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后人隐居大连金家屯 搭桥石板证明身世之谜

时间:2015-04-15 08:01来源:大西北网-华商晨报 作者:陈卓 点击: 载入中...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的一天,鳌拜的孙子尔坠刚受命来到岫岩州地区(今岫岩满族自治县)催缴当地税款,在得到爷爷被皇帝捉拿查处的消息后,他紧忙带着10余名家眷连夜向南逃难,仓皇奔行了65公里后,在庄河县仙人洞20里处(今庄河市蓉花山镇金家屯)寻觅到一处无人的荒地,从此隐居下来。


    历史没有记录那次逃亡是如何艰难,但尔坠的此次南行,为鳌拜留下了惟一一支血脉。生活在蓉花山镇金家屯的金姓人家,在岁月中一代一代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历史上的鳌拜威风八面,鳌拜的后人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近日,记者走进鳌拜后人聚居地--大连庄河市蓉花山镇金家屯。

 

鳌拜孙子逃难隐居庄河


    金家屯地处庄河市北部,四面环山,一条小河在村西自北向南穿过。村间小路旁满是的杂草,几头黄牛悠闲地咀嚼着荒草。这里的砖瓦房舍星散铺开,窗户上都贴着红通通的福字。


    鳌拜第十二世孙金福成与记者同行,路上三三两两的村民对金福成“哥哥、叔叔”地叫着。金福成说:“屯子里95%都姓金,这些人都是本家,现在这里有280多人,要是算上走出去的,我们家族的男性族人一共有574人,所以只要一进屯子就全是亲戚。”记者注意到,屯子里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敞着院门,屋门也很少有锁着的。金福成说:“都是本家,治安非常好,一直也没有什么案件发生,所以我们这里家家是常年日不关门夜不闭户。”


    在金福成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鳌拜十一世孙金玉慧家中。已经70岁的老人正在用柴禾和苞米叶子生火,见到记者他紧忙起身,擦了擦沾染灰尘的双手,将大家引进屋内。


    坐在炕上,金玉慧老人仍能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祖先逃难的故事:“300多年前,我们这一支血脉的祖先尔坠因为爷爷鳌拜被康熙捉拿,就从岫岩一直逃难到了这里,当时这儿是一处荒地,人迹罕至,而且这里四面环山,又有河流经过,土地十分肥沃,这样的自然条件既有利于避开耳目,又能够自给自足,他就选择在这里隐居起来,世代务农,我们家族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

 

一块搭桥石板证明身世之谜


    金玉慧老人说,这些故事都是老辈儿人口口相传下来的,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自家老太爷金中天编纂了家谱:“他曾在伪满时期任奉天府警狱,所以有机会到沈阳故宫里查询一些珍贵资料。在查询过程中,他复原了鳌拜以后世代子孙的家谱,并在我侄子金福元的帮助下完成了《金氏谱书》。”


    金玉慧拿出了族谱复印件。族谱为细毛笔书写,第一页清楚地写着:“我们金家的老祖先,元明以前,无从可考,据谱书记载,清朝初年康熙辅政大臣鳌拜是我们的先祖,我们称他为一世祖。”


    谱书中记载,虽然尔坠逃跑之事后来被人告发,但康熙对尔坠网开一面,令其去职归田,也算是为鳌拜留下了一支血脉。只是尔坠的儿子分别叫“编头”、“七十三”、“苏合纳”和“留明”,既没姓又无名,只能算作一种代称,直到六世才改姓金,可见鳌拜后人当时躲避劫难、掩人耳目的无奈。


    在金中天来到庄河之前,祖上就一辈辈传下为鳌拜后人的话,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考证。十分巧合的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了能够佐证谱书记载的物件。金玉慧说:“当年我们村口的那座小桥是用石板搭架的,镇上有一位历史老师在那里经过时突然发现一块石板上刻有两条龙,还有满、蒙、汉等文字的铭文,他觉得这很有价值,便找来了大连着名民族史学专家瀛云萍先生。”


    瀛云萍生前为了写《大连市志民族志》,走遍了东北各个少数民族居住的村镇。当他听说金家屯有鳌拜后裔的族谱,又有石碑铭文时,立即来到这里进行考证,确认那块石板就是尔坠的墓碑,而瀛云萍也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发现鳌拜后裔的学者。


    从那时开始,金家人才确认,他们是鳌拜的惟一一支后人,虽然已经有人搬离了村子去黑龙江等地居住,但是金家屯仍是“鳌拜后人”居住最密集的地方。


    金福成说:“当时瀛云萍老先生找金福元要家谱,金福元还说‘我们是罪臣之后,不能拿出家谱',可见当时我们对自己的身份还是有些忌惮的。”

 

世代务农但“骨子里依旧尚武”


    《金氏谱书》上面记载,金家辈行排序为“润(永)中洪玉、福国(延)兆庆、立志修学、振启文明、秉诚守正、继世显恒、绍祖惟德、长保繁荣”.金福成说:“我是第十二代,现在族人已经传到第十四代了,现在屯子里有男性族人280多人,人丁还是很兴旺的。”


    记者注意到,包括金玉慧、金福成在内的许多金家族人,身体都很瘦削,身材也不高大,这与传说中鳌拜孔武有力的形象不甚相符。


    金福成表示:“其实祖先的身材就是这样的,况且先祖受到朝廷的打击后,就不再参与政事,世代在此务农。不过,族人的骨子里还是尚武的,孩子打小就愿意学点武术之类的,有很多人也出去当兵。”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满族贵族还是渐渐地失掉了原有的习俗。金福成说:“以前家里还有老人能说得了满语,看得懂满文,但是现在都没人会了。”

 

鳌拜被“脸谱化”很难让人接受


    现代一些历史学者认为,鳌拜确实是居功自傲,触犯了皇权,但要说他不忠于皇帝,有谋反之心,却也未必。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念其前功,追赐鳌拜为一等男,令世袭。雍正时特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加封号曰超武。


    鳌拜在其死后的第44个年头获得了最高的荣誉,然而,毕竟是追赐,鳌拜家族毕竟是被皇帝“处理”过的人,所以其后人在清朝始终也没能等到翻身之日。


    对于始祖鳌拜,金福成说:“毕竟已相隔十几代人,也不是很清楚先祖当年的事情,是功是过,自己也不好下定论。”


    然而,往事虽已如烟,但作为鳌拜后人,金玉慧老人看到一些史书上将“除鳌拜”与“平三藩”、“定台湾”并称为康熙的三大功绩时,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是有的影视剧作品,鳌拜的形象被’脸谱化‘,这样的结论很难让我们这些后人接受,但是我们又没办法去说些什么。”


    不管是正史,还是戏说,对于鳌拜后人来说已是相隔多少代的事了。金玉慧说:“先祖的荣辱已渐行渐远,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田园生活,每日里侍弄着庄稼、果园,也是怡然自得。只要这一支人能得以平平安安,就是现在我最大的心愿了。”

 

■链接    鳌拜出身将门是清初重要人物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出身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其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顺治去世,遗诏命鳌拜与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为辅政四大臣之一。鳌拜出身将门,不仅是战场上的一员骁将,也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


    但成为辅政大臣以后,鳌拜把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实权,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忍无可忍的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自己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一拥而上,将鳌拜摔倒在地,让他束手就擒。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但据载,康熙念在鳌拜曾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因为鳌拜的功绩,将他平反,追赐鳌拜为一等男,令世袭;雍正时特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加封号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宣谕群臣,追核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鳌拜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他在清初历事三朝(太宗、世祖、圣祖),是重要历史人物。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