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属于林栖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植被茂盛的山地。在朝鲜人“发明”活熊取胆术以前,获取熊胆只能依靠捕杀野生黑熊来获得,但近年来活熊取胆一度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气势恢宏的红色崖壁和大面积的侵蚀地貌,栩栩如生的天然石柱、塔峰、沟谷、巷谷和瀑布,构成了龙虎山罕见而独特的自然美。红色的岩石与绿色的树林、蓝色的河流之间构成强烈对比,呈现出无与伦比的景观效果。而这一切,正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走遍大半个中国后,临羽化前还叮嘱他的后人回到龙虎山的奥秘所在。于是,道教正一派的回归,也使得龙虎山成为中国的道教圣地。
气势恢宏的红色崖壁和大面积的侵蚀地貌,使得龙虎山将丹山与碧水完美结合,不仅构成一幅绚丽灿烂的地质美景画卷,也营造出一处罕见的珍稀濒危物种避难所和栖息地。
一束束阳光穿过浓云的缝隙,照射在云雾缭绕的龙虎山群峰之间,让这里红色的丹霞地貌和蜿蜒的河水也披上了一层仙风道骨的外衣。2010年,中国丹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龙虎山也成为中国丹霞系列遗产地之一,被专家视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壮年晚期景观。
我从江西省东北部的彩色卫星遥感图片上,看到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浅色影像构造,它向东一直伸入浙江省境内,在大地构造上被称为“中新生代信江断陷盆地”,龙虎山就位于信江断陷盆地的西南部。
或许这样描述比较枯燥,如果我们真正踏入龙虎山境内,就能切身感受到这个所谓的“断陷盆地”的魅力。只见这里水随峰流,山水交融,晶莹澄清的泸溪河就像一条玉带,串起了龙虎山两岸的珠玑,红色的岩石与绿色的树林、蓝色的河流构成强烈对比,呈现出无与伦比的景观效果,构成了绚丽灿烂的山水画卷。也就是说,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构造后,这块凹陷的大盆地,早就悄悄隆起,变成了如今丹山与碧水完美结合的自然景观,而且它还有一个很有诗情画意的专业名称——丹霞。
丹霞是指在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条件下,发育在陆相沉积的红色砂砾岩的一种自然景观,也被称为“红层”。这类地貌是在陆相红层的基础上,由内力(包括抬升)和外力(包括风化侵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自中生代晚期以来,岩石序列、地质背景、暖湿气候等特征造就了该地貌的侵蚀过程和地形,从而保存和展示了比世界其他任何暖湿气候条件下的红层地貌地区更为丰富的地貌、生态、生物和景观特征。
正是以气势恢宏的红色崖壁和大面积的侵蚀地貌,包括栩栩如生的天然石柱、塔峰、沟谷、巷谷和瀑布,丹霞构成了一种罕见而独特的自然美。而这一切,也正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走遍大半个中国后,临羽化前还叮嘱他的后人回到龙虎山的奥秘所在。
更为难得的是,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在龙虎山都有发育,尤其以壮年期地貌为主体,以壮年晚期地貌最为典型。这里的丹霞地貌类型多样、典型、完整,保存的方山石寨、峰丛峰林、孤峰石柱等地貌类型达23种;有水流冲刷侵蚀、溶蚀风化、崩塌残余、崩塌堆积和溶蚀风化崩塌等多种成因类型,每种成因类型都有典型景观代表;景观及景观组合造型精美珍稀,远近高低错落有序,形态逼真,如老君峰、仙女岩、象鼻山等,都是世界上丹霞地貌景观中的珍品。
专家们认为,龙虎山丹霞地貌是在白垩纪时期形成的以紫红色厚层状砂砾岩为主的河湖相沉积地层,并非是有些人认为的龙虎山过去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才隆起成陆地。早在9000万年前,武夷山火山活动结束时,龙虎山北部出现大型断陷湖盆,南部武夷山脉岩石山体风化剥蚀下来的大小石块、砂砾和火山灰泥土,被山洪冲出山口,呈扇形大面积推向段陷下沉的湖盆中,层层堆积,厚度达1000米,并被压实为岩石。而且,当时气候炎热干燥,地表沉积物中所含的锰、铁等物质被强烈氧化,所以岩石都呈紫红色或者深褐色。
到距今6000万年前,受武夷山脉隆起的影响,凹陷湖盆抬升为陆地,露出地表的紫红色砂砾岩,开始受流水冲刷侵蚀,使得原始地表切割为巨大的方山。方山受断裂带挟持,形成网纹状的节理、裂隙,并被不断冲刷、侵蚀、风化,结果方山越变越小,有的成了孤峰、孤山、石寨,有的成了峰丛、峰林、岩槽等,还有随之而来的各种洞穴,总计有23种类型和形态各异的造型景观。
由于砂砾岩各层面间所含的成分不一样,因为抗风化和侵蚀的能力不一样,有的被风化、侵蚀得快,所以很快就剥落、消失了,有的坚硬就保留了下来,从而形成了形态各异、千姿百态而又栩栩如生的地貌景观。当地人根据这些地貌的外表形状,发挥人的想象力,总结了“十不得”的传说故事,比如说“莲花戴不得”、“仙桃吃不得”、“云锦披不得”等,成为游客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与广东丹霞山高峰林立的景观相比,龙虎山地形高差只有一两百米,因此地貌总体显得柔美俊秀、绚丽多姿,表现出一种阴柔之美。
