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在伊犁河流域发现墓葬1000多座

时间:2013-06-24 15:52来源:天山网 作者:秩名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6月24日讯(记者卢钟报道)喀什河水流湍急,水利资源丰富,河两岸及支流两岸地势开阔的地方,水草茂盛,非常有利于游牧。为配合伊犁河支流喀什河水利工程建设,2001年7月,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尼勒克县喀什河上游两岸和支流进行了考古调查。8月至11月间,新疆文物考古所又对喀什河南岸穷克科墓地、乌图兰墓地和呼吉尔台沟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取得了重要的考古发现。
 
  在喀什河上游支流胡吉尔沟、阿克布早沟、萨尔布拉克沟、巴尔尕提沟、铁梅里克沟、呼吉尔台沟及喀什河道两岸,考古工作者共发现墓葬1000多座,遗址数万平方米。所发现的墓葬多为土墩墓,分大、中、小三种。大型土墩墓封堆直径一般在30米以上,高两米以上;中型墓葬封堆直径在10米至30米间,高在1米左右;小型墓葬封堆直径在10米以下,高不到1米。在喀什河北岸仕仁托卡依,考古工作者还发现有石围墓。在呼吉尔台沟距沟口七八公里的开阔平坦的草地上,考古工作者还发现数处地面呈圆形下陷、直径在15米左右的地表。考古工作者怀疑在这种非常奇异的地表现象下为古代人工遗迹,很可能是古代墓葬的一种形制。在河北岸附近铁梅里克沟以西又发现有一建筑遗址,遗址仅残存三面墙,边长100米,高数米,可能是一城址。
 
  2001年7月至9月,在穷克科墓葬和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对穷克科墓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穷克科墓地位于喀什河南一宽阔的台地上,台地东西长1.5公里以上,宽0.5公里左右,墓地共有墓葬100多座,这次共发掘墓葬55座和两座古代原始祭祀坛。祭祀坛位于墓地的东西两侧,也是当时新疆发现的祭祀坛中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两座。
 
  位于墓地东端的一座祭祀坛,外径用卵石或块石在地表摆成规则的圆形。圆形的外围用大小基本一致的光滑卵石围成5至6圈,表面十分平整。位于墓地西侧的一座用很小的可能是用卵石打碎后的碎石块在地表堆成圆丘状。这两座祭祀坛的发现,表明几千年前,这一地区宗教的气氛十分浓厚。
 
  穷克科台地上的墓葬,地表有圆形石堆,石堆的直径为10米至20米。石堆下有一个墓室,另有少量墓葬有两个或三个墓室。石堆下有积石和石圈,石圈在墓地的外围,直径小于石堆,用卵石或片石围成,墓口上部有积石。在这些墓葬中,形制有石棺墓、竖穴土坑墓和竖穴偏室墓。
 
  石棺墓集中在墓地的东部和沿河一带,石棺用石板、片石围成。沿河一带为竖穴石棺,石棺在墓室底部用卵石围成。在三种形制的墓葬中,竖穴偏室墓最多,竖穴的上部多填以卵石,下部则填以同样大小的片石或板石。偏室开在竖穴的北壁,南侧多留有二层台,死者葬在偏室内。
 
  墓地的中部还发现一排东西向、排成链状的封堆,封堆的直径在20米左右,墓室为竖穴土坑墓,死者以一次葬者为多。一次葬者(埋葬死者的次数常见的有“一次葬”、“二次葬”与“多次葬”,其中多于二次的较为少见;“一次葬”顾名思义是指行使一次的丧葬仪式行为后即将死者的遗骸一直保留在原处而不再移动)的头向朝西,仰身直肢。不少死者还缺少上指骨或下趾骨,这也是考古工作者新发现的非常独特的一种葬俗。这种葬俗在国内外其他地区也尚未见到。另外,个别死者的头骨还有穿孔的现象。
 
  二次葬者的数量较少,而且骨骼多不全,葬得十分散乱,其中一座墓中只葬有死者的牙齿。此次发掘采集了大量的人骨。这也为古代体质人类学、人种学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
 
  穷克科墓葬的随葬品多出于竖穴偏室填石墓中,一般放在死者头部的南侧,多数为一件或二件,只有少数墓葬中的随葬品为三四件,个别墓葬中甚至没有随葬品。在出土的随葬品中,发现最多的为陶器,器形有罐、杯、壶、盆等,陶器中大多为彩陶,并且有近三分之一的彩陶绘有图案。这些彩陶的图案风格一致,纹样有平等直线三角、实体三角和虚实相间的棋盘格纹等,有局部或通体图案,是新疆史前彩陶艺术中的精品。这些彩陶的发现也是这次穷克科墓地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
 
  除彩陶外,在随葬品中还有木器、铁器等。在大多数的墓葬中还发现有羊骶骨。发现的木器为木盆、木碗,铁器为铁刀,而铜器只发现一件。铁器的发现同样是这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它的发现为研究新疆铁器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材料。
 
  在发掘中,考古工作者还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整个墓地叠压和打破了一处遗址。从一剖面看,遗址的文化层厚度在1米至1.5米左右。从遗址采集到的陶罐、兽骨和用过的石器、陶片等判断,这是一处安德罗沃诺文化遗址,遗址的年代在3000年前。近年来,在新疆陆续发现有安德罗沃诺文化的遗存,如塔城卫校的遗址和墓葬、托里县萨孜村的墓葬等,比较起来,穷克科遗址不仅面积范围大,文化层中包含物丰富,而且文化的特征十分明显。这一遗址的发现将会对安德罗沃诺文化在我国境内的分布及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2001年10月底至11月初,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喀什河东南岸的乌图兰墓地和呼吉尔台沟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8座。乌图兰墓地和呼吉尔台沟墓地的墓葬和穷克科台地上的墓葬所表现的文化特征大体一致。乌图兰墓地位于喀什河南乌兰布鲁克村北数公里的山前戈壁上,这里有墓葬200多座。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对4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对一座被盗墓进行了清理。这里的墓葬结构和葬俗葬式与穷克科墓地基本一致。地表有封堆,封堆下有石圈和积石,墓室为竖穴偏室填石墓。不同的是,竖穴偏室的墓口多用很大的长条石和板石封堵。死者多为一次葬,个别为二次葬,死者头西脚东,仰身直肢。随葬品主要有陶器和铁器,陶质与穷克科墓地出土的陶器相同。
 
  引起考古工作者特别注意的是,在墓地北部的山脚下,在清理一座被盗掘的墓葬时,其墓葬形制却为新疆考古工作中前所未有。墓葬的结构是先在地表围一直径为30米的石圈,石圈用40个小的石堆围成,小石堆则是20厘米至40厘米的石块堆成,石圈中间的墓室为规模较大的石室墓,墓壁用长板石平砌而成,墓口开在地表下1米左右,用大的板石封堵,墓室长3米多、宽1米多、深约3米。附近还有几座结构基本一致的墓葬,但规模较小。考古工作者推测这座墓葬可能是这一区域内级别较高之墓。可惜由于墓内的随葬品已被盗窃一空,只留下一青年女性的残骨。
 
  从乌图兰墓地、呼吉尔台沟墓地和穷克科台地的墓葬文化特征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出土文物来看,前者在时代上晚于后者,是从后者发展演变而来。时间大体在距今2500年至公元前后,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战国至汉代。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