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申遗,靠谱吗?

时间:2011-12-28 19:55来源: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题图说明:修复的悬崖搭架式栈道。本报记者李韵摄



  9月7日,蜀道沿线四川广元千佛崖景区,据说至少已有200年历史的大云寺面临拆建,现场的工人说第二天就开工。

  李韵摄

(资料图片)



  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到“一骑红尘妃子笑”,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曾在中国历史上演绎过众多荡气回肠的千古传奇。

  2009年7月28日,在经过科学考察的基础上,郑孝燮、罗哲文、阮仪三、刘魁立、谢凝高、舒乙、葛剑雄、郑时龄、王景惠9位专家联合发出《关于中国蜀道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及联合申遗的公开信》。2010年6月,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进行了先期调研;自2011年9月3日起,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带队,6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在陕川两省进行了为期9天的“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专题调研,记者随行采访。

  蜀道具备世遗的价值吗?

  回答是肯定的。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告诉记者:“按照一般的说法,蜀道远在春秋战国之前就应该已经存在,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这不仅在《尚书》、《史记》等古代文献中有蛛丝马迹可寻,更有大量的考古学证据来佐证。”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赵静告诉记者,蜀道起点在陕西关中平原的长安(西安),终点在四川成都,全长约4000公里,是中国古代建造时间最早、存在年代最久、沿用时间最长、线路最艰险复杂的古交通要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对蜀道的总结颇有诗意:“蜀道翻越秦岭,其道路工程体系的特点在乎山水之间,优点在乎天人之间。道路循水而行,实现了翻越高山的工程意图。随形就势,这是先民筑路的智慧。如遇不可攀援的巉岩绝壁,修筑栈道也要与你比肩,这是先民筑路的气魄。”

  然而,蜀道并非仅仅只是一条道,它更是一条文化线路。通过调研,委员和专家们一致认定,作为联系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物产地区的纽带,蜀道还承担了多样的功能并具有多样的特性,在交通、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地势的险峻决定了交通、军事的作用,而道路的开通直接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多种文化特性,这些功能与特性相互交融、相互关联。

  同时,蜀道所处的地域,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物资源和时代特征、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多样性,因而形成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认为:“蜀道文化线路由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静态遗产与动态遗产、可移动文化遗产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古代文化遗产与近现代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样性要素共同构成。”

  “一条蜀道犹如一部中国的历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说,“蜀道的意义是世界性的,蜀道理应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

  蜀道现在状况还好吗?

  回答是:不容乐观。

  由于历史的原因,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一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于上世纪70年代修建褒河水库时,包括“石门十三品”在内的17方摩崖石刻,被迫离开它们的原生环境,迁移至汉中市博物馆,而大量蜀道文化线路上的珍贵文化遗产,则被水库淹没,留下了遗憾。

  近年来,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已经进入人们视野,相关保护工作已经在各地陆续启动。蜀道沿线的诸多历史遗存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投入1亿多元,让108国道成功避开古蜀道和千佛崖;沿线各地对蜀道保护的投入有所增加,有的制定了保护规划并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感恩教育总靠洗脚?评论:教育方式或黔驴技穷
  • 鲁菜大师:中国菜申遗还需时间 不是没有实力
  • 拿什么守护你 我们的世界遗产?
  • 修补良知不能仅靠“补牌侠”
  • “必会游泳”是靠谱校规
  • 控烟不能只靠提高价格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