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非常常见,但是斑马线的起源,也许并没有那么多人熟知。百度搜索一下,便可知道: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期,庞贝城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还不断发生事故。为此,人们便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于是伦敦街头出现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横线,看上去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司机驾驶汽车看到这条条白线时,会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让行人安全通过。
可见,斑马线古往今来,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车辆在斑马线前要减速。前不久,一些地方出现了“立体斑马线”,还原庞贝城跳石的效果,把斑马线画得有凸起感,用立体斑马线模拟路障,主要起到减缓车速的作用。这种做法,在能够保证路人、司机的视觉不被强刺激的前提下,作用还是不错的。
可是,总是有人出于种种目的“勇于创新”.据媒体报道,近日,江苏宿迁主城区内多个路段开始绘制“3D斑马线”,小黄人、熊大、熊二、光头强等立体卡通人物被“搬”到了斑马线上。宿迁此前计划在9个地段铺设3D斑马线,主要集中在市区学校门口、公园旁边等交通治安严格的路段,原计划于今年国庆节前全部完工。宿迁市交巡警支队的解释是,建设3D斑马线是建设“活力之城”、“旅游之城”、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可是,有当地居民称,这种新潮的斑马线固然“萌萌哒”,但由于是立体效果,看起来容易眼花缭乱。更有人质疑3D斑马线不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尽管官方对这些质疑做了回应,强调了斑马线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但仅仅10天后,这种3D斑马线便被“推倒重来”.
不知司机们对于斑马线上出现立体的大小动物和卡通形象感觉如何。本人驾龄20年,看到媒体公布的图片,实在是大吃一惊。这样的斑马线,对于驾驶员的视觉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干扰。面对这样的杂乱景象,估计多半司机会出于本能立刻猛踩刹车。若整个城市的主干道上急刹车频繁上演,再加上市民提出的雨天道路打滑,整个城市交通的混乱程度可想而知。
还好,这“3D斑马线”的建设进程目前算是被决策者们踩了急刹车。但是,这类的急刹车最好还是少出现为妙。政府的资金在这一建一拆的过程中被无端损耗了多少?城市建设究竟有无规划、有无调研、有无科学论证?决策者的决策水平是不是值得追究?另外,在“活力之城”、“旅游之城”的光鲜背后,有没有一些见不得天日的东西?这些问题,不该随着“3D斑马线”的消失而隐匿,反倒是应该凸显出来,值得好好考量、分析。真希望“3D斑马线”能实实在在地成为“前车之鉴”,让一些“拍脑袋决策”急刹车,不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