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作家满天飞”现象:不是有关文学的热潮

时间:2015-01-28 08:01来源:大西北网-西安晚报 作者:郦亮 点击: 载入中...

余秀华

 

 余秀华


    女诗人余秀华一夜火爆之后,此事正在引向一个很奇妙的境地。余秀华所在的湖北当地称,余秀华的乡亲们都一直在追求当作家,并且已经出版了300多本书了。而全国各地具有贫苦经历,但“从没停止过心灵歌唱”的乡土作家也一夜之间冒出很多。“乡土”之于文坛似乎成了一个香饽饽。业内认为,这只能再次说明,这场所谓“文学的热潮”其实与文学没有太大关系。


    余秀华名扬全国,成了万人瞩目的乡土女诗人,她所在的县级市湖北钟祥的作协紧跟着便透露,其实当地像余秀华这样的乡土作家还有很多,“种田的,做工的,养鱼的,放鸭的,还有收废品的,他们都尝试着在文学的殿堂里一展抱负,这堪称钟祥的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还说当地“不缺作家,哪怕是成名的作家。”


    这真是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在余秀华成名之前,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钟祥当地哪个“养鱼、放鸭、收废品”的“成名作家”的名字?怎么余秀华成名之后,这些写作者就成了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了呢?


    由余秀华所引发的这股“文学热潮”还在持续发酵。钟祥当地的“文化景观”之外,全国一夜之间也冒出了很多乡土作家。前天河北的报章就披露了该省农村一位女作家的动人故事。“来自乡野、耕耘文字30余载的女作家,守着土地、侍奉老人、供女儿上学、为补贴家用到城里做保姆,她与丈夫相濡以沫,过着简单、平淡的生活,却始终没有停止心灵的歌唱。”而文章开头就直接点明,湖北农村有脑瘫女诗人余秀华,河北农村其实也是有个乡土女作家,生活同样充满艰辛。


    毫无疑问,这“乡土作家满天飞”的情形,由余秀华的一夜成名而起。不管是自我炒作,或是当地要树立“文化景观”打造“乡土作家群”,还是要宣扬“模范标杆”,所有的这些都是想要借余秀华的火爆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此,业内已经有人产生了警惕。媒体人魏英杰就说,当地有关部门“试图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城市名片”的举动,这多多少少有着将余秀华当作赚取政绩的工具、“消费”余秀华的嫌疑。


    被“消费”的何止一个女诗人。这波“文学热潮”之中,所有的人都以“乡土作家”的面貌出现,都声称生活清贫、守着土地,而追寻文学的梦。但是何谓“乡土”?他们的作品又如何描绘“乡土”?他们在中国的“乡土文学”中究竟是一个什么位置?这些对文学而言,最核心的问题,根本没有人去讨论,也没有人去关心。在这片热议之中,“乡土”只是一个标签,只是一张可以进入话题的入场券。由此来看,这根本不是一场有关文学的热潮,里面的气息已经有点变味。


    如果有读者,因为这些写作者的“乡土文学”而去买书来读,却发现有的文学水准不高,进而对文学产生失望,这应该由谁来负责呢?在文学已经日趋边缘化的时代,要树立“文化景观”,完全可以踏踏实实另辟蹊径,而不要再伤害已经岌岌可危的文学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铁凝:文学是连接世界的纽带 翻译家作用不可替代
  • 毕飞宇妙谈改编:女儿出嫁后 爸爸少干涉
  • 网络文学:“生意作品”不能没有“深意”
  • “销售”侯小强:要么爆款,要么死
  • “童书分级”并非多此一举
  • 网络文学:“生意作品”不能没有“深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