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坐落于兰州黄河之畔的“千龙字碑廊”不仅集中展出了集古今中外书法中的龙字精品,更是展现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也将5000年中国龙文化的演变用一种特殊方式表达了出来。历经十余年的风吹日晒,碑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昨日上午,兰州中华龙文化传媒中心修复“千龙字碑廊”开工仪式在龙源公园举行,“千龙字碑廊”的修复工作正式启动。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远古时代先民们对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用舞龙灯、赛龙舟、画龙、雕龙、写龙等各种形式来庆祝美好的时代和生活,龙的形象、龙的精神无处不在。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和弘扬外,在海外的华人居住区,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仍然是龙。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已经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
为了展现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表达5000年来中国龙文化,由兰州市政府投资60多万元,我省著名文博专家、书法家徐祖蕃历耗三年心血策划与设计创作完成了“千龙字碑廊”,并于2004年9月9日镶嵌安装竣工。“千龙字碑廊”石刻文化艺术群,总长139米,共有99通石刻,高3米,至今已有十余年。这颗镶嵌在黄河之滨的龙文化艺术珍宝共收集了古今中外的1471个形态各异的“龙”字。据介绍,根据中国历史发展脉络,设计者把千龙碑廊分成了商周、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6个部分。其中有集自甲骨文、金文以来古今书法家以篆、隶、行、草、楷、简各体书写的龙1352个,用满族、藏族、唯吾尔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龙字45个,海内外华人与韩国暨日本公元7世纪飞鸟时代迄今的书法家所书龙字74个。
“千龙字碑廊”石刻组群是继兰州碑林石刻文化艺术之后又一独特的石质文化及书法、书法美学史上的重要人文景观,乃至全国仅有。十年来,由于没有系统综合科学性的管理和保护,人为或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风吹雨晒,已经使得石质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在99通碑中已有16通出现石刻书法字体、字形、碑文等模糊不清,伤痕累累,甚至有些碑面手触即掉粉末等诸多问题。
四月初,兰州中华龙文化传媒中心邀请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专家,修复师、工程师一行三名来兰进行了为期3天的现场评估检测和取样考察,针对目前石质及受损,风化程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性的论证,指出了保护与修复措施和方案。据兰州中华龙文化传媒中心主任吕志岗介绍,“龙源”千龙字碑石刻书法艺术列属兰州石质文化遗产,并属市级园林人文重大景观之一,无论哪种保护处理措施,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延长石质文物寿命的唯一方法是定期检查和维护,是实现对千龙字碑石质文物进行科学性保护,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要有专门部门和机构和专业人员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