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拜城古墓发现罕见房式墓葬(图)

时间:2013-07-05 07:09来源:亚心网 作者:记者赵梅 点击: 载入中...

 

图片由吴勇提供

 

  大西北网7月4日讯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可能很难相信,早在1700多年前,拜城的古人为了在死后依然能继续享受生活,竟将自己墓室建造得跟房子一样精致。


  7月3日,新疆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吴勇谈起近期考古发现的两座独特墓葬时感叹,“过去的古人比我们想象中会生活”。据悉,这两座土坯砌成的房式墓葬在疆内还是首次发现。


  据了解,这两座房式墓葬位于拜城县亚吐尔乡都干买里村东北约3000米处的多岗墓地,这里遍布戈壁砾石,植被稀少,共有古墓葬380余座,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发掘过101座墓葬。


  近期,为配合拜城县石油公路及库车-拜城-玉尔滚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新疆考古人员再次抢救性发掘墓葬210座,出土文物530余件。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初步推测,这片墓地距今约3000年-1700年左右,其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西周至魏晋时期,而两座房式墓葬的年代约在1700年以前。


  房式墓生前较富有


  负责此次发掘工作的研究员吴勇介绍说,此次发掘绝大多数墓葬都是椭圆形竖穴墓和圆形竖穴墓,其中,两座结构独特的房式墓葬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


  这两座墓葬距离较近,均是坐东朝西,其中,一座编号为M82的房式墓葬,内部呈长方形,墓葬大约11.5平方米,深约1.7米。它和其他竖穴墓不同,并没有简单地挖掘成土穴,墓室四周及墓门全部是用成块土坯砌成,墓室四壁还有5个直径约10厘米的柱洞,“相比其他墓穴,这座墓葬修建得很精致,应该是墓主人模仿生前房屋修建,估计墓主人相信死后仍可以继续在和房屋一样的墓室里生活”。


  考古人员在这座房式墓葬中还发现了编铃、漆盘、珊瑚、海贝、玛瑙等精美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应该是从外界交换得来,在当时应该比较稀有。”吴勇分析,由此看来,这座房式墓葬的墓主身份应该比较特殊,他初步推测墓主应该是部落中比较富有的族人。


  部落与外界联系很紧密


  在对大量的陶、铜、铁、金、骨、木、牙和贝等随葬品进行研究分析后,考古人员推测,生活在这里的部落人当年曾和外界联系很紧密。“此次出土的彩陶形体较大,花纹简单,和拜城克孜尔水库墓地及和静察吾呼墓地同类器都有些相似。”吴勇说,这说明当时居住在这里的古人,和上述两地区均存在一定联系。


  部分墓葬中还发现有漆盘、珊瑚和海贝等随葬品,“漆器产自当年的中原地区,珊瑚和海贝则来自沿海地区。”吴勇说,发现这些外界交换物说明,这些古人不但与附近的部落有来往,还与中原地区、沿海地区有过贸易往来。


  涂红头骨成待解之谜


  在编号为142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涂有红彩的头骨。据悉,此前考古人员在新疆的考古发掘中,也曾发现过涂红头骨,有考古人员曾猜测,涂红头骨可能出自古人一种习俗,即过去的部落人有在脸部涂红的习俗,这些脸部涂红可能是在死后印在头骨上的。


  然而,吴勇分析认为,脸部涂红留在头骨上的可能性很小,“这个头骨应该是埋葬前就已经涂红。”他分析说,至于当年的部落人为什么要将涂红头骨埋入墓葬,吴勇表示,这一谜团还有待他们进一步去研究破解,“涂红头骨有可能是墓主奴隶的头骨,也有可能是其妻妾头骨,还有可能是墓主在征战中杀死入侵者后,将其头骨涂红当做陪葬品”。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