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来一趟我办公室。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2007年开始,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一批不法分子“猜猜我是谁”的诈骗手法在全国大肆行骗,近年来又演变出“我是你领导”等假冒熟人、上司的诈骗犯罪。近日,广东警方联合多地公安机关开展“飓风2号”专案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236名,捣毁窝点48个,受害人遍及全国15个省市。 新华社发
一天上百个电话行骗15省市
电白地处经济欠发达的粤西茂名市,2014年至2015年先后被广东省和公安部列为电信诈骗犯罪源头地。近期破获的“飓风2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案中,90%的犯罪嫌疑人来自电白。
茂名市公安局副局长袁涛介绍,团伙内部分为组织策划者、银行卡提供者、公民个人信息提供者、拨打电话组、取款组。以组织策划者为中心,其他四组头目与其“单线联系”,各组成员之间互不认识。
第一步:非法获取公民信息。不少受害人之所以上当受骗,主要是因为知道对方姓名、年龄、职业等个人信息。电白区公安分局反电信诈骗犯罪大队副队长陈相强说,诈骗团伙通过电脑黑客窃取公民个人信息,也有一些小打印店制作通讯录后把信息贩卖出去,“诈骗分子通常仅需3毛钱,就能非法获取一条包含公民姓名、手机号码、户籍所在地等内容的信息。更详细的也只需七八毛钱”。
第二步:电话连环“轰炸”。“飓风2号”其中一个案例显示,茂名市化州市的受害人陈某连续两天接到自称是国税部门的袁姓“领导”的电话,对方称自己要提拔为副局长,需要送20万元礼金给上级,希望陈某借钱“救急”。于是,陈某向这位“领导”汇出12万元。陈相强说:“负责打电话的诈骗小组一般3到10人不等,按照设计好的‘剧本’给受害人打电话,有时每天要打上百个电话。”
第三步:快速取款销赃。电白区公安局反电信诈骗犯罪大队大队长李闯介绍,取款组10分钟就能把钱分转多个账户;有的取款之后迅速挥霍,给警方追赃带来很大难度。
贪图“来钱快” 被“忽悠”成诈骗犯
电白原本以全国最大的香精香料产销量著称,拥有广东最大的渔港。但由于耕地少、捕鱼收益下降,大量电白籍人员外出打工。其中一些人,在金钱的诱惑下走上了电信诈骗的邪路。“飓风2号”行动中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多数是“80后”、“90后”。
记者在茂名市第一看守所内见到了3名被拘捕的犯罪嫌疑人。28岁的苏某是电信诈骗话务组的成员。苏某告诉记者,冲着电信诈骗门槛低、来钱快,在朋友介绍下,开始干上这一行。
今年32岁的林某是取款组的成员,因家庭经济困难,在朋友“打个电话就来钱”的诱惑下,今年1月加入诈骗团伙。“每提取1万块钱,‘上线’给我300元报酬。”
一些犯罪嫌疑人法律意识淡薄,稀里糊涂就加入了诈骗团伙。还有犯罪嫌疑人告诉记者,他从事电信诈骗源于一个陌生电话的“忽悠”,对方“邀请”他帮忙办理银行卡。自己通过路边小广告找到专门从事身份证买卖的卖家,卖家带着上百张身份证前来兜售,他从中挑一些五官与自己相像的身份证,以每张180元买入。然后,用这些身份证办理银行卡和手机卡,卖出一套可得1300元。
“那个人告诉我,即使被抓,也可以辩称身份证是自己捡来的,而且第一次被抓,不到几天就会被放出来,第二次被抓就坐一个月牢。”该犯罪嫌疑人说,自己也不太懂这些法律,想到反正即使被抓最多也就坐两个月牢,就干起了这个行当。
警方透露,还有不少“取款”的犯罪嫌疑人是涉毒人员,因需要钱财购买毒品铤而走险。
完善治理链条 铲除电信诈骗土壤
电白电信诈骗现象引起各级政府和警方的高度重视。近两年,广东省公安厅联合茂名市公安局成立工作专班进驻电白,犯罪活动有所下降。据电白区公安分局统计,当地公安机关协助外地警方调查案件从高峰期的每月17批次,下降到月均1.33批次。
然而,电信诈骗仍然时有发生。为彻底根除电白的电信诈骗土壤,防止犯罪活动再次反弹,专家及基层干警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制度层面进一步落实实名制、强化个人信息保护。长期关注电信诈骗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认为,犯罪团伙拥有大量电话卡和银行卡,说明运营商实名制没有完全落实,很可能存在一些员工非法寻租、参与犯罪。银行也存在发卡泛滥,实名制未落实、银行网络在境外转账分解资金缺乏限制等现象,这些是导致电信诈骗案猖狂肆虐的根源所在。
——法律层面加大惩处力度、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徐松林认为,现在电信诈骗利用网络作案较多,应出台司法解释完善电子证据的认定标准。另外,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应加强法律适用、加大追责力度。
——社会治理层面,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法治教育宣传。记者采访了解到,茂名、电白党委政府已加大统筹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工作组进村入户跟村民签订反诈骗协议,帮助当地青年解决就业,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从官方到民间反诈骗已形成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