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中国如此迷恋先人的经典

时间:2011-12-28 16:37来源:东南新闻网 作者:东南新闻网 点击: 载入中...

2009年07月29日



国家汉办昨天在京宣布,将组织海内外相关领域

学者共同翻译《五经》,并计划在三年半内首先推出英译本。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政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开展对中华核心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7月28日《京华时报》)

弘扬民族文化一直以来就是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需要,国家一直以来倾注于此的努力不可谓不大。早些时候孔子学院在各国开馆,北京奥运也将民族精粹展示给世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传播中华文化是一项战略任务。如今翻译《五经》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以儒学经典为载体,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的确是一招妙棋。然而笔者心中淡淡的隐忧终不能逝去,怎么看《五经》的影响力?虽然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指出,与以色列古经《摩西五经》和印度古经《四吠陀》相比,《五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性毫不逊色。但现实中其传播效果恐怕未必敌得过日本的动漫和好莱坞的商业片。

当然《五经》不是与日本动漫或者好莱坞大片同类的东西,甚至不是一个档次的产物。我们自可滔滔不绝说出《五经》中深奥的道理与普世的价值。自可以不屑动漫、大片的媚俗空洞。只是既然赋予了传播文化的意义,儒学经典、日本动漫、美国大片就有了其可比的一面。较之儒学肤浅很多的东西很好的完成了其任务,如今日本和美国文化世界范围内都处于强势地位。这不得不迫使我们反思,为什么美国没有在世界范围宣传其《独立宣言》,这同样是一部蕴含人类不朽精神的伟大著作;为什么日本不大肆传播俳句及其它,这类体式同样极具民族特色。

为什么只有中国如此迷恋先人的经典,以至于对外的文化传播都以宣扬传统文化为基点。诚然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给了我们这样做的足够资源,只是一味依靠传统,实际的传播效果必定有限。刚性的、直接的文化输出必然会受到特定结构文化圈的抵制。文化具有维持既有结构的倾向,对于外来的事物有着反射性的自发免疫。日、美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文化的包装,动漫或者大片的形式,内核依旧是其核心的价值理念。如此的“技术性”处理就很好的消除了文化的抵制力,带来巨大经济收益之外,更无声无息渗透了文化理念。

当下中华文化之所以传播效果欠佳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这样一种“技术性”处理,啃老式的简单拿来与输出不容易为外部文化所认同。这种模式的低效未必不为人所知,只是文化产业严重缺失的创造力让这种模式恐怕还得在很长时间内继续。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这个孩子为什么感动所有人
  • 谭盾:中国音乐是有机体系
  • 【大家谈】分享中国红利,也要尊重中国节奏
  • 【走进新时代文化新传承】2017年中国动画的理性回归
  • 低俗嘻哈不配拥有舞台
  • 网络文学:“生意作品”不能没有“深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