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传说 流淌在民间记忆中的文化血脉

时间:2011-12-28 07:37来源:兰州晨报 作者:王文元 点击: 载入中...

 

讲述人:张智 中国彩陶网总裁 兰州本土文化研究者

 

黄河岸边的烽火台——扎马台

  传说,一个民族心灵深处,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兰州,黄河穿城而过,留下了几多传奇,几多故事。

  黄河在兰州境内,自西向东,穿过西固、安宁、七里河、城关4区和皋兰县南部、榆中县北部,最后从榆中县园子岔乡出境,流程约150.7公里。在这150余公里的流程里,黄河时而劈山斩谷,时而缓缓流淌,滚滚东去的黄河水,如同一根金丝线,将沿途的峡谷和盆地串成一个长长的宝葫芦……打开宝葫芦,我们不仅能听到黄河上筏工们的呼唤声,更能听到一个个美妙动人的故事。

  你知道在黄河铁桥修成的那个晚上,黄河上架设浮桥的24只大木船到底去了哪里?你知道,盘旋路附近有个一只船,这个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黄河无论发多大的水,也无法淹掉兰州北城,兰州北城下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5月22日,长期研究兰州本土文化的张智先生,讲述了几个他所知道的与黄河有关的传说。

  一段传说,黄河名称的诞生

  传说是伴随着我长大的。小时候,就经常听大人们讲述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和黄河边地名有关的故事;也有些和生活在两岸的人们习俗有关的故事;有些甚至还离我们很近,比如黄河铁桥刚刚修成时的几个故事。

  民间传说故事,从表面上看是虚构的,但认认真真追究下来,却不是这样的。有些民间故事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至少有个影子。比如伏羲传说广泛流传在天水等地,后来专家们果然在秦安大地湾发掘出一个距今8000年左右的史前遗址。可见,民间故事也有一定依据,只不过这种依据往往被神话色彩所掩盖。

  6月1日,抬高后的中山桥就要启用了。我想借着这个机会,讲几个我所知道的黄河民间故事,一来让大家知道黄河人文底蕴;二来,也为即将重生的黄河铁桥喝彩。

  我先说说黄河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现在大部分人认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大量泥沙汇入了黄河中,河水变黄了,所以就叫做黄河了。实际上,黄河上游的水并不浑浊,除非在雨季上游山洪暴发了,黄河的水才会变成黄色,那么人们为何要把黄河叫做黄河呢?

  我曾经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流传在黄河上游的某些地方。故事是这样的:很久以前,黄河上游有个国王有两个女儿,大的叫黄英,小的叫黄花。一天,姐妹俩到密林中玩耍,结果遇到了一只大老虎,眼看着姐妹俩要葬身虎口了。就在这时来了一位年轻的猎人,他一箭射死老虎,姐妹二人非常感激,正要询问猎人的姓名,猎人听说是国王的女儿,就要落荒而逃。谁知就在这时,黄英拉住了猎人的手询问起他的姓名。原来,因为那一箭的缘故,黄英对年轻猎人心生爱慕之情。

  后来国王知道了,就故意派猎人追杀黄英,猎人自然不肯下手,就让公主逃走,公主也不愿意单独逃走,两人只好私奔了。最后,他们却被国王派来的追兵逼到了悬崖上,两人痛哭一场,流出的眼泪汇成了一条大河,两人都跳河而死,后来人们把这条河叫做黄河。

  这是民间关于黄河名称的来历的传说之一,据我所知,关于黄河名称来历的故事还有好几个,内容各不相同。

  更夫敲响五更,24只神船滑向河心

  黄河铁桥如今是兰州的名片了。外地来兰州的游客总要到黄河铁桥前留个影。这几天,黄河铁桥又在抬升中,关注铁桥的人就更多了。有一个关于黄河上架桥的故事。

  在黄河铁桥没有修成之前,镇远浮桥是黄河最主要的通道之一。关于镇远浮桥也有不少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明初,朱元璋派卫国公邓愈统帅大军,攻打元将王保保。邓愈率军攻占兰州,却被黄河拦住了去路。军情紧急,邓愈苦思冥想也找不到过河的办法。一天三更天,他睡不着觉,到黄河边看看。这时,他忽然发现黄河上漂着24只木船,将军来了灵感,将这24只船连起来不就成了浮桥?将军自言自语说:“不知这船是哪里来的,能否借我一用?”谁知黄河中却传来了说话声:“三更借,五更还。”于是,邓愈就命人按照大船的分布方向,在两岸铸造了将军柱,拉了铁链,架设好了浮桥。但三更借五更还,这点时间如何够大军渡河呢? (责任编辑:鑫报)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