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作还是为名利?书法,该怎么“写”(2)

时间:2011-12-28 19:00来源: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从‘国展’中获奖,由‘潜’人才变成‘显’人才只是第一步,离大家名家还相距甚远。”书法批评家姜寿田说,“国展”对书法家还只是一种技术论定,书法家要真正卓然成家还需历经长期的个体修为,还需书法史的文化认定。

  争论三

  小众化还是大众化?

  此次“国展”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千人书法表演”,气势磅礴的现场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秘书长李一连连慨叹:场面太壮观了!这对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做了一件大好事。

  对此,作为专业书法人,李刚田难掩焦虑:目前书法界的一些重大活动,多着眼于推广和普及,缺乏站在本艺术门类专业立场上的深入思考。这些活动有助于推进书法走向社会大众,但是书法的非专业化和庸俗的社会泛化趋向日渐明显。

  陈洪武也认为,一方面要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让群众积极参与,一方面也应警惕书法专业水准的下降。

  来自广东的书法教育者黎兴华这次有一幅《清言小品》入展,夫妇俩提前半个月就订机票来广西参观。黎兴华是书法艺术大众化的拥护者,他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书法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目前书法还是精英艺术,比较小众。在强调文化自觉、文化强国的当前,必须将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向大众普及。

  黎兴华认为,现在许多学生不仅不会使用毛笔,钢笔字也写得歪歪斜斜,这已成为普遍现象。如果不从小学生抓起,久而久之,整个社会的书法水平和文字书写能力就会越来越下降。

  从事了十几年民间书法教育工作的黎兴华说,单纯靠民间的力量来推动书法普及十分困难。因此,他十分赞成今年教育部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需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的作法。

  争论四

  重“字”还是重“形”?

  “在观展时,我有个印象挥之不去,不吐不快——展览作品太花哨,太过装饰化!长此以往,书法本身的魅力就会失去。”吴振峰警告说,书法万不可沿此走下去, “空心”化会使书法的生命力受到威胁!

  朱以撒也有同感:不少作品把大量的颜色堆上去,以为颜色越艳越杂越好,反映了书写者在装饰审美上缺乏对应的思考和分寸的把握;还有的装饰色调远远胜过字迹,喧宾夺主,甚至有些作品因为装饰的拙劣糟蹋了尚可的书法。而这些做法在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席韦克义看来,背离了书法创作的核心宗旨——以手写心。

  来自山东的获奖者王兆会对这次国展评委们比以往更加注重书法本身有切身体会。据王兆会介绍,他入选和获奖的作品都是在宣纸上创作的,没加任何色块拼接,而他的另两幅形式复杂的作品反而被双双拿下。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当前中国书法的学术和创作体系日益成熟,给了我们‘80后’作者更多可能。”参展人彭双龙说,适当的装饰实际上是给传统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后期制作需要作者花心思,花体力。

  “我们的书法应该既注重本体,又注重跨界,不断融合创新。”李一认为,书写性和装饰性不要对立起来。书写性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将装饰手法运用到展厅里,运用各种元素将作品完善地呈现给观众,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书法的内涵。

  吴振峰说,对中国式文化境界的坚守,牢牢守住民族的灵魂,这才是文化自觉的真实含义。“星斗丽天,但愿多几颗恒星,少一些流星。”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这个孩子为什么感动所有人
  • 脏街变靓,缘于为民之心
  • 分级阅读:别让“童年的消逝”成为必然
  • 为留住“历史文脉”的改造鼓掌
  • 还是得学学怎么游校园
  • 网络文学创作的“借鉴”必须有边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