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明代翻译的《元朝秘史》,一个有趣的传说立即映入我们的眼帘:成吉思汗的根源是天命所生的一只苍色的狼,与一只美丽的惨白色的鹿,结为配偶,成双成对,一同渡过腾吉思海子(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而来,在 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不儿罕山前立下营盘,生下了一个漂亮的男孩,取名为巴塔赤罕。这就是《元朝秘史》所说的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距离成吉思汗整整二十二代。
狼和鹿不能相配,即使相配也不会生出人类,这是人们的基本常识。因此对这个传说人们并没有认真对待,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古老的神话而已。并曾一度相信了某些学者的说法,认为这是两个以“苍狼”和“白鹿”为图腾的氏族。古代人不了解人类的起源,往往将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自己的祖先,并以此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图腾。正如商族以玄鸟(燕子)为图腾,周族以熊为图腾,突厥族以狼为图腾一样,蒙古族大概是以苍狼为图腾的氏族。但大量的史料又告诉我们:古代蒙古人并没有图腾,更没有以苍狼和白鹿为族徽的习惯,《元朝秘史》的这个传说并非神话,而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据。原来“苍狼”和“白鹿”并不是两个动物,而是以动物命名的蒙古族的两个人名,蒙文音译是“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汉语译为“苍色的狼”和“惨白色的鹿”,汉人和其他民族人不了解蒙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于是把他们当做两只动物,“狼鹿婚配说”由此而生,并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其实他们并不是狼和鹿,如同范文虎不是虎,蓝田豹不是豹,马云龙不是龙一样,他们是蒙古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两个人,是成吉思汗所在的这支蒙古人的祖先。
蒙古的远古祖先是东胡。秦汉之际,东胡与匈奴东西并立。匈奴的冒顿单于打败了东胡军,杀死了东胡王,东胡余众四散奔走,有的隐居深山,有的在密林中度日,逐步形成许多氏族和部落。在四散逃命的东胡余众中有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这两个男人名叫捏古思和乞颜。他们受尽千辛万苦,终于逃过了匈奴人的追捕,躲入一座大山中。这就是位于今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旁边的一座高山,当时叫做“额儿古涅昆”,意思是“险峻的山坡”。他们在山中艰难度日,生息着,繁衍着,不知又经过了多少年代,从他们一分再分,产生出众多的氏族。所有这些氏族亦联合为部落,被人们称为“蒙兀室韦”。“蒙兀”即蒙古,含有长生的或永恒的氏族之意。
直到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蒙兀室韦还“北傍望建河而居”。“望建河”即额尔古纳河。蒙古人称“青”为“莽监”,异文写作“望建”。青河即黑河,指黑龙江上游而言。当这个部族在那些山林中日益繁衍,地域显得日益狭窄而无法容纳的时候,他们就想离开哪个严寒的峡谷。但近千年来山川变迁,枯木腐草早已堵塞了他们祖先上山的道路。究竟如何从这个险谷中出去呢?他们商量着,探讨着,终于发现了一处铁矿,大概是由于电闪雷击的作用,那里经常融化出一些铁液。于是他们全体一起出动,在森林中准备了成堆成堆的柴草和煤炭,然后宰杀了70头牛马,从牛马身上剥下整张的皮做成了锻铁的风箱。70个风箱一齐鼓风助火,直到使那处山崖全部融化。他们从那里得到了无数的铁,并开辟了一条出山的通道。从此,蒙古族走到了广阔的草原上去游牧。他们主要分为两支。向南的一支以后就游牧或定居于呼伦贝尔草原东部;向西的一支就是成吉思汗的根源,他们的首领就是孛儿帖赤那。
公元900年左右,唐朝时的回鹘汗国灭亡以后,蒙古人在朵奔蔑儿干兄弟的率领下,渡过腾吉思海子,即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湖,逐步到达斡难河(鄂嫩河)源头、不儿罕山之下,他们发现这座山比原来的山还要高大,自以为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因此起名叫做“罕山”,这就是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肯特山。肯特山地区是斡难河、怯绿涟河、土兀刺河的发源地,因此蒙古人称为“三河源头”。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对蒙古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说,这一地区正是蒙古族的发祥地。
朵奔篾儿干距离孛儿帖赤那整整十一代。蒙语“篾儿干”意为“善骑者”,“朵奔篾儿干”即善骑者朵奔。