密林里隐藏的濒危物种
【在这块相对孤立的生物栖息地,聚集了世界极濒危鸟种中华秋沙鸭的最大越冬群体,还有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红豆杉。】
如果坐上泸溪河的竹筏,顺着流水漂流到云锦峰附近,一抬头,老远就能看到红色的悬崖上有一片白花花的东西,很是醒目。这时,撑竹筏的艄公会告诉你,“悬崖上栖息着2000多只野生鸬鹚,这些白色的东西其实是鸬鹚的粪便,抬头看到粪便,也是好兆头,意味着‘奋发图强’嘛!”
由于龙虎山丹霞地貌的自然特征,构成了高密度的相对孤立的生物栖息地,散布于沟谷和山顶之间。崎岖的地貌有助于保存完整的低海拔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是各类生物重要的栖息地,而且还成为一处罕见的珍稀濒危物种的避难所,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比如说,这里聚集了世界极濒危鸟种中华秋沙鸭的最大越冬群体。中华秋沙鸭在全世界只有近1000只,在龙虎山过冬的就有200余只,达到了国际湿地公约提出的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作为第三纪冰川期残存下来的物种,中华秋沙鸭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历史,是中国特有的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也极稀少。它属越冬候鸟,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份在龙虎山泸溪河段的上清、沙湾、蔡家桥、泥湾4个地方群集。
由于受中亚热带暖湿气流影响,龙虎山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区域内植被类型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华南虎、云豹、梅花鹿、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白鹤、扬子鳄、白鲟、金斑喙凤蝶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江豚、水獭、大灵猫、毛冠鹿、羚、鸳鸯、大鲵、虎纹蛙、阳彩臂金龟、硕步甲、拉步甲等;省级保护动物有:黄鼬、黑熊、三宝鸡、杜鹃、伯劳、灰喜鹊、红嘴相思鸟、尖吻蝮、金环蛇、银环蛇、乌梢蛇、眼镜蛇蝮、金裳凤蝶、宽尾凤蝶、丝带凤蝶、黑紫蛱蝶等。
不过,在历史上,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农药污染,加上乱捕滥猎,致使野生动物资源日趋减少。20世纪50年代初期,华南虎还常出没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常有猛兽伤人害畜和毁坏庄稼,政府为保护山区人民财产安全,曾一度奖励捕杀野生动物,如每捕猎一只华南虎奖人民币30元。同时还表彰打虎英雄、打野猪模范,宣传他们的“英勇”事迹。山区农民多以猎兽卖皮为副业,致使兽类资源大幅度下降,华南虎已很难见到。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当地人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动物资源也在逐渐恢复当中。
此外,龙虎山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森林类型主要有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据统计,区域内植物达100科、250属、460种以上,种子植物就有数千种,蕨类植物200多种,苔藓植物100种以上,菌类植物也有大量分布。
在这些植物中,最值得一提的种类之一就是红豆杉。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数量极少,仅见于深山老林,在龙虎山主要分布在上清林场、天门山景区等地。
红豆杉是经过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已有250万年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明令禁止采伐。
另外,在龙虎山数量很多且居优势的植物群中,就有着名的“天师板栗”,由于它顶着张天师的名头,因此也成了龙虎山最有名气的特产之一。与别的板栗相比,天师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相传祖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时,因为坚持素食,便栽了许多板栗树,以板栗来充饥。在他的影响下,历代天师纷纷效仿他,在泸溪河两岸栽满了板栗树,也为龙虎山的上清镇赢得了“板栗之乡”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