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陋之有 文以名传

时间:2018-08-13 12:51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晚报 作者:荻珩 点击: 载入中...
    《全唐诗》中很多人只有一二首诗,却名垂千古,王之涣留下来的不过八首,最终让人记住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乾隆皇帝一生写诗五万首,几乎就是《全唐诗》的总和,但没有一首能让人记住。刘禹锡在唐代诗人群中位居前列,但诗名不如文名,真正家喻户晓的则是这篇《陋室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区区八十一字,名句、典故和演化为成语者极多,被引用的频率极高。
 
 
    本版搜集了历代众多写《陋室铭》的经典之作,自元而始,至当代止。实际上,书写《陋室铭》的知名和不知名书家极多,比《千字文》、《心经》要少一些。“陋室”所在地就在安徽和县,举办过专项展览。但是不能不说,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此“陋室”不过是后人按照文意添加的,甚至说《陋室铭》并非是刘禹锡所作,真正的作者叫“崔沔”.《新唐书·崔沔传》载:“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置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言志。”但着作权是否确属于崔沔,也还是可疑的。如此重要的一篇文章,在刘禹锡唯一传世历代各种刻本的《刘梦得集》(又作《刘宾客集》、《刘中山集》)中找不着踪影,不可思议。
 
 
    诸位看官见此表述,可能惊爆眼球,实际上不必大惊小怪。书法史中伪托名人的作品比比皆是,比如伪托褚遂良的《阴符经》,伪托米芾的《离骚经》等等。但是,伪作非劣作,只要是经典之作,都是取法的范本。虽说现在已经考据出真正的作者,但在没有正式结论之前,仍然依据教材中的署名方式,归到刘禹锡名下。由此可以看出,“冠名权”是一个大问题,现在为此闹出官司的不在少数。《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到底是谁,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甚至有人认为,其实《西游记》是不是吴承恩所作,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另有他说。综合来看,书法家的经典之作传世的概率比起作家文本要难得多,司马迁的《史记》如今有很多版本,王羲之贵为“书圣”,竟然连一件真迹都没有。书家如果想传世,作品必须量大质优,米芾做到了这一点。
 
 
    刘禹锡乃汉代中山靖王之后人,具体多少代,没有明说。因为这一点,就和刘备扯上了关系。刘备也是中山靖王之后。说到这一点,不仅就想到书法圈中人,喜欢“扯虎皮、做大旗”.主要有两种办法:近一点就拜名师,扛了老师的牌子混,有真本事的很少这么做;远一点的就是认祖宗,自称“×××第×代孙”,查无实据,任由胡说。所以,如今的书法圈就有一批专门做孙子的,王羲之第×代孙,米芾第×代孙,周瑜第×代孙……不绝如缕。
 
 
    最早将《陋室铭》这篇文章安在刘禹锡头上的是康熙年间出版的《古文观止》。为啥选择刘禹锡?因为担得起。不管是文学,还是书法,最终靠的是实力。

 

 
 
    ▲当代   马一浮
 
 
    马一浮将平生学力用于书法,故而格调高古,一生主要是篆隶书的根基,魏碑和行草皆以此为立本,以篆写隶,主要以《石门颂》为宗,运笔主圆,高古圆润,结字以纵势为主,疏密有致,化解了工艺之气,具有书卷气,无一丝尘俗之气。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

 

 
 
    ▲元  泰不华
 
 
    泰不华篆书长卷,纵36.9厘米,横113.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从落款可知此卷书于元至正六年(1346),时43岁。此篆法师宋徐铉,下笔多方折,行笔圆活遒劲,结构疏朗工稳,末笔多作尖锋,即“悬针”法。此为迄今所见泰不华唯一的篆书真迹。一个蒙古族文人,写出如此秀逸的篆体,难能可贵。
 
 
    泰不华(1304-1353),字兼善。17岁时参加江浙乡试获第一名。元至治元年(1321)参加京试又高中状元,授集贤殿修撰,转秘书监着作郎,调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后历任奎章阁典签、中台监察御史、江南行台左右司郎中等众多职务。

 

 
 
    ▼元   赵孟頫
 
 
    赵孟頫行楷长卷,纵49厘米,横131厘米,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通篇用笔方圆并举,笔力厚重,笔画丰肥,笔法坚实,意态古朴生拙。结体方阔,字形扁方,字势宽博开张,气度平和雍容,雄浑大气。在严整中增加了几分灵动,应为其早年作品。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水晶宫道人,谥“文敏”.南宋末至元初着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近代   溥心畲
 
 
    溥心畲学颜柳出身,没有馆阁习气,善于取舍,得其清刚之气,化到行草书中。运笔轻细,字形秀丽,内蕴真力。笔法不拘一格,自然天真。
 
 
    溥心畲(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自号羲皇上人。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当代  宋邦荣
 
 
    宋邦荣楷书横幅,纵42厘米,横100厘米。
 
 
    宋邦荣是行伍出身,其书充满阳刚之气。因所处时代以取法唐碑、魏碑为主,用笔如刀,点画方劲利落,结字方整威猛。
 
 
    宋邦荣(1900-1962),号汉峥。1923年8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国民政府诸多职务。

 

 
 
    ▼清   姚孟起
 
 
    姚孟起毕生宗法欧阳询一家,比起同时代另一位学欧者黄自元要好,形神毕肖,用笔精严,结体安详端庄,较之欧阳询威猛之势稍逊,然无精熟之气。
 
 
    姚孟起(生卒年不详),字凤生,清末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正书宗欧阳询,隶书略仿陈鸿寿。兼治印,得蒋仁秀劲之气。偶作画,古拙如金农。

 

 
 
    明  董其昌
 
 
    此幅未见明显落款,从笔墨功夫来看,应是董中期作品,行笔空灵,挥洒自如,结体自然,烂漫多姿,笔墨氤氲,烟云满纸。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谥“文敏”.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书法出入晋唐,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自成一格。

 

 
 
    明  文徵明
 
 
    文徵明行书手札,时84岁。纵57厘米,横31.3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用笔沉稳含蓄,人书俱老。文字略有出入,当是默写致误。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祝嘉:全身力到《陋室铭》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容铁先生书画篆刻展今天上午在甘肃美术馆

      容铁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身的复合型艺术家,也是中国唯一一位集中国...

    • 有龙则灵

      近来对于“龙的传人”,却有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该叫“蛇的传人”,因为国人始祖...

    • 毛笔开展的沿革

      我国制笔有着悠长的前史,笔的使用能够追溯到新时期年代,战国时期,蒙恬年代的笔...

    • 赵之谦临《武荣碑》

      汉 《武荣碑》原拓释文: 君即吴郡府卿之中子,敦煌长史之次弟也。廉孝相承,亦世...

    • 簪花字美

      吾家洗研池头树,个个华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 书法艺术的指尖传承

      皖北沙书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技艺表演,是用手撮捻细沙或石灰挥洒成字。近日,记者来...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