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最低票价20元、话剧《四世同堂》最低票价80元……低票价受到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观众热烈欢迎,百姓呼吁,舞台演艺低票价应成为一种潮流。
三十年来,经济发展带来人们无法回避的物价上涨问题。中低收入人群,常常为萝卜、茄子、辣椒的几毛钱价格浮动而伤脑筋。站在辉煌的影剧院门前,他们发现,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电影票早已超过100元,舞台剧演出门票几乎都在300,甚至500以上,明星的个人演唱会,超过千元已属常态……高票价,似乎成了这个时代标称艺术价值的刻度。
一份调查问卷表明,对于当今城镇中等收入阶层,150元已是心理承受能力的上限,但如果票价超过150元,那么他们宁可放弃观看。高票价,已经把本该属于百姓的艺术,变成了与百姓无缘的"土豪"摆谱,或贵族的"堂会".
显而易见,高票价尽管带来少数场次的高收入,却事实上疏远了中低收入人群这个最大的观众群,最终市场总收入势必受限,低票价尽管每一场的收入绝对值低于高票价,但熙熙攘攘的观众,却带来了艺术的本质价值的实现,自然也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笔者欣喜的看到,十艺节组委会实施的一系列惠民之举,让平民百姓赶了个艺术大集市:每场演出都有不少于10%的低价票,这一举措,等于向最广泛的观众敞开了艺术殿堂的大门,相反,却引来了更多如饥似渴的观众,精品艺术节目,才得以更加广泛获得好评。
应让低票价成为一种潮流,而不是在艺术节期间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