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元年,流行一副滑稽对联:男女平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自1912年以来,春节曾一度遭到封杀,都以失败告终;国外一些国家也曾抵制春节多年,依然失败。过大年,是中国和华人文化圈最坚硬温暖的传统,有人说解决春运就该取消春节,根本就是不知历史的胡说。
袁世凯批准“春节”
1912年1月1日晚,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孙中山宣读誓词后当场宣布《改用阳历令》,以当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意在彻底改朝换代,向封建王朝决裂。
1月13日,《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发布,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然而,民间仍按传统过农历春节。通常称公历新年为“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称“阴历年”.
1913年7月,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接到一份报告:“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袁世凯只批了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
两个年节起冲突
自袁世凯1914年批准出“春节”,许多倒袁人士非常排斥。孙中山在1924年,还提出过废除“春节”.
民国的新历法与工商界产生冲突。旧历新年、端午和中秋是工商界结账日,如果按照新历,整个工商系统要为之改变。
1919年2月1日是农历新年,山西的缙绅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记载:“五更各庙鸣钟,惊醒世人早起迎神,里中放炮接连不断,此其新年也。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
老舍曾记录了自己在除夕当天,还要去学校讲课,老母在家里等着儿子回家过年的经历。
1928年12月30日东北易帜,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大统一。当时举国蓬勃向上,国民党政府决定从1929年起只过阳历新年,坚决废止阴历新年,废除春节。他们认为阴历春节是封建迷信的酱缸,推行阳历才是与世界接轨。
在1929年到1933年之间,春节随着农历一起被官方“打倒”.政府颁行政令宣布废除中国旧历,“禁过旧年”,并严禁民间过春节贴春联燃烟花爆竹等一切过年的民俗活动。各地书店不得再印刷发行旧历书,商家账目契约,不用阳历则无法律效力。
1929年2月11日湖南《国民日报》描述了这一年正月初一的长沙街市,“旧习革除大半”.尤其在过去旧历过年,“在正月初五以内五天,沿街赌博,如牌宝骰子摊之类,到处皆有,其中欺诈哄骗,层见迭出,官厅绝不禁止”.但1929年,“各警对于沿街赌博,一律极力驱散,以故昨天(即正月初一)市面赌博,竟告肃清,此数百年破天荒之第一日也。”
此前,就已经有署名涤涤者,在长沙报纸上撰文呼吁,“如发现有贩卖门神纸花等,便赏他一个撕之大吉;如果有玩龙灯狮子的,便请他尝尝铁窗风味,至于喊拜年,喊恭喜发财的,我们即目他为反动口号,硬指他为不奉民国正朔的反动派。”也有地方,派警察到城市交通路口劝阻民众拜年。
报纸刊出《打倒正月初一专号》
1929年1月1日起,湖南《国民日报》报社同仁决定,该报要在全国率先删除报眉上的阴历,只标注阳历。该报还决定在新春佳节期间不休刊。报纸还专门出了《打倒正月初一专号》。
1930年年初,是民国政府推行阳历最严厉的一年,有春节期间派警察到关门停业的商店,强迫开门营业,并将元宝茶和供果捣毁。乡下售卖旧历的小贩会被捉走拘役。在杭州,元宵舞龙灯本是多年盛举,但民国一度禁止。各地端午龙舟竞渡,也屡遭打压。
但当年《国民日报》和长沙《大公报》均记载,“一般市民却是热热闹闹过新年。长沙乡间比城市热闹”,“没一家不是筹备香纸蜡烛,高贴那鲜红的大春联”.
1933年,长沙推行国历运动已渐渐趋于放松状态。1934年,政府对于民间过阴历年,开始明确表示不加干涉。当年报纸记载,长沙人“趁此废历新春,仍沿旧习,大肆铺张”,“花鼓龙灯五光十色,财神赌鬼此出彼进。”
1934年的春节,鲁迅在上海度过。在一篇讲述旧历春节的文章中,他写道:“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
“几经防遏,几经淘汰,什么佳节都被绞死,于是就觉得只有这仅存残喘的‘废历’或‘古历’还是自家的东西,更加可爱了。那就格外的庆贺---这是不能以‘封建的余意’一句话,轻轻了事的。”
“春节”回归的起伏
1936年,旧历新年已经取得国人的共识,中国人开始大大方方过自己的春节。陈立夫提出应以中国固有的一切风俗详加研究,阴历年就是应保留的一项。
抗日战争爆发后,人们意识到,春节能起到增强家庭、社会和国家凝聚力的作用。此后,封杀春节的历史告一段落。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元,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之后还规定了新年、春节等法定节假日。此后,春节这一名称才逐渐获得公众认可。
改革开放前,春节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中,主要是宣传人民群众如何“把春节变成抓革命促生产的战斗节日”.
“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时钟敲过除夕夜12点,那个年代的子女常常这样给父母拜年。
“年”的真正味道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复苏。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群众来信:《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让农民过个“安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