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作者11天写就经典 成百万富翁

时间:2017-03-17 08:01来源:大西北网-成都商报 作者:陈谋 点击: 载入中...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引起最大关注,但小说更大的意义在于作者对于美国当时社会背景和环境转变的描述”


    经典佳句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到最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旧梦是好梦,没有实现,但是我很高兴我有过这些梦。”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到最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这句经典的话出自曾经畅销一时的美国小说《廊桥遗梦》,至今仍在流传。


    篇幅不长的《廊桥遗梦》在上世纪90年代一经出版,就用独特的语言和情节打动了全世界。然而《廊桥遗梦》的作者、知名美国作家、摄影家和音乐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于3月10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家中去世,享年77岁。据他的女儿透露,父亲死于多发性骨髓瘤,他已与病魔抗争许久。


    作者


    11天写就经典


    他成百万富翁


    沃勒1939年出生,住在得克萨斯州的丘陵地区,是北爱荷华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他长期孜孜不倦地钻研经济、数学、摄影和音乐。他在美国出版了7部小说、6部散文等作品。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位小说家,并不知道他还是位吉他艺术家和歌手,还出过一张音乐专辑。《廊桥遗梦》的女主人公、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就在他多年前写一首歌的时候出现过。他还是位摄影家,20世纪90年代初他在密西西比河为拍摄照片采风时路过了那座“廊桥”,灵感就突然来了。


    《廊桥遗梦》是沃勒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该书于1992年出版,长达3年位居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并被翻译成了35种语言,全球销售了1200多万册。就连书中写到的麦迪逊县的廊桥都成了国际着名景点。其实,沃勒在11天内就完成了《廊桥遗梦》,本来是写给朋友和家人的,但是有人建议他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小说出版后极为畅销,让罗伯特·詹姆斯·沃勒成了百万富翁。此后他搬离了自己的家乡,并与结婚36年的妻子离婚。


    《廊桥遗梦》讲述了一对兄妹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翻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中年女性弗朗西斯卡婚后生活平静琐碎,缺乏激情。《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为拍摄麦迪逊县的廊桥而来,与居于此地的弗朗西斯卡相遇、相识和相恋。面对迟来的爱情与家庭责任,弗朗西斯卡选择了后者,而金凯则选择了成全。四天的完美之恋换来了半生的彼此怀念。


    1995年,这部小说被搬上银幕,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伊斯特伍德本人与梅丽尔·斯特里普携手出演,电影全球收获1.82亿美元票房,饰演女主角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第68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电影还进入美国电影协会百年百部爱情电影之列。小说也被改编为百老汇音乐剧。


    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引起广泛回响,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引起最大关注,但其实这本小说更大的意义在于作者对于美国当时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转变的描述。


    译者


    “爱情背后有更多社会意义”


    经查阅得知,把《廊桥遗梦》翻译到中国的译者不只一位。1994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廊桥遗梦》是由梅嘉翻译的,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出版“廊桥书系”,收录了《廊桥遗梦》等许多以反映现当代外国文学现状、发展和成就的小说,这一版本也得到读者欢迎,据人民出版社介绍,销量一直递增中。2012年到2016年期间,译林出版社最新出版了中英双语对照纪念版等几个版本的《廊桥遗梦》,而这也是目前书店中最常见到的版本。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专访到《廊桥遗梦》第一个中文版本的译者梅嘉,谈到当年翻译,她认为似乎并不难,因为《廊桥遗梦》的篇幅本来就不长,当年她就只利用了一个闲暇的假期时间,将该书翻译完成并顺利出版。梅嘉认为,《廊桥遗梦》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引起广泛回响,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引起最大关注,但其实这本小说更大的意义在于作者对于美国当时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转变的描述。她记得,《廊桥遗梦》出版后,销量迅速攀登,很快排在同类小说的前列,后来,该书出了多种纪念版,成为经典之作,而电影也依然“经久不衰”.


    《廊桥遗梦》1994年引进国内,当时的中国出版市场,畅销书的概念尚不明确。这么一本不起眼的小书,不经意间一炮而红,令出版界的人都感到震惊。


    可以说,它带动了中国畅销书市场的形成,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出版史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


    编者


    “中国畅销书市场因它而带动”


    这本书曾引起翻译家们的讨论,因为它在美国迅速成为畅销书。但此书对中国读者的吸引力究竟何在?有翻译家指出,《廊桥遗梦》不仅以简约而婉转的故事情节,和作者出场的方式诉说人性、自由、道德、家庭与责任等主题。而且还通过主人公金凯的镜头折射出丰厚的哲学底蕴。金凯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体现了对人本身存在的困惑和思考。一部《廊桥遗梦》为何能同时在东西方社会畅销?这不仅透射出美国民众的普遍心态及难以言说的内在,同时也映照出众多热心中国读者的心理。


    在听到沃勒去世的消息后,许多中国读者都唏嘘不已,在网络回忆这本书给自己带来的感悟,“旧梦是好梦,没有实现,但是我很高兴我有过这些梦。”他们引用文中主人公的话来悼念去世的作者:“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昨日,译林出版社的《廊桥遗梦》责任编辑於梅告诉记者,《廊桥遗梦》于1994年引进国内,当时的中国出版市场,畅销书的概念尚不明确,很少有人想到书这种精神产品还需要“运作”“炒作”.然而就是这么一本不起眼的小书,不经意间一炮而红,令出版界的人都感到震惊。可以说,它带动了中国畅销书市场的形成,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出版史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但时隔20多年后,译林出版的双语版和单语版依然还是获得不错成绩,仅仅出版了几年,最新的统计结果就显示,译林出版社出的《廊桥遗梦》销售量已经超过10万册,在今天的引进作品中,其销量依然能够和《诵读者》等畅销小说比肩。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