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被盗唐胄墓将修复 海口尚有18古墓葬难保护

时间:2013-10-15 10:30来源:南国都市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1日上午7时许,位于海口市云龙镇卜史村陶公山南侧的唐胄墓发现被盗,盗墓贼将唐胄主墓穴及位于中间的大夫人墓穴破坏,警方介入调查。文物部门正在对损失进行估算,经初步评估确认,盗墓贼只是将石冢破坏,没有触及到墓穴。据悉,相关修复及保护工作将于13日正式开始。

 

 

  唐胄墓被挖出1.6米深洞

 


  唐氏后人唐迈海向记者透露,11日一大早,他接到附近居民电话,称古墓被人搞坏了,他一边拨打110报警,一边给其他唐氏宗亲打电话,随即驱车赶到现场,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惊呆了!"


  "这个碑是皇帝御赐的,这里还有省有关部门立的保护牌……"在唐胄墓现场,唐迈海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古墓的情况,看到两个墓穴被毁,他心疼的直皱眉头。


  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右侧的唐胄墓穴和中间的大夫人墓穴左侧分别被打出一个约一人高的缺口,碎石散落一地,而旁边侧室墓穴并没有遭到破坏。唐胄墓前后分别被挖出两个深坑,其中后面的坑道已经进入石冢底部,洞口可容纳一人进出。经文物部门测量,洞内深约1.6米。


  据了解,唐胄墓于1994年被海南省列入首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由唐胄及其两位夫人的三个墓穴组成。树立在一侧的石碑显示,墓丘中心点向东15米、向南65米、向西15米、向北15米为重点保护范围。记者现场注意到,唐胄墓除了三个墓穴外,下面还有石马、石羊等古文物,气势颇为壮观,但由于多年缺乏管理,如今已是杂草丛生。

 

 

  附近居民曾听到半夜狗吠

 


  老唐一家来自湖南,是唐胄墓七八公里之内唯一的居民,他们是在2006年前后来到此地,帮老板照看花圃。老唐的子女告诉记者,10日晚上,曾听到看门狗叫的厉害,当时他们以为是外面有人经过,事后想起来狗吠的有些离谱,一直持续到近天亮。


  老唐说,对于这座古墓,他只知道其"有一定年头",似乎只有每年清明时节唐家后人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前来祭拜时,这里才稍微有些人气,更多的时候,这里几乎处于荒无人烟地带。老唐说,有时候,唐氏后人会给他家人一些钱,让他们帮忙清一下墓园周边的杂草。听到记者抱怨墓园道路难行,老唐说,如果不是他和家人不定期清理,野草早就长到2米多高了,根本进不去人。

 

 

  5年前盗墓的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经唐氏后人、海口市文物局及云龙派出所民警证实,唐胄墓于2008年也曾遭到一盗窃团伙破坏、偷盗。由于海口民警发现及时,墓穴虽遭到破坏,但墓内文物未被偷盗。而当年的主犯因此被判处无期徒刑,从犯也分别判处5年、6年不等有期徒刑。


  6年来,这已是唐胄墓第二次被盗挖。记者从海口市文物局了解到,唐胄墓在文革时期曾遭到过破坏,原皇帝御赐石碑、石冢早已被毁坏殆尽,目前剩下的"原装货"只有石冢底座,以及守墓的石马、石羊等物。


  12日下午4时许,海口市文物局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唐胄墓底部被挖出的深洞即将触及真正的墓穴,盗墓贼由于自己的"不专业"触及到此时,见天色已亮就匆匆离去,洞内留下一个木柄,怀疑是盗墓贼使用的铁锹这种"非专业"工具,在洞内难以施展,而将其锯断丢弃在内。正因如此,唐胄墓室没有被破坏。

 

 

  墓室未遭破坏将于13日回填修复

 


  据海口市文物局局长王大新介绍,接到唐胄墓被盗挖的报告后,该局第一时间派员现场调查,并及时上报省局及相关部门。现警方现场勘查工作基本完毕,在和唐氏后人取得沟通后,按照海南风俗定于13日开展回填修复相关工作。据称,这项工作重点在于回填,如果遇到台风、下雨,积水进入墓穴就非常麻烦。


  王大新称,经查询史料及唐氏后人、附近村子老人的介绍,唐胄墓在近代有过不下三次的翻新、修缮,现存的极有可能是一座空墓。特别是一些老人曾提到,唐胄墓在文革时期被破坏的时候,出土过两个陶罐,除此再无其他,目前文物部门对其尚无发掘计划。


  记者截稿前得到消息,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唐胄墓地,进行盗掘现场情况的调查已完成。


  调查报告显示,唐胄墓的墓冢,是用石券、石砌的穹窿顶修建而成。墓冢的前面,遭到严重破坏。其中有高约1.8、宽约1.6米共五层的券石被起开裸露,封土中填满了大量的碎石片。


  在墓冢的前、后两侧,各有一挖开的盗洞。前面的盗洞为一长方形竖穴土坑状,长约1.10、宽约0.85、深约1.15米,尚未挖到墓穴。后面的盗洞紧挨墓冢边沿,向下、向内方向深挖,伸往墓冢下面,盗洞也为长方形竖穴状,盗洞深1.65、宽0.85、长1.70米。盗洞内的填土为红褐色,夹杂有木炭及白灰等,应当是当时埋葬时的填土。盗洞底部发现有石板铺砌,未发现扰动迹象,从石板上面的四壁观察,有约15厘米厚的白灰及木炭堆积。四周的土壤仍然是填埋时的活土。从现场分析,此盗洞也未到达墓室。由此推断,唐胄墓葬的墓室应当保存较好。


  位于三座墓葬中间的钟氏墓,在石券、石砌的穹窿顶墓冢的西南部,有高约1米、宽约1.4米共三层的石块被撬开丢弃,冢内也是用大量的碎石片填塞而成。未见有通往墓穴的盗洞出现,所以,该墓的墓室也应未遭破坏。


  专业人员称,纵观整个盗掘现场,尚未对几座墓葬的墓室构成破坏,也未发现有随葬品出现迹象,只是墓葬的墓冢及其周围的形制和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

 

 

  海口尚有18古墓葬难保护

 


  据记者了解,海口有1560个不可移动文物,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125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0处古墓葬。这些古墓葬除了熟知的海瑞墓、丘浚墓,18个古墓葬地处荒郊野外,保护难度非常大。


  王大新称,《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要做到"四有",即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其中"有保管机构"受经费、编制影响,是横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面前的一道难题。对于地处荒郊野外的古墓葬,一般的做法是雇用临时保护员,但他们只能做到不定时巡查,有事及时报告等。


  "对于古墓葬的保护,需要研究一些更为理想的方式。"王大新说,下一步要由政府及唐氏后人加大巡视力度,安装摄像头等高科技手段也在考虑之中。

 

 

  相关链接

 

 

  唐胄墓被称海南第一风水宝地

 


  唐胄(1474-1539),字平侯,号西州,府城东厢(今海口市攀丹村)人。唐胄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着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明弘治十五年壬戊科进士,曾授户部山西司主事、广西布政使、山东巡抚、北京户部左侍郎等要职,着有《江闽湖岭都台志》、《正德琼台志》、《西洲存稿》、《传芳集》等,对后人研究海南历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海南青天"美誉的海瑞曾拜他为师,死后被追赠右都御使。


  唐胄墓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陶公山南侧谭缉坡,坐北向南呈八角形,有八块石条砌合而成。


  唐胄墓早在1994年11月被列入我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被称为海南第一风水宝地。

 

 

  盗掘古墓最高可判无期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海南发现约1亿年前大型花岗斑岩柱状节理群
  • 新物种“海南缺翅虫”被发现
  • 上海青年学者发现昆虫新物种“海南缺翅虫”
  • 海南发现清代石匾 疑张之洞建秀英炮台遗迹
  • 青海农民挖出史前化石 正等待有关部门处置
  • 海南古墓频被盗挖 专家称保护需多方合力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