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约35公里(路途距离)。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宁夏三大旅游景区之一(三大景区包括沙湖、沙坡头、水洞沟)。
最早听说“水洞沟”,是在2007年8月阿拉善左旗举行“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暨第七届那达慕大会”期间。那时看到过一张关于水洞沟、藏兵洞的宣传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两年,水洞沟的名气越来越大,却一直未能成行。
2012年8月22日,五十铃一行四人从巴彦浩特出发经银巴高速公路到达银川市丽景南街,向东进入银横公路(x102),途径鸣翠湖、黄河辅道桥、银川黄河二桥(基本方向是先向东,然后向南偏东),到达路东侧的水洞沟旅游景区。进入景区大门,购买门票80元/人、交通票50元/人。
首先,参观了“水洞沟遗址博物院”.这里陈列了水洞沟人头骨、披毛犀等多件动物化石和发掘出的石器,以及反映水洞沟人生产、生活场景的雕塑。最具吸引力的是水洞沟人生活模拟厅,可以实景体验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景和暴雨、洪水、地震等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雷鸣电闪,大雨倾盆,水滴四溅;火山爆发,烈焰熊熊,大地震颤--那种震撼是从视觉、听觉、触觉多个感官汇集于心的。
水洞沟是我国最早发掘的两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是三万年前人类繁衍生息的圣地。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古生物化石。水洞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水洞沟遗址先后经过三次发掘。第一次是1923年。后两次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由我国学者主持进行的,出土了五万多件石器和上百件动物化石。经碳同位素方法测定,遗址年代为距今约30000年。因出土的石器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莫斯特文化和奥瑞纳石叶石器的特点并对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水洞沟遗址博物院出来,徒步走到“张三小店”、“水洞沟村”.张三小店是一个现在看来极为简陋的小院,内有有一排土坯平房,中厅有桌椅、条桌、化妆镜、马灯等,西室为厨房,东室有一条与东西墙相连的大火炕。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就住在这里。水洞沟村由一群窝棚式的建筑组成,黄土地上挖成屋型的坑,上有芦苇覆盖的屋顶,屋内有穿着仿古衣服、披着长发的真人,着力复原着水洞沟人的原始生活形态。村落北端,镌刻在巨石上的 “水洞沟遗址”五个红漆大字,在辽阔、平坦的黄土地上格外耀眼。
参观完水洞沟村后,便有电瓶车将游客载到“芦花谷”.沟口的一块心形大石上镌刻着“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几个大字,标志着这里就是水洞沟考古遗址。芦花谷是一个经雨水长期冲蚀而形成的峡谷,沟谷中的考古发掘遗址并没有引起游客的普遍关注,倒是满沟的长势良好的芦苇,让游客啧啧称赞,“有点像白洋淀了。”沿着沟谷狭窄的小路,路过“生命之泉”,爬上有台阶的大坝,便看到红山湖了。红山湖是用大坝截住水流而形成的一个湖泊。湖内水流平缓,两侧峭壁林立。湖水较深,可供大型游船运送游客。
在红山湖码头登上游船,穿好救生衣,经水路(约5-6分钟)便到达停靠的码头。下船后,走过一座小桥就到达了马车驿站。马车上都有红顶黄幔的布棚,每辆平板车上可坐八位游客。车老板们都穿着黄色的上衣,游客们戏称为皇上赐予的“黄马甲”.坐马车走一段路后,再换乘驼车(骆驼拉的车)。坐马车和驼车穿过红柳滩后,就到了藏兵洞。
藏兵洞是一条曲折蜿蜒、充满惊险刺激的地道,它和地面上的城池共同构成了立体军事防御体系。藏兵洞的入口在一处峭壁上,可以通过台阶进入。其中有可供单人休息的侧洞(被称作“将军洞”),有可以做饭的灶台和简易炊具的炊事间,有可以召开会议的指挥室等。大多数隧道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印象最深的是攀援几乎垂直的梯子和过陷阱(顺便说一句,因光线不足使用了闪光灯,而陷阱上盖着厚玻璃,没有拍摄成功)。透过陷阱上的厚玻璃其中锋利的刀剑、尖木等历历在目,胆小的女士都不敢从玻璃上走过。从藏兵洞出来,就可以看到地面上的城门和城墙了,明代的城池保存至今尚且较为完整,实在可贵。真可以说,是立体军事防御建筑的一大奇观。
在芦苇做棚的凉亭下稍事休息,喝一杯免费的白水,然后乘坐拖拉机大篷车向入口处行驶。拖拉机大篷车将游客送到大门处,水洞沟旅游结束,五十铃一行乘车原路返回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