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在中国是偶然的技术成就(4)

时间:2012-05-07 09:06来源:《国学》 作者:姚国华 点击: 载入中...

郑和被今人视为伟大的外交家、和平的使者、开放思想的先驱,是争执的仲裁者、道德的圣人、秩序的象征。的确,与西方民族的航海相比,郑和下西洋似乎更具道义和友善的特征,不是取人的土地、夺人的财富,而是以和平交往为目的。

但事情又有另一面:郑和的使命是中央帝国皇帝赋予的,他不代表独立于

官府之外的民间资本主义运动;即便不是要去南洋找什么惠帝的踪迹,也是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沿岸番邦宜示帝国的威严,让他们自动朝贡,接受册封;他的数万人武装船队除了打击海盗,对沿途番国也是一种威慑,一旦遭遇抗拒,就会予以征服,拒绝臣服的番王会被捉住,押往朝廷处置。

今人常替古人惋惜:中止航海只是一个偶然的失误。要是朱棣的子孙们心怀开阔一些、思想解放一点,破除海禁,要是郑和船队多搞点商业贸易,多学些别人的科学技术,要是这庞大的舰队延续到一个世纪后,能与西方的舰队在海上相遇,要是……这般这般,通通都是今人一厢情愿的想象。

郑和去世后,进贡的番邦逐年减少,宪宗皇帝怅然若失,又想遣人再走郑和路。兵部侍郎刘大夏为了堵死这条路,硬是把郑和的资料藏了起来,还公然放话:“三宝下西洋,费银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这些资料后世再找不到了,可能就是让这位愚昧、短视、可恶的兵部侍郎私下里给付之一炬、毁于一旦了。

然而,从发现“潜规则”的吴思先生那里我们知道,刘大夏非但不是坏人,而且是一位正直能干、德高望重的标准儒士。在他年近七十时,还被年轻的弘治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以整顿国防,这位为朝廷的长治久安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四朝元老却屡次以病老为由推辞。皇上私下问他为何推脱,他才以自己从地方中央为官的经历直言相告:“天下已经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万一出了乱子,老臣有病,怕误了大事。”他历数官府征敛无常、将领们克扣军粮且已经弄得军穷民困的事实,让蒙在鼓里的皇上大为震动,更是坚持让他担此重任。这样一位敢于说真话、敢于为民“鼓与呼”的老臣,能叫后人忍心诅咒吗?于是,有历史学家出来为刘大夏辩护:这等好人,销毁郑和资料这种缺德事,一定不是他干的!然而,哲学家却认为,真正的悲剧,常常是坏事出自好人之手。

今人常常还自作聪明,责怪明清两代主张禁海的皇帝们昏庸。其实,单从经济学上考虑,皇帝们未必就比今天的经济学家蠢到哪里去。洋人来做生意,把中国的财富搬运走,留下的银子别无用途,只导致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不禁怎么办?

结论:郑和航海与哥伦布航海,虽是各自文明体系里的偶然事件,但背后却隐含着各自文化注定了的一种命运。后者一时呈弱,但它却是古代工商业文明经过了中世纪基督教教化之后的重新崛起,具有一种勃勃生机;前者一时呈强,但却是基于古代农耕民族防御外来民族侵扰的被动要求,只是它受到外来力量激发时呈现的瞬间主动。因此,强者终被弱者打败。

但这种“文化宿命”是历史的,当它被全面地反思、解析、重构时,人们就可能超越它了。我们超越了吗?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春节”为什么不在“立春”
  • 24位皇帝居住过的故宫里一共有多少“龙”
  • 清朝哪位“穷御史”毕生反贪 惨被毒死后终扳倒和珅
  • “四不像”传奇
  • 中国古代的著名“丑女”
  • “喜剧圣手”胡导的《眼儿媚》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