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上的第一个公墓是哪座

时间:2016-04-12 08:01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晚报 作者:户力平 点击: 载入中...

    目前北京市有公墓、墓园、陵园百余处,多位于京郊及周边地区。那么,北京历史上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公墓,第一座公墓又建于何处,长眠了多少名人?


    “公墓”一词始于何时


    公墓,即“公共坟地”,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那时没有家族概念,部落成员死后葬在一起。进入私有制以后,开始出现以一家一姓为单位的家族墓地。“公墓”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冢人》:“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封建时代的所谓“公墓”,一种是国家或地方官绅出面为贫困无葬地的人死后建立的慈善性质义地,一种是城外的义园、义地,隶属于各地方会馆或行业会馆,只是安葬客死他乡的人,早年间北京周边就有许多义园、义地,这些墓地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不便管理。


    现代所说的“公墓”,是指具有相当设施和管理规模,并不以姓氏和地域为安葬限制的公共坟地,打破了封建家族观念,其产生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正如《北平香山万安公墓章程》所言:“惟公墓之组织,其制创自欧西,实较吾华族葬为完备。”为区别于古代的“公墓”,多将这种近现代以来出现的公墓称之为“现代公墓”.


    1928年,当时的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布了一个公墓条例,倡导各大城市选择适当地方建立公墓,以废除盛行已久的私墓,改善城市卫生和转变风俗。同年12月,北平市政府令土地局、社会局等部门在城外空旷地带寻找“百亩以上之公地数方”,准备建立公墓,并令社会局“设法宣传劝导人民废除私墓”.虽然选择过几个地方拟建公墓,皆因位置不适合等原因未能确定。


    万安公墓开北京近代公墓先河


    据《万安公墓史略》载:1928年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司长的浙江人蒋彬侯在京西购置土地,准备开办学校。但他迷信风水之说,加上政府正在筹划建立公墓,于是欲与时任“恒生营造厂”经理的王荣光合作,将此地辟为公墓。因地处香山南麓余脉万安山正阳,故称“万安公墓”.蒋彬侯、王荣光关于创办公墓的申请很快得到批准和支持,北平市政府派人实地勘察后认为:“该处地址确系高爽平原,方圆约一百余亩,地势极为空旷,西为万安山,北为香山,东南为玉泉山,四围并不邻近村落,该地址并已筑有庄院,若再加以修葺添盖,即足敷用,颇状观瞻,且已修有土马路一条,直接香山马路大道,交通也甚为便利,以之筹建公墓,至为适宜。”于是,王荣光出钱,蒋彬侯出地,于1930年兴建了北京历史上的第一座现代公墓。


    万安公墓的兴建,解决了当时政府开办公墓的燃眉之急,“迎合社会,而利公葬,爱惜土地,发展民生”,且政府将公墓视为慈善事业,所以当时广受媒体关注。1931年9月万安公墓在西城辟才胡同内设立办事处,《民国日报》以《万安公墓办事处成立--工作甚为紧张》为题进行了报道。


    王荣光系江苏人,是民国初期顶级建筑大师,15岁便到英国建筑师金斯密在上海开办的事务所做学徒,受到系统的培训,不但掌握了房屋设计和建造的技能,而且在建筑工地打拼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万安公墓的兴建倾注了大量心血。遗憾的是工程尚未全部完工,他便于1937年猝然病逝。之后,由他的长子王明德全面接手万安公墓的建设与管理。


    万安公墓整体布局犹如一只昂首的长寿大龟,寓意“万世平安”.庞大的墓园中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方位学说布局,区内又以《千字文》、《百家姓》为组号。墓碑、墓表的设计吸取了西方的样式,造型各具特色。墓区建有道路、亭台、牌坊、碑碣、围墙、桥梁等,中央特建礼堂、追远堂、经堂、休憩室等,“俱采中外最优美方法布置之”,整个公墓可谓中西合璧,其建制自创始之初就很完备,此后北京所兴建的公墓多以此为参照。


    新中国成立后,万安公墓仍由王明德私营, 1960年由政府接管。1966年以后的十年间,万安公墓的安葬业务基本停止,整个墓地遭到大规模破坏,树木被大量砍伐,墓碑、墓表被砸毁,断碑残壁,满目荒凉,直到1978年才陆续进行修复。


    万安公墓曾是皇家禁地


    明末清初,万安公墓所在之地是大面积的沼泽地带,水草丰茂。草丛中经常出现一种小花蛇和一种不大不小的乌龟,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据传,有一年初夏,乾隆皇帝巡游至玉泉山上,见西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湖泽,周围是一片碧绿,于是走下山来,朝那一片波光粼粼的地方走去。走了半个时辰,他来到一片沼泽地带,欲仔细观望,忽见一条小花蛇爬到他面前,接着又有一只小乌龟爬到他眼前。小花蛇和小乌龟围着他转了三圈儿,忽地消失在草丛里。乾隆皇帝顿悟:莫非这小花蛇是龙种后裔?而这小乌龟乃有长寿之命,它们均为祥瑞吉兆。他于是下旨:“此地为龙游龟藏之所,乃天宝地灵之域,尔后附近村民不得在此打鱼摸虾,割草伐薪,违者按破坏大清风水龙脉论处。”自此这里便成了清廷的皇家禁地,并派人在此看守。据1934年出版的《香山名胜录》记载:“这地方叫龟蛇汇,因有积水潭,时产金纹丹睛龟和黑质红章之蛇,体皆清秀,性也灵驯,因以为瑞。乾隆闻之,前往验看,信然。钦天监谓:山川灵气所钟,故产此灵物,因此划为禁地。”


    百余年后,这一带的沼泽逐渐消失,但土地甚是肥沃。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当初在此看守禁地的人们便在此定居下来,以耕种为生,其人数也由最初的几个人繁衍为几十人,逐渐形成一个小村落,因村落之西的香山南麓有万安山,故称“万安里”.


    万安公墓长眠着哪些名人


    万安公墓是北京安葬名人最多的公墓之一,八十多年来长眠了两万余位社会各界人士,其中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一定影响的人物有近百位,既有革命烈士、社会活动家、军政要人,也有科学家、艺术家及工商界名人。


    在万安公墓苍松翠柏间有一座青砖围砌的院子,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烈士就长眠于此。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在李大钊英勇就义后,因家中贫困无力安葬,灵柩在宣武门外一个旧寺庙放置了六年之久。王荣光得知后,积极为烈士捐款,把烈士安葬在万安公墓,与李大钊一起被军阀杀害的邓文辉和路友于两位烈士也被安葬于墓园。1983年3月,李大钊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陵园中。


    抗日名将马占山将军的墓地位于万安公墓的“金字区”,墓盖为汉白玉雕制而成,庄严古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将军在东北奋起抗日,血战江桥,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但遗憾的是,墓园在马占山的墓碑前并未做特别的提示和介绍,让人很难寻觅。与马占山一起长眠在万安公墓的还有不少中国近现代政坛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民国时期北平市长何思源、北洋政府外交总长胡惟德、民国总统顾问江瀚、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民国时期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民国元勋柏文蔚等。


    此外,万安公墓还有很多各界名人的墓碑。如“金字区”有萧军、启功,“木字区”有施今墨、陈白尘、王世襄,“水字区”有冯友兰、容国团、王芗斋,“火字区”有翟济生、侯永奎,“土字区”有朱自清、曹禺、黄宗江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