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N代创新,才能与观众交心
“综N代”是2021年第一季度在播综艺节目的主力军--第七季的《欢乐喜剧人》《奇葩说》,第六季的《王牌对王牌》《百年大咖秀》《明星大侦探》,第五季的《吐槽大会》《见字如面》……如何能在“长寿”的前提下保持乃至提高节目的水准,是“综N代”每续一季都需要面对的难题。
2021第一季度综艺榜发布之后,新京报特意邀请了上榜综艺节目的主创--“影响力综艺”《国家宝藏3》总导演于蕾、“品质综艺”《明星大侦探6》制片人何舒、“态度综艺”《吐槽大会5》制片人白洪羽--参与线上论坛,探讨“综N代”的生存之道。
1 想要持续办下去,创新必不可少
一档综艺节目能做到两季以上,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拥有了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但综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观众的审美口味也并非一成不变。面对市场和观众的变数,“综N代”是应该追求熟悉感,保证“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还是主动求变创新?三位嘉宾都认为,“综N代”一定要坚持创新。
于蕾坦言,对于一个成功了的IP,改变的决定往往是最难下的,但事实又常常证明:大胆创新的努力是对的。《国家宝藏》三季以来的成功得益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平台优势和团队上下的创新努力,也得益于各个博物馆和文博专家们的鼎力支持。制作团队与文博界结下深厚友谊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还有很多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产等待着有《国家宝藏》这样的舞台,去讲述和推介他们的故事。“因此,无论创作有多艰难,团队都会持续做下去。在‘持续’的努力中,让‘熟悉感’和‘创新度’在一个合适的黄金配比上变为节目的呈现效果,应是让节目获得认可的重要标尺。”
何舒认为,《明星大侦探》每一季都有很多“变与不变”的东西,而正是这些“变与不变”让节目走到了第六季。“不变的地方是,一直以来剧本创作的选题都聚焦社会问题,试图给观众带来更多思维上的启发。在故事与剧本方面,团队也形成了一套熟练的创作流程,集体创作的方式和核心成员都没有太大变化。”但她也表示,“综N代”想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仅仅维持节目整体风格和故事水平的稳定肯定是不够的,升级是必然的,包括一些规则上的微升级。比如第四季时加入素人侦探助理,第六季开创“双侦探”模式等等。“没有办法说‘熟悉感’和‘创新度’哪个更重要,而是需要去找到一个平衡点。‘明侦’就是在变和不变中平衡生长的。”
白洪羽表示,每一类综艺节目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但毫无疑问的是,一个IP想要长久一定需要不断的创新。对于《吐槽大会》第五季的制作团队而言,主动求变创新的意愿十分强烈。因为第四季播出之后,制作团队通过各渠道的反馈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人指出“吐槽是洗白大会”、“吐槽什么都不敢说”等节目存在的问题。“大家对吐槽的期待值越来越高。观众已经知道‘吐槽’是什么,因此会有期待。当然节目也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文化背景下,脱口秀从去年《脱口秀大会3》爆火开始就已经来到了行业的爆发节点。当消费者的心智和审美越来越成熟,我们有义务也随之改进创新自己的节目内容。”
嘉宾金句
于蕾:对于一个成功了的IP,改变的决定往往是最难下的,但事实又常常证明:大胆创新的努力是对的。
何舒:对综N代来说,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仅仅维持节目整体风格和故事水平的稳定肯定是不够的,升级是必然的,包括一些规则上的微升级。
白洪羽:每一类综艺节目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但毫无疑问的是,一个IP想要长久一定需要不断的创新。
2 微调还是大改?视节目处境而定
既然创新对“综N代”而言是必要的,那么应该在什么时候做出小的调整,又在什么时候进行大改动?这其实与“综N代”已播节目的观众反馈,以及筹备新一季时的处境有很大的关系。《国家宝藏》《明星大侦探》这两个“综N代”IP的口碑一直稳定,因此最近一季只做了小的调整;《吐槽大会》做到第五季,用白洪羽的话来说,在筹备之初就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因此进行了颇具颠覆性的创新。
《吐槽大会5》相比前四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变的是依然每场以吐槽主咖为核心进行表演,变的地方是改变了赛制,还首次引入真人秀环节,展现人物关系。白洪羽表示,目的是为了激发大家吐槽的好胜心,让吐槽的烈度变得更高,呈现效果更好。此外,《吐槽大会5》还特别注重用圈层碰撞带动大众关注度。比如审问式吐槽的易立竞,文化式吐槽的许知远,相声式吐槽的阎鹤祥,都代表了不同的圈层,他们之间的碰撞给观众呈现了不一样的观点交锋。“总体来说第五季算是一个‘实验田',通过各种方式来’救活‘节目。而至于救活后的节目效果,目前根据用户反馈来看还是不错的。”白洪羽总结《吐槽大会5》很重要的一个经验--“综N代”要敢于抱着推翻重来的心态进行创新,发现问题,了解用户需求,之后再拿各种工具去拆解。
《明星大侦探6》相比前五季有所改变,但只是微调。第六季将原来侦探助理升级成了侦探,拥有投票权。双侦探模式让没有嫌疑且拥有更多投票权的玩家数量增多,也增加了改变投票结果、思路的可能性,从而让难度有所提升。何舒表示,《明星大侦探》的核心之一是故事与剧本,六季以来团队已经形成了一套熟练的创作流程,编剧在相似的风格中进行微创新,每一季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微变化。“但节目的大模式不会改动,这是跟观众磨合的结果。老观众已经习惯这种模式和我们讲故事的方式,这是很多观众喜欢看节目的原因。但节目每期装载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季的每一期我们都在创作新的内容,这是自然而然的一种革新。”
于蕾形容做节目和写文章相似,文辞、事例上的变更和雕琢,是小改变;文体、结构上的调整和尝试,就是大手术;中心思想和核心表达等的变化,就可能是改头换面的变革。“对《国家宝藏》而言,经过三季思考、提炼和打磨的’让国宝活起来‘、’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这样的核心表达是不会变的,变化的可能是用什么样的故事和呈现去外化诠释它。”于蕾表示,《国家宝藏3》变化最鲜明的是博物馆的选择逻辑和舞美视觉体系的升级重构,“变化的原因当然是希望最大程度给节目本体和喜欢我们的观众带来新意。我们很高兴观众认可了这些慎重思考后的改变和新意。”
嘉宾金句
白洪羽:《吐槽大会》第五季很重要的一个经验是,综N代要敢于抱着推翻重来的心态进行创新,发现问题,了解用户需求,之后再拿各种工具去拆解。
何舒:“明侦”的环节和模式不会有大改变,但每期装载的内容都不一样,每一季的每一期都在创作新的内容,这是自然而然的一种革新。
于蕾:做节目大概和写文章一样,文辞、事例上的变更和雕琢,是小改变;文体、结构上的调整和尝试,就是大手术;中心思想和核心表达等的变化,就可能是改头换面的变革。
3 从1到N,综艺面对的难点不变
如何始终保持高品质和关注度,摆脱一代不如一代的“魔咒”,是所有“综N代”制作团队面临的难题。“综N代”每更新一季,其实都是创作者给出的新解法,尽管有时灵有时不灵。在三位嘉宾看来,综艺节目的“难点”从第一季就存在,随着时间推移越往后越难。要打破“综N代”的“魔咒”没有捷径,只能迎难而上,诚实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于蕾表示,《国家宝藏》的题材决定了创作背后有极强的知识性积累和学术性调研支撑,然后再做深入浅出的艺术加工呈现。走到第三季,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让创作既要超越自身、又不脱离观众。“比如,故宫讲过两遍了,第三次面对它,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文物、讲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什么样的表达落点,才能让节目的内容和逻辑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又能不让观众觉得曲高和寡、离大家越来越远?”于蕾说,制作团队在新的创作中要时刻警惕,决不能由于两季以来在创作中增加的一知半解,而觉得自己对文博的认知高观众一等,可以在大家面前掉书袋子;要时刻警惕,沉迷于自己的喜好,而对不同的文物有了自己的预判和偏见……虽然三季《国家宝藏》豆瓣评分都在9分以上,但于蕾坦承“深入浅出”、“曲高和众”的目标随着创作的推进,确实会变得越来越难。“至今没有捷径,团队上下的小伙伴唯一的应对方式,就是修炼内功、协力向前。”
《明星大侦探》做到六季,实际上节目里已经呈现了近百个不同选题的故事,涉猎了各个方面的话题。何舒认为,寻找新的、有趣的选题是“明侦”制作团队所面临的挑战。解决的办法只能是不断学习和广泛涉猎,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性,时刻捕捉网络上的热点和新闻,去了解最新最潮的元素,把新鲜有趣的点子融入到节目中去。“我们团队的伙伴都很关注各种有趣的国内外社会热点和生活中遇到的趣事,节目中很多的梗都来自于此。比如在生活中如果遇到有趣的事物或者事件,我们会立马拍照发到群里跟大家讨论。我们团队的伙伴们已经养成了一种把生活素材都收集起来为创作所用的习惯。”
在白洪羽看来,《吐槽大会》从第一季到第五季,最难的始终都是嘉宾邀请,而且越来越难。按照往季的模式,《吐槽大会》一季要消耗近100位娱乐明星,四季是400位,之前已经出现了明星嘉宾多次上节目的情形,但他们身上并没有太多新的槽点。观众因此觉得前四季的吐槽烈度在降低,说节目是在“洗白”,不好看了。第五季筹备时制作团队回顾之前的内容,发现观众反馈朱丹、PDD做主咖的那两期很有趣,因此受到启发。“朱丹是属于当时的热点人物,PDD是电竞圈层的代表。而这恰好就成为了我们解决嘉宾邀请困难、吐槽烈度低的两个突破点。”白洪羽认为“综N代”还有另一个更难的点--如何满足观众越来越成熟的心智和审美需求。“你今天给了A,他觉得挺开心的,明天你如果还给A,他就觉得不够了,就要给A+.要不断用更创新的方式或者是更精彩的表达,让观众感到惊喜,这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
嘉宾金句
于蕾:《国家宝藏》“深入浅出”、“曲高和众”的目标,随着创作的推进,确实会变得越来越难。至今没有捷径,团队上下的小伙伴唯一的应对方式,就是修炼内功、协力向前。
何舒:节目做了六季,我们做了近百个不同选题的故事,涉猎了各个方面的话题,所以寻找新的、有趣的选题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白洪羽:《吐槽大会》从开始到现在最“难”的就是嘉宾邀请,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难。另一个“难”是要不断创新改进节目,满足观众越来越成熟的心智和审美需求。
4 类型更多元,看好有文化表达的综艺
综艺的类型和内容都越来越多元,每个季度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节目亮相,成为“综N代”们的竞争者。比如,展现普通戏剧人生活生产的《戏剧新生活》,看似曲高和寡的选题却获得了观众的共鸣。已奠定“江湖地位”的“综N代”创作者们,看好什么样的综艺在未来的市场有所作为呢?
白洪羽的团队一直在研究可综艺化的垂直品类。他认为,当一个内容产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核,便有了大众认同,它的生命力会变得非常强大。“把一种文化从小众推广到大众的过程也将是我们开发新品类的价值。所以我们倾向于去寻找有比较大的受众基础,有一定文化或情怀沉淀,有独立价值体现的品类进行研究。”
何舒从之前的爆款综艺来分析,市场趋势显示观众更愿意看“有所表达”的节目。“把’聪明‘、’动脑‘的元素融入到各个类型的综艺中去,让观众看完节目,不仅有精神上的共鸣,还能学习到一些东西。”她提到很多“观点输出”类的节目非常受欢迎,比如辩论类脱口秀《奇葩说》让不同观点和表达进行交锋,观众的思想也跟着不断碰撞;《脱口秀大会》把嘉宾的态度和观点通过一个个“包袱”甩出去,搭建起台上台下的“脑力”互动。
此外,何舒也看好“知识输出”是未来的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知识偶像受到大家喜欢,或者成为网络综艺的“主咖”,比如张文宏医生,《名侦探学院》的嘉宾、南京大学高材生小蒲,以及《创造营》的哈佛选手和马,包括“明侦”的两位常驻嘉宾何炅、撒贝宁都是“高知玩家”,他们经常会在节目里输出一些专业性的小知识。“我觉得综艺其实也应该是一种可以通过娱乐为大家带来知识的方式,不能是’愚乐‘,而是’寓教于乐‘.”
嘉宾金句
何舒:看好“有所表达”、“知识输出”的综艺。综艺其实也应该是一种可以通过娱乐为大家带来知识的方式,不能是“愚乐”,而是“寓教于乐”.
白洪羽:我们一直在研究可综艺化的垂直品类。当一个内容产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核,便有了大众认同,它的生命力会变得非常强大。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刘玮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