色产业优势,开发具有地域特点的金融产品,制定差异化金融支持方案,打造金融服务品牌矩阵,助力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拓规模、增效益。
一是开展链式金融服务。指导金融机构依托核心企业,聚焦特色产业生产、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创新发展供应链、产业链金融,加大融资支持。如,临泽县金融机构聚焦辖内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创新推出“支种贷”“金种宝”等信贷产品,挂牌成立“金融支持玉米制种特色支行”,6月末,全县玉米制种产业贷款余额38.94亿元,同比增长26.55%。
二是深化银担合作。推动各金融机构加强与省农担、省金控担保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创新开发“农担易贷”“农担加油贷”“惠农担保贷”等多款产品,加大特色产业支持。如,金融机构聚焦花椒产业发展,与省农担公司合作推出“产融贷—花椒贷”,累计投放贷款5.76亿元,惠及1600余户花椒产业经营主体。
三是强化金融科技赋能。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指导金融机构加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拓宽涉农经营主体抵押、质押物范围。如,兰州银行立足全省畜牧业发展,创新推出“银行+肉牛(肉羊)活体抵押+物联网监管”的业务合作模式,累计投放活体抵押贷款1.59亿元。
下一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将进一步宣传推广专项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为甘肃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记者问答
央广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近日,人民银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请问,兰州中支作为派出机构,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意见落实?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杨小亮: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下一步,我们将紧扣人民银行总行等五部门的安排部署,紧盯建设农业强省目标,聚焦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聚焦“守底线”,扎实做好脱贫人口、脱贫地区金融服务。进一步强化政策指导和考核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持续扩大对脱贫地区特别是3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信贷投放,力争达到这么一个目标:帮扶县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民贸民品贴息贷款等政策,做好易地搬迁后续金融服务,接续推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改善。
二是聚焦“土特产”,推动“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专项行动见实效。包括对接融资需求、产品推介、政策工具支持等。首先是把“3+N”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建起来。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协调,一起把白名单选出来、金融需求找出来,指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一企一策”解决实际困难。第二是把金融产品宣传推广到基层一线,通过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基层乡镇社区、线上线下融资服务平台等渠道,实现政策、产品、服务直达涉农主体,触手即享金融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工具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再贷款资金需求,给予全额满足,通过低成本资金带动,促进涉农主体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三是聚焦“现代化”,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金融资源投入。去年12月份,我们与农业农村厅等八部门印发了《推进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的实施方案》,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大金融资源保障。6月末,全省农村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2075亿元,较年初新增182.7亿元。下半年,我们将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项目清单对接,完善融资方案,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合理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重点领域的融资需求。强化碳减排支持工具运用,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风力发电、太阳能和光伏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金融时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我们打造的支付结算服务特色品牌有哪些?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处副处长张凌:
近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积极践行“支付为民”理念,立足“三农”,扎根县域,服务乡村,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大局,以优质的支付服务打造“精”的服务品牌,为“一县一业一品”专项行动注入新动能。
一是精准对标需求。推动辖内6家银行机构发行“乡村振兴主题卡”102.79万张,为涉农企业、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优惠金融服务。指导中信银行兰州分行开立个人碳账户3.13万户,推动个人碳足迹与金融服务挂钩。今年上半年,指导中国银联甘肃分公司发放各类电子消费券1461万元,覆盖商户万余家。
二是精心培育品牌。深化移动支付便民工作建设,指导银行和支付机构持续优化“支付APP+”服务体系,推介新型支付工具应用,推动敦煌市、榆中县等47个“云闪付之城”建设,优化全省26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餐饮、零售等场景服务,全面实现“点对点”支付,集中化收银。对接陇南电商扶贫发展需要,以“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模式提升支付服务环境,推动“陇南电商”从试点到示范的成功跨越。集中开展“甘味”系列农特产品线上推介,帮助省内2000余家(户)特色企业和农户,1.7万种特色商品拓宽销售渠道。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地区电子支付业务交易量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20.25%。
三是精细业务管理。指导涉农银行机构完善内部清算网络,优化农村支付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地区资金高效流转。截至6月末,全省农村地区接入支付清算系统的银行网点共有3252家,共发生跨行交易3141.26万笔,金额4.22万亿元。
中国甘肃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在征信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有没有形成一些亮点工作、特色品牌,能不能进行详细介绍?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征信管理处调研员唐爱萍:
今年,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按照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分类推广的整体思路,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并将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信贷支持。在此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信用救助”“信用村、信用乡、信用镇创建”等亮点工作、特色品牌,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一、关于信用救助
信用救助是指针对因客观不可抗力因素(如因灾、因病、因疫情、因重大变故等)造成不良信用记录、非主观恶意失信且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发展愿望的市场主体,以不改变征信记录为前提,由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高展业容忍度,提供包容性信贷支持的行为。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指导庆阳市、张掖市、定西市中支探索开展了信用救助试点工作,围绕存在不良征信记录的农户特别是脱贫户与边缘易致贫户,对其中发展意愿强烈、发展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信用救助工作。截至目前,已救助县域各类市场主体5000余户,提供救助信用贷款4.38亿元,带动就业1.87万人。
二、关于信用村、信用乡、信用镇创建
近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围绕“信用村建设标准要高、整村授信面要广、支持产业发展要实”的总体要求,指导全省各金融机构(主要是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信用村、信用乡、信用镇创建,涌现了一大批创建特色品牌。从地域看,这项工作在定西、甘南、张掖等地推广得较好;从机构看,在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指导下,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按照“一村一品”工作思路,在充分考察“牛、羊、餐饮、果、薯、菜、花椒”等当地农村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优势产业+信用村创建”为主要模式的“星火工程”特色品牌工作。截至目前,“星火工程”在全省已累计评定信用村8000个,累计评定信用户11万户,发放信用村贷款2.8万笔、金额24.4亿元,有效助力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让农村各类经济主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下一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将指导全省人民银行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整合利用内外部信用信息,探索对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开展批量评定资信、批量授信,为推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征信力量。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