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口政策的变迁

时间:2017-06-13 10:13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晚报 作者:倪方六 点击: 载入中...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普遍二胎”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生政策成为历史。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人口政策也是依据各个朝代国情和发展的需要而适时作出调整的,随之呈现出了不同的人口发展趋势和人口规模……


    中国人口最早何时开始骤增?


    汉惠帝实行“民产子复勿事二岁”


    西汉人口达0.6亿形成中国古代人口史上第一个生育高峰期


    中国人口统计数据最早见于西晋人皇甫谧所撰的《帝王世纪》一书,书中记载上古禹时代“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即0.13亿人。很显然,这一数据并不可靠,当时连文字都没有,何来人口统计?故《清文献通考·户口考》认为,“古今户口之数,三代以前杳远莫考”,“后儒以意揣之,未足深信”.


    学术界认为较靠谱的是东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的数字,当时已出现“料民”这一人口调查统计活动,此时中国有“一千一百八十四万七千人”.


    先秦时,各诸侯国出于强国、征战和称霸的需要,纷纷推出积极的人口政策,鼓励生育。如东部齐国,管仲治齐时,国内采取奖励生育政策,对外推出移民政策,欢迎“外国人”到齐国定居;被吴国打败的越国,越王勾践尤重人口发展,国内所有育龄妇女只要生孩子,从医疗到护理,费用国家全包。


    西部的秦国,秦孝公继位后也赶紧调整人口政策,重用商鞅,实施变法,对内奖励农耕,改善老百姓生活,提高生育能力;对外“利其田宅,免其兵役”,欢迎三晋百姓移民秦国,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人口基础。


    到秦始皇时,秦国进一步加强人口管理。十六年(公元前231年)开始要求男子登记年龄,即《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谓“初令男子书年”.据《帝王世纪》,秦代时中国总人口达“二千余万”,这是中国总人口首破0.2亿。


    汉朝,中国人口增长加速,形成了中国人口史上第一个生育高峰期。刘启(景帝)当皇帝末年(公元前141年),中国总人口已超0.3亿;到西汉后期又翻近一倍,约0.6亿人,中国首过半亿人。据《汉书·地理志》: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


    西汉人口增加如此之快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西汉朝廷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措施。据《汉书·惠帝纪》,汉惠帝时“民产子复勿事二岁”,生了一个孩子即可免徭役2年。


    中国总人口过亿出现在哪个朝代?


    北宋出现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期


    宋徽宗时期人口突破1.2亿


    东汉时,中国人口继续增加,最盛时达到0.7亿。但此后,一直到宋代,中国总人口长期停滞在0.6亿左右,常态是“中国半亿人”,甚至更少。


    据路遇、滕泽之着《中国人口通史》数据,三国鼎立前后,中国版图内总人口,加上少数民族仅约0.19亿,为春秋以来中国人口最低点。即使乐观估算,三国末中国总人口也不过0.28亿人。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盛王朝,在唐玄宗天宝末年,即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前,全国人口达到极盛。据《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三年全国“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但经过“安史之乱”,人口急剧下降,李豫(代宗)当皇帝的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总人口不到0.17亿,不及天宝十三年的三分之一,而这仅仅过了10年时间。


    对这一数据,古今学者都有怀疑,认为偏低。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认为,唐代人口最多的天宝十三年,全国总人口应在0.65至0.7亿之间。路遇、滕泽之着《中国人口通史》认为,唐代最盛时全国总人口超0.9亿。而清代学者梁启超认为,唐代人口已过亿。他在《中国人口统计》一文中称,“唐盛时已得百余兆。”


    但梁启超所说的“百余兆”毕竟于史无出。为什么唐代在中国历史上国力最强,但人口规模却不是最大?这与唐人“崇佛”不无关系,在唐代,很多时期男人爱当和尚,女人乐做尼姑,出家人口很多,直接影响了人口繁殖。


    中国古代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现在北宋年间,但在历代人口统计中,宋代的全国总人口并不多,这是为什么?现代人口学家普遍认为,宋代人口普查最不严肃,在登记编写户籍时,财产人丁情况一般不实,漏报瞒报普遍。元末马端临编撰的《文献通考·户口考》便称,宋代“天下户口数,类多不实”.


    现代学术界认为,北宋人口最盛时期在赵佶(徽宗)当皇帝时。据《宋史·地理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全国总户数是20882258户,为历史最高,但总人口仅约0.47亿,平均每户仅2口多,显然不对。考证发现,原来宋代人口统计不计女性,推算大观四年北宋全国总人口应过0.9亿;如果以通行的古代平均每户5人计算,则人口过亿。


    路遇、滕泽之着《中国人口通史》分析,算上当时的少数民族、辽、西夏、西藏、台湾等今日中国版图内人口,中国总人口约1.21亿。这一数据还是偏低估算,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估计为1.25亿。


    古代人口最多时有多少人?


    康熙皇帝推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清咸丰元年人口突破4.3亿


    明代,朱元璋对户口管理极为严格,并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进行全国人口大普查,同时以这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编制了全国《赋役黄册》。这次普查显示,此时全国有10654362户,总人口约0.6亿,基本上是汉平帝元始二年的水平。但现代学术界对明代的人口统计数据也不认可,认为漏洞很多。一般认为,明朝人口最盛时在朱厚熜(世宗)当皇帝时的嘉靖年间,“户九百三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口五千八百五十五万七千七百三十八。”


    明代陈全之在《蓬窗日录》中称,民间人口统计“十漏六七”.如果以此说法来推算,当时全国总人口已过亿。路遇、滕泽之所着的《中国人口通史》认为,明代人口最盛时近1.7亿;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同样认为,明后期虽然战争、瘟疫导致人口大减,但仍维持在1.5亿的水平。


    清代人口剧增,出现了人口增长的第三个高峰期。从弘历(高宗)当皇帝的乾隆年间开始,中国人口数量一路增速,突飞猛进,有学者称之为“人口大爆炸”.据《东华续录·乾隆》,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中国人口达143171559人,超过1.4亿,这也是古代官方史料上人口统计第一次出现9位数;到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人口已达200472461人,这是中国人口首次破2亿;到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人口达301487115人,这是中国人口首次破3亿。


    清道光咸丰年间是中国古代人口最旺盛期,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中国人口首破4亿,据《清宣宗实录》,当年总人口为401008574人。奕(文宗)当皇帝的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达4.3亿。到载湉(德宗)当皇帝时的光绪年间,“四万万”已成为形容中国人口资源的惯用语。中国古代人口从乾隆二十七年的2亿到咸丰元年的4.3亿,前后仅用90年时间。


    哪朝人口占世界比例最多?


    东汉末年0.25亿人占世界总人口10%


    北宋末期1.2亿占世界总人口40%


    中国人口为何在清代发生“人口大爆炸”?学术界认为,这与清廷的人口政策有直接关系。在玄烨(圣祖)当皇帝时,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开始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人口与赋税分开,不再像以往那样按成年人头收税,大大刺激了每个家庭的生育欲望。


    实际上,清朝人口剧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与世界人口发展相适应的。当时全球人口都在增加,“摊丁入亩”仅是刺激人口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以前大量漏报的人口重新登记入册,也导致“人口激增”;另外医疗水平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种的增加,与食物结构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那么,在古代“人口大爆炸”时代,中国人口资源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世界公认的人口资源大国。据公开的估测数据,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总人口为13.6亿,约占世界总人口18.8%.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最少的时期是东汉末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全国仅0.25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10%左右;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最大的时期是北宋末期,当时人口已超过1.2亿,占世界总人口40%上下。


    可见,中国古代人口最多的“人口大爆炸”时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反而不是最高。以公元1850年来算,当时世界总人口约10.9至14亿,而中国人口4.3亿,中国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在39.%至31%之间;取平均数,“人口大爆炸”时代的中国总人口占世界的比例为35%.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中国古代也有“妇女节”吗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察吏是治国之本
  • 细数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 中国古代灯具由食器转化来
  • “铸刑鼎”:中国古代法制史的一件大事
  • 考古中发现的饮食秘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