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希表示,自己拍电视剧远比电影赚得多,但为了《襄阳》,不在乎少赚钱。高希希还透露,自己原计划的数个电影项目,谍战片《潜伏》因题材问题搁浅,《三国-关云长》在“麦兆辉、庄文强版”之后不想马上再碰,《三国-荆州》则因外景地等各种问题未能开机,《襄阳》反倒成了自己的古装电影处女作。
临阵换帅接导筒
昨日的电影《襄阳》导演签约仪式上,导演高希希接下导筒;而就在去年,《襄阳》筹备期间,投资方定下的导演是杨树鹏,当时刚完成《匹夫》不久的杨树鹏,还为该片搭景而数度来到襄阳。接受晨报专访时,杨树鹏曾表示,自己将把影片拍成一个“励志的故事”,并初步预计于2012年秋天开拍,而此后在一次受访中,杨树鹏称,《襄阳》计划暂时放下,理由是“现在我还没想透”。如今,《襄阳》上演“临阵换帅”,引来不少猜测,不少人认为可能与杨树鹏执导的《我的唐朝兄弟》、《匹夫》等电影遭遇票房“滑铁卢”有关。对此,《襄阳》片方只是表示,“换帅”是因为杨树鹏主动放弃。
有意思的是,高希希常以替补身份临危受命。当年电视剧《三国》启动前后,首位导演陈家林在筹备两年多后,以身体健康问题为由退出,接班的阎建钢后来也辞去导演一职,最终高希希拿起了导筒。
少赚钱无所谓
据悉,高希希手头有着《潜伏》、《三国-关云长》、《三国-荆州》等多个电影项目,最后,《襄阳》成了他的古装电影处女作。对此,高希希透露,以上三个电影项目都暂时搁置,《潜伏》与其题材有关,《三国-荆州》则是因为搭建的外景地未按计划进展,而《三国-关云长》是因为他看了麦兆辉、庄文强版的《关云长》后,觉得该片存在不少问题,自己短期内不愿再碰触这个“烫山芋”。
作为电视剧《三国》导演,高希希以“诸葛亮”为切入点重入电影界,他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电影产生过程就是一个工业化过程,不少电影人将其往艺术方向做,对此,他尊重但不认同,“艺术电影里有太多的个性张扬,往往左右观众的思维方式,不希望我成为所谓的艺术片导演。我今天想做的,是做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讲好故事”。
他还表示,投资不能代表一切,并以好友滕华涛的《失恋33天》举例,“成本1000万都不到,完成了3.5亿的票房。中国太极里有句‘四两拨千斤’,为什么能拨千斤,就是一个‘巧’字”。被问到导演酬劳问题,高希希坦言,拍电影还不如拍电视剧赚钱多,“像我就是,但我看重电影《襄阳》,少赚钱无所谓”。
不恶搞诸葛亮
谈及《襄阳》主角诸葛亮,高希希表示,电视剧版《三国》中,诸葛亮第32集才出现,电影《襄阳》会在有限篇幅里体现诸葛亮的宏图大志。
高希希强调,诸葛亮形象已然脸谱化,《襄阳》绝不对诸葛亮进行“造神运动”,而把他定位成“富于探索精神的科学家”,“借东风是最好的例子”。另外,《襄阳》也绝不打着创新的旗号“恶搞”诸葛亮,“比如电影《孔子》,不能说史书有记载孔子带兵打过仗,你就说孔子会武术。徐庶、庞统、诸葛亮当初都练剑,但练剑目的是凝神修心,不能浅显地就此认为他们是武林高手,拍成武侠片。我们在诸葛亮身上最想看到的,是他如何把他的理论思想带给那个时代的其他人”。
高希希还提到,电影《赵氏孤儿》的“出新意”就不适合《襄阳》,“创新基于什么样的价值观面对,这个特别重要。传统理念中的赵氏孤儿,是付出很多,树立一个正义的道理,不能说生恩不如养恩。创作者是自由的,但有些是不能变的”。
至于谁演诸葛亮,高希希表示,他心目中的诸葛亮是青年才俊,但肯定不能是“小白脸”,他不排斥日韩演员的加盟,但是诸葛亮人选目前没有这个考虑。片方则表示,目前项目启动导演签约阶段,不方便透露演员人选。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