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点亮粗糙的生活

时间:2012-05-01 19:56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健桐 点击: 载入中...




  电影《钢的琴》没有那些商业大片中常见的英雄美女、奢华场景、惊险悬疑之类吸引观众的常见元素,而是讲述了一群小人物粗糙生活中的一个有点不同寻常的故事,但却是一部具有极好人文品质的令人难忘的作品。
 

  九十年代国有钢企的下岗工人陈桂林,也在婚姻中被下了岗。只能依靠自己吹拉弹唱的一点小本事和他的小乐队游走在民间的红白喜事之间讨生活。更难堪的是,由陈桂林启蒙进而学音乐的女儿,心中的归属竟是父母双方谁有钢琴就跟谁过。为了钢琴,陈桂林四处借钱无果,竟潦倒到去偷小学校的钢琴进了局子。影片将这种压抑、焦虑和无奈作为生活的底色,是很接地气的。但是影片如果纯粹只展现原生态的小人物的苦难,那只是一部自然主义的作品,不会有更强大的力量。重要的是直到有一天,陈桂林在厂图书馆发现一本《钢琴制造》,他内心的愿望又重新被激活。自己造一架钢琴!一个多么浪漫又异想天开的举动!影片在此进入了温暖的转折,从而获得了熔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于一炉的更高价值。
 

  影片不断地在这几种感觉中变换:荒芜的工厂、粗糙的日常生活、难堪的人物命运,却又有抒情的歌唱、执著的念想,有创造力的劳作……非常强烈的对比与冲突,又是非常奇妙的完整与统一。经济关系变化中不再成为社会主体的下岗工人及其他底层人物,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能力、浪漫与诗意!一帮弱势群体竟聚合成了一支制造钢琴的梦之队!
 

  电影的切入点很小,但容量很大,不仅因为它现实主义的力量,更因为它浪漫主义的展现。妻子嫌贫爱富,女儿不懂父亲心,自己以及朋友们个个潦倒,人生就是这样被一种无形但又巨大的力量往下扯。而且陈桂林们的窘境对处于底层生活的好人来说具有普遍性。但电影没有停留在这种悲剧色彩上面。它动人的喜剧元素正在于制造钢琴的梦想成了小人物们对光亮的追寻,对无奈生活的挑战与抗争,对自身尊严的一次精彩亮相!
 

  由于没有合适的木料,本应木质的钢琴外壳也由巨大的钢铁铸件得以实现,使得这架不同寻常的钢琴真正成为一架“钢的琴”。影片末尾,当画面出现钢的琴在天车的吊索下凌空飞来的一幕,黯淡的厂房为之一亮,令人感到一种美的震撼。倒是那个陈桂林在大雪纷飞的操场上弹琴的一幕却略显矫情。所以说,所谓诗意、抒情,不用刻意营造,让它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自然浮现出来,会更令人信服、鲜亮。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