某年的一天,朵奔篾儿干兄弟闲游不儿罕山,都哇锁豁儿登高远望,发现在森林茂密的小溪旁边,有一群百姓顺水而来,他回头告诉自己的兄弟:“在那一群百姓里,一辆黑车的前头,坐着一个漂亮的女子。假如她不曾嫁人的话,你可以聘她做妻子。”
朵奔篾儿干怀着兴奋和好奇的心情,一口气跑到那群百姓那里,想碰碰运气。一路上他始终盯住那个女子不放,离她越近越发现她光彩照人,非同凡响。他向人一打听,这个女子名叫阿阑豁阿,“豁阿”是女子称号,意为“美女”。她是豁里秃马惕部酋长的女儿,与他们的氏族一起迁到不儿罕山来寻找生活出路,当时果然还没有出嫁。秃马惕酋长听说朵奔篾儿干是蒙古族的首领,就一口答应将女儿嫁给他为妻。这就是蒙古族著名的阿阑祖母。
阿阑与朵奔结婚以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名叫别勒古讷台,一个名叫不古讷台。又过了几年,朵奔病死,阿阑寡居度日。当时阿阑正当壮年,不甘寂寞,慢慢与他们家的一个奴隶马呵里黑发生了感情,几年之后就连续生了三个儿子。朵奔的两个大儿子对这件事早有怀疑,不免要私下议论几句:“我们这个母亲,即无兄弟,又无从兄弟,无丈夫而生了三个儿子。家中只有马呵里黑,这三个儿子肯定是他的后代。”当时的蒙古人有一种风俗,丈夫死后,寡妇可以与其丈夫的弟弟或兄弟结合,称为“妻其寡嫂”。如果丈夫没有弟弟或从兄弟而生子女,就会引起非议,这是不能允许的。
两个大儿子的议论恰巧被阿阑听到了。春季里的一天,她煮了一只腊羊,将五个儿子叫到自己面前,先发给他们每人一支箭,让他们折断。五个儿子不费吹灰之力,很快将五支箭折断了。然后阿阑将另五支箭绑在一起,让他们轮流折一次。箭捆从老大传到老二,从老二又传到老三,......大家都使出了平生的力气,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折断它。于是,阿阑正襟危坐,开始教训自己的儿子了:“你们兄弟五人,都是我一腹所生。好比刚才的五支箭,各自为一,谁也可以对付你们;如果你们团结在一起,任何人都不能欺侮你们。”五个儿子纷纷点头称是。阿阑话锋一转,说到了正题上:“别勒古讷台、不古讷台背后说我的坏话,部落里也有人怀疑我没有丈夫怎么又生了三个儿子?你们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但我向上天保证,我并没有做任何可耻的事情。每天晚上当我睡下以后,我看见有一束黄白色的神光从天窗门额处射进来,转眼变成一个红发蓝眼的巨人,慢慢走到我的身边,抚摩我的腹部。他的光亮透入我的肚子时,犹如日月之光,然后又悄悄转回身去,一眨眼就不见了。我看得十分真切,别人的怀疑都毫无根据。你们的三个弟弟显然都是上天的儿子,他们与凡人不同。当他们长大后成为天下之主时,你们就会知道他们的来历。”两个大儿子默默不语,将信将疑,但从此以后就不再议论母亲的贞操问题了。
阿阑死后,两个大儿子的子孙同其他各支蒙古人组成了蒙古迭儿列斤氏部落,即一般出身的蒙古人;三个小儿子的子孙组成了尼伦部落,因为他们是闪耀着神的光辉的后代,因此被看作纯洁出身的蒙古人。其中的五子孛端察儿的后代称为孛儿只斤氏,这就是成吉思汗所出生的氏族。
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正是从孛端察儿时开始兴盛的。他本来名叫“蒙合黑”,“孛端察儿”是他的尊号,汉语意为“胚胎”,相当与“始祖”、“鼻祖”。因为他的后代成为元朝的皇族,所以蒙合黑被奉为蒙古的始祖。
又过了三代,蒙古族进入蔑年土敦时期。他是成吉思汗的八世组。他的妻子名叫那莫伦,这是蒙古史上又一位著名的女性。传说她生了七个儿子,蔑年土敦死后,生产和家务都由她指挥。她逐步成为一个大奴隶主,拥有大量财富。
那莫伦还是一个残忍无情的人,大概在辽朝中后期,扎刺亦儿部人被辽军打败?熏临时退到那莫伦占据的牧地上?熏放牧牲畜?熏挖草根度日。那莫伦乘车外出,见此情景,立刻大发雷霆:“这块牧地是我儿子练马的场所,你们竟敢这样糟蹋它!”下令车夫赶着马车横冲直撞,许多人折胳膊断腿,几个人当场就死于非命。扎刺亦儿人忍无可忍,抢走了那莫伦的马群。那莫伦的儿子们听说马群被抢,顾不上披甲穿戴,立即骑马去追赶,结果六个儿子都被杀死。扎刺亦儿人乘胜反攻,又杀死了那莫伦和她全家老小。只有一个长孙海都,被乳母藏于乱木堆中幸免于难。第七子纳真,在岳父家作赘婿,没有被杀害。蒙古族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海都长大后,纳真率领一部分百姓,拥立海都做首领。到海都的儿子时,蒙古尼伦部已能自成一大部落。海都的长子名叫伯升豁儿,他是成吉思汗的五世祖。次子名叫察刺合领昆,他的子孙组成了蒙古泰赤乌部。伯升豁儿早死,察刺合领昆被推举为尼伦部的首领,由于当时尼伦部已相当强大,契丹族的辽朝封他为“令稳”,蒙语读为“领忽”,相当于汉语的“令公”之意。从此,蒙古的部落首领变成了契丹人的“朝廷命官”,其任务之一自然是替辽朝巩固北部边疆的统治。他有个儿子名叫想昆必勒格,是辽朝最高一级的官员。成吉思汗的祖先则组成了乞颜部,它是伯升豁儿的孙子合不勒汗的后代。伯升豁儿死后,他的儿子屯必乃逐步闻名于世,屯必乃有九个聪明能干勇敢的儿子,其中每一个都成为后来有声望的分支和部落的始祖,这些部落每一个有3万车帐,男女人数达到10万人。合不勒汗是屯必乃的第六子,他是成吉思汗的三世祖,即曾祖父。正是从合不勒汗时起,蒙古尼伦部的首领才正式称汗,组成了最初的国家政权。汉文史籍中称他为“太祖元明皇帝”。他的子孙被称为乞颜氏。乞颜本是蒙古的始祖,后来氏族分支众多,每一支都另有名称,这个古老的名称便消失了。由于合不勒汗的家族全是勇士,产生出一些伟大的受尊敬的人和国王,因此“乞颜”又重新成为他们的名号。合不勒汗有七个儿子,长子的子孙形成乞颜主儿勤氏,次子的子孙形成乞颜孛儿只斤氏,这就